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的手术方法
1.额筛窦囊肿鼻内引流术,多用于额筛囊肿已扩展至中鼻道引起中鼻道膨出或中鼻甲与中鼻道全部膨出者。
⑴鼻内用1%地卡因加1‰肾上腺素棉片行鼻甲、中鼻道及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必要时辅以基础麻醉。
⑵以0°或30°内镜插入鼻腔直视中鼻甲和中鼻道前部,见其膨隆部位,以穿刺针自膨隆处先行穿刺,如抽出为囊液或脓囊液,意味着此为囊肿的下壁。
⑶拔出穿刺针,可能有囊液涌出,以吸引管尽可能吸除后,自穿刺处将囊肿底壁打开橡慎,并以筛窦咬骨钳尽量扩大,扩大至不会再闭锁。随后将内镜伸入腔内,以中隔剥离器尽量将囊壁剥离,但是如果窦后壁有骨质缺损者,剥离时应注意防止硬脑膜破裂而造成脑脊液漏。
⑷引流口处可置碘仿纱条松松地填塞,或放一塑料管扩张之,鼻腔内填塞碘仿纱条。
2.如遇额窦病变者,为了解病变性质可经局部1%普鲁卡因加少量1‰肾上腺素梁衡敬浸润麻醉后,于眼眶内上角的额窦底壁穿刺后导入鼻内镜观察,并可以取额窦内活体组织检查。检查完毕后拔出导管针,穿刺口缝合一针并加压包扎约24h。 适用于蝶窦囊肿、蝶窦直菌病、慢性蝶窦炎和蝶窦内占位性病变的探查手术。
1.鼻腔施以表拦猛面麻醉,深达鼻腔深部及后鼻孔附近,并辅以基础麻醉。
2.用内镜插入鼻腔直抵后鼻孔处,斜向上方相当于上鼻甲的后端处找到蝶窦自然开口。
3.如自然开口不易找到或已闭锁,则可于后鼻孔上方1~1.5cm处,近中隔后缘上方,剥去粘膜,打开蝶窦前壁,尽量向内下方开放蝶窦前壁。如为囊肿,可将囊壁剥离取出;如为真菌则吸净菌痂,并定期用治真菌的药物冲洗窦腔;如蝶窦内有新生物占位,可作活体组织检查。
4.术毕于窦腔引流口边缘放置明胶海绵,鼻腔内填以碘仿纱条。 鼻内镜下鼻内筛窦手术适用于慢性筛窦炎、中鼻甲肥大息肉样变,中鼻道引流不畅经药物治疗未能改善。另外鼻顶部息肉多次手术后复发者、原发于筛窦的囊肿、乳头状瘤、慢性筛窦炎影响蝶窦、额窦及上颌窦的通气引流。
1.鼻腔施以表面麻醉,必要时加基础麻醉。
2.半卧位、头不可后仰。
3.摘除鼻顶部息肉。在0°或30°内镜下将中鼻道内或嗅沟上的息肉全部摘除,使中鼻道完全暴露。
4.咬破筛泡,进入前组筛窦,这时在内镜下可清晰地看清筛窦,将间隔打开,逐渐向外、向下、向后方扩大。并咬除后组筛窦小房及清理腔内病变组织,直达蝶窦前壁。随后可在倒向内镜下用翘头筛窦钳,向前、向上向外咬除前组筛窦气房。再用刮匙将术腔间隔及残存粘膜刮除干净。
手术也可自中鼻道进入筛房,自前向后逐渐刮除筛窦。中鼻甲息变明显,可将其部分切除以改善中鼻道的通气引流。
5.对伴有慢性额窦炎者,在切除筛窦后清理中鼻道前端相当于鼻额管开口处,并扩大鼻额管。
6.对有慢性蝶窦炎者,在内镜直视下开放蝶窦,清理窦内病变,改善通气引流。 1.中鼻道切开术 慢性上颌窦炎经药物保守治疗后效果不显著时,可作中鼻道切开术。
用0°或30°内镜插入中鼻道内,寻找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由此开口以倒向开口的切割打孔器向前方扩大,将中鼻道外侧壁打开进入上颌窦以改善上颌窦的通气引流。
2.双进路法上颌窦活检术 即由尖牙窝和经下鼻道联合进路作上颌窦活检术()。
⑴先从下鼻道施以表面麻醉,将上颌窦穿刺导管针自下鼻道插入上颌窦内,抽出管芯,将内镜插入观察窦内病变所在部位。
⑵于尖牙窝处粘膜下作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粘膜,于上颌窦前壁用电钻钻一小孔,从小孔内伸入活检钳,在内镜直视下咬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
⑶手术结束后唇龈部切开处缝合1~2针;退出鼻内导管针后用明胶海绵填入下鼻道内防止出血,如出血较多,可用碘仿纱条堵塞鼻腔。
3.对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病人也可通过下鼻道穿刺鼻内放管以观察窦腔、冲洗窦腔注入药物以达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