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国古书《毛诗序》中所指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表达这种“情”的特殊的歌唱形式,由于它形成的群体性及内容的时代性的特点,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为群众歌咏活动能量最大范围地满足了人们每当“情动于中”便想“咏歌之”的欲望,使人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获得一种物质所不能替代的享受。然而,合唱既是一种普及面最广的群音乐活动,同时它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
本人从事多年的合唱排练,发觉合唱训练当中,一定要注意协调,这样合唱队的演唱才能更好地提示作品内容,塑造所要塑造的形象,合唱队才是一支训练有素、高质量的合唱队。
一、合唱中的声音音响(音量、音色、音准)
合唱本身在声音音响的运用方面有它独特的优越条件,它集合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为一体(这些不同的声音必须是合唱本身所需要的声音)。因此也就拥有更广泛、更丰富的色彩调节性,更广阔的音域可能性及善变的力度伸缩性。合唱的声音音响是由个别歌手组成声部,再通过各声部互相组合,才产生合唱的整体音响,每一个声部是合唱整体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在整个合唱音响中,每个声部都有着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声部与声部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只有各声部在声音音响上根据作品内容的要求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时,所产生的声音音响才是合唱所需要的。而在音准上面有问题的合唱音响是协调的,也不能想象某些音响的音准很完美,而音量和音色在相互间未取得应有关系而说它是协调的,只有在音量、音色和音准上都取得了应有的相互关系时,这种声音才是协调的。
二、听觉和内在感觉
协调的要求与合唱指挥者和演唱者的听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听觉和内在感觉若敏锐,所产生的音响才有美满的可能;听觉和内在感觉若迟钝,就会对协调缺乏要求,所产生的音响也就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合唱工作者应不断发展自己的听觉和内在感觉,使之敏捷,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满意的协调音响,而为作品的艺术再现创造有利条件。合唱演唱者不仅要对协调的敏感进行不断的锻炼,还必须对如何产生各种音响效果的能力进行锻炼,能否感受到各种要求是一回事,能否产生多感受到的要求又是一回事。为了获得合唱音响效果的协调,演唱者在排练和演出时,应当随时倾听队员的声音,也倾听整个合唱的音响效果,使自己的声音在整个集体中起着应有的作用。但相互倾听,尤其对有些指挥者要求合唱队员之间的声音相互靠拢这种需求,因为队员的理解片面,也易产生一种不正确的情况,即形成了相互等待、推让,以至在演唱中缺乏积极性。因此,与其说相互倾听,相互靠拢,不如说相互了解更好些。
三、相互取得统一的几个方面
1.音量——对音量的统一。人的声音受到发声器的限制,所以产生的音量就不一样。但单音量的大小是可以自行掌控的。但要真正做到却不那么简单。
2.音色——音色的产生,是要通过共鸣和泛音的配合,合唱队员必须是具备产生各种音色的能力。对共鸣和泛音的调节,需要极为灵敏和多样化的能力。
3.姿势——姿势的统一主要目的不在于整齐美观,因为声音音响的统一,首先在于产生声音的乐器形态的统一,人的各有关发声器官的大小形态因人而异,倘若不在外形上形成统一,那么也就无法使声音统一。
4.起声——要求合唱音响起声的统一是很重要的,在合唱音响中起声不统一,不仅不能整齐划一,同时因为起声的要求不一,就不可能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声音音质,鉴别一个合唱队的好坏,起声是一个最容易鉴别的方法。
5.波动——合唱成员声音的波动必须统一,包括波动的大小和快慢,合唱专业对声音波动的要求有两大派别:一派是主张在合唱音响中绝对不允许有任何波动存在,要求每个成员都用“直声”演唱;另一派则主张:因为合唱成员的声音是丰富的,受过训练的,可以稍有波动,但所有的波动必须大小和快慢都统一。
6.字的归韵——合唱中除了某些特殊表现的情况外,一律不“切韵”。有“介母”的韵母,一律归并到韵中去。使整个韵母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混合韵母。
7.收声——收声是指字在归韵后必须保持形态不变,必须一直到音符时值的最后才在韵尾上收声。收声时仍必须完全保持住歌唱的应有状态,不能松弛,不然就会破坏歌唱的旋律线条。因此,在合唱训练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可以不收声,直到每句最后一个字,如有韵尾的话,再行收声。
8.韵母——高低音上所产生的韵母是不一样的,因此,要让低声部向高声部所产生的韵母靠拢,这样合唱音响才能统一。这也是低声部在歌唱时韵母必须向高声部靠拢的原因。
四、合理的合唱队形
在合唱过程中,各成员及声部互相之间易于取得合作,指挥易于统一,合理的合唱队形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条件之一。合唱队形的安排和排列是按照下列四个原则来安排的。
1.女高音声部常担任主旋律,为了指挥方便及合唱队易于与乐队合作,可将女高音声部放在乐队第一小提琴的同一边——指挥的左面。
2.因为女高音声部常担任主旋律,而指挥的右手又较灵活,因此,可将女高音声部放在指挥的右手边,便于更好的控制和掌握。
3.为了便于常担任主旋律的女高音声部与担任和弦基础的男低音声部(即两个外声部)更好合作,可将两个声部尽量地排列在一起。当这两个声部合作好了,整个合唱在演唱效果上也可获得较可靠的安全感。
4.合唱中常出现音层性的协作(即女高音声部与男高音声部唱同一旋律,女低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唱同一旋律)。为了使同音层声部之间更好合作,可将女高音声部与男高音声部安排在一起,女低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尽量安排在一起。
近几年,许多合唱队采用混合排列的方式,整个合唱队编成许多四重唱组,这种混合排列队形所产生的现场合唱音响效果更为丰富。协调的要求并不是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因为协调毕竟是有规律的、有次序的。没有一般性的规律,就不会有特殊性的变化,特殊的变化是针对一般性的规律而产生的。还因为协调有着一般性的规律,这就提供了我们对它进行探讨的基础和条件。
本人从事多年的合唱排练,发觉合唱训练当中,一定要注意协调,这样合唱队的演唱才能更好地提示作品内容,塑造所要塑造的形象,合唱队才是一支训练有素、高质量的合唱队。
一、合唱中的声音音响(音量、音色、音准)
合唱本身在声音音响的运用方面有它独特的优越条件,它集合了各种不同的声音为一体(这些不同的声音必须是合唱本身所需要的声音)。因此也就拥有更广泛、更丰富的色彩调节性,更广阔的音域可能性及善变的力度伸缩性。合唱的声音音响是由个别歌手组成声部,再通过各声部互相组合,才产生合唱的整体音响,每一个声部是合唱整体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在整个合唱音响中,每个声部都有着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声部与声部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只有各声部在声音音响上根据作品内容的要求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时,所产生的声音音响才是合唱所需要的。而在音准上面有问题的合唱音响是协调的,也不能想象某些音响的音准很完美,而音量和音色在相互间未取得应有关系而说它是协调的,只有在音量、音色和音准上都取得了应有的相互关系时,这种声音才是协调的。
二、听觉和内在感觉
协调的要求与合唱指挥者和演唱者的听觉有着密切的关系,听觉和内在感觉若敏锐,所产生的音响才有美满的可能;听觉和内在感觉若迟钝,就会对协调缺乏要求,所产生的音响也就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合唱工作者应不断发展自己的听觉和内在感觉,使之敏捷,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满意的协调音响,而为作品的艺术再现创造有利条件。合唱演唱者不仅要对协调的敏感进行不断的锻炼,还必须对如何产生各种音响效果的能力进行锻炼,能否感受到各种要求是一回事,能否产生多感受到的要求又是一回事。为了获得合唱音响效果的协调,演唱者在排练和演出时,应当随时倾听队员的声音,也倾听整个合唱的音响效果,使自己的声音在整个集体中起着应有的作用。但相互倾听,尤其对有些指挥者要求合唱队员之间的声音相互靠拢这种需求,因为队员的理解片面,也易产生一种不正确的情况,即形成了相互等待、推让,以至在演唱中缺乏积极性。因此,与其说相互倾听,相互靠拢,不如说相互了解更好些。
三、相互取得统一的几个方面
1.音量——对音量的统一。人的声音受到发声器的限制,所以产生的音量就不一样。但单音量的大小是可以自行掌控的。但要真正做到却不那么简单。
2.音色——音色的产生,是要通过共鸣和泛音的配合,合唱队员必须是具备产生各种音色的能力。对共鸣和泛音的调节,需要极为灵敏和多样化的能力。
3.姿势——姿势的统一主要目的不在于整齐美观,因为声音音响的统一,首先在于产生声音的乐器形态的统一,人的各有关发声器官的大小形态因人而异,倘若不在外形上形成统一,那么也就无法使声音统一。
4.起声——要求合唱音响起声的统一是很重要的,在合唱音响中起声不统一,不仅不能整齐划一,同时因为起声的要求不一,就不可能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声音音质,鉴别一个合唱队的好坏,起声是一个最容易鉴别的方法。
5.波动——合唱成员声音的波动必须统一,包括波动的大小和快慢,合唱专业对声音波动的要求有两大派别:一派是主张在合唱音响中绝对不允许有任何波动存在,要求每个成员都用“直声”演唱;另一派则主张:因为合唱成员的声音是丰富的,受过训练的,可以稍有波动,但所有的波动必须大小和快慢都统一。
6.字的归韵——合唱中除了某些特殊表现的情况外,一律不“切韵”。有“介母”的韵母,一律归并到韵中去。使整个韵母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混合韵母。
7.收声——收声是指字在归韵后必须保持形态不变,必须一直到音符时值的最后才在韵尾上收声。收声时仍必须完全保持住歌唱的应有状态,不能松弛,不然就会破坏歌唱的旋律线条。因此,在合唱训练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可以不收声,直到每句最后一个字,如有韵尾的话,再行收声。
8.韵母——高低音上所产生的韵母是不一样的,因此,要让低声部向高声部所产生的韵母靠拢,这样合唱音响才能统一。这也是低声部在歌唱时韵母必须向高声部靠拢的原因。
四、合理的合唱队形
在合唱过程中,各成员及声部互相之间易于取得合作,指挥易于统一,合理的合唱队形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条件之一。合唱队形的安排和排列是按照下列四个原则来安排的。
1.女高音声部常担任主旋律,为了指挥方便及合唱队易于与乐队合作,可将女高音声部放在乐队第一小提琴的同一边——指挥的左面。
2.因为女高音声部常担任主旋律,而指挥的右手又较灵活,因此,可将女高音声部放在指挥的右手边,便于更好的控制和掌握。
3.为了便于常担任主旋律的女高音声部与担任和弦基础的男低音声部(即两个外声部)更好合作,可将两个声部尽量地排列在一起。当这两个声部合作好了,整个合唱在演唱效果上也可获得较可靠的安全感。
4.合唱中常出现音层性的协作(即女高音声部与男高音声部唱同一旋律,女低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唱同一旋律)。为了使同音层声部之间更好合作,可将女高音声部与男高音声部安排在一起,女低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尽量安排在一起。
近几年,许多合唱队采用混合排列的方式,整个合唱队编成许多四重唱组,这种混合排列队形所产生的现场合唱音响效果更为丰富。协调的要求并不是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因为协调毕竟是有规律的、有次序的。没有一般性的规律,就不会有特殊性的变化,特殊的变化是针对一般性的规律而产生的。还因为协调有着一般性的规律,这就提供了我们对它进行探讨的基础和条件。
2016-07-01
展开全部
合唱与独唱不同,它是一种具有严密结构的集体音响艺术。从“集体音响”这一突出的特点出发,产生了合唱的“平衡与和谐”的要求。
合唱要求歌唱整体的统一。歌唱整体统一,一般是指合唱的“基本音色”、“节奏”、“速度”和“理解表情”的统一。
合唱的“和谐”是指合唱各声部在音高关系上的准确、协调。和谐在“横”的音高关系上是指演唱时做到作品的调性的协调。一般情况是,孩子们在精神过于紧张或兴奋时,歌唱音调容易往高跑,在精神疲惫、松懈是,音调又容易往低跑。和谐,在“竖”的音高关系上是指各声部间的音程关系符合和弦或复调的要求。在学生的合唱教学中,要求各个声部一定要注意把音唱准。
合唱的“均衡”(或称平衡)是指合唱各声部间的音量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安排声部间的适当音量大小的布局。比如,三部合唱就有多种平衡,第一种,三个声部用大致相等的音量唱,这叫自然的平衡;第二种,高声部强,其他声部弱;第三种,中声部强,其他声部弱;第四种低声部强,其他声部弱。上述第二、三、四种都是根据作品的艺术表现的需要进行的音量平衡,又称艺术的平衡。
在学生的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聆听自己的声部和其他声部的歌声,使合唱各声部成为一个整体。
合唱要求歌唱整体的统一。歌唱整体统一,一般是指合唱的“基本音色”、“节奏”、“速度”和“理解表情”的统一。
合唱的“和谐”是指合唱各声部在音高关系上的准确、协调。和谐在“横”的音高关系上是指演唱时做到作品的调性的协调。一般情况是,孩子们在精神过于紧张或兴奋时,歌唱音调容易往高跑,在精神疲惫、松懈是,音调又容易往低跑。和谐,在“竖”的音高关系上是指各声部间的音程关系符合和弦或复调的要求。在学生的合唱教学中,要求各个声部一定要注意把音唱准。
合唱的“均衡”(或称平衡)是指合唱各声部间的音量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安排声部间的适当音量大小的布局。比如,三部合唱就有多种平衡,第一种,三个声部用大致相等的音量唱,这叫自然的平衡;第二种,高声部强,其他声部弱;第三种,中声部强,其他声部弱;第四种低声部强,其他声部弱。上述第二、三、四种都是根据作品的艺术表现的需要进行的音量平衡,又称艺术的平衡。
在学生的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聆听自己的声部和其他声部的歌声,使合唱各声部成为一个整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