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得知自己参加世博会之后的感想的作文,急急急急急!!!!!好的追加100分
就是自己在得知可以去世博之后心里的感想、心情,字数400字以上,最好是原创,好的加100分,今晚就要,急啊!!!!...
就是自己在得知可以去世博之后心里的感想、心情,字数400字以上,最好是原创,好的加100分,今晚就要,急啊!!!!
展开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
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数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迁入了城市。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
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实施《21世纪议程》而提出的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今世与后世之间的和谐。
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和谐城市”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参考:
建设美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引领,需要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需要探索城市科学发展的模式。要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 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助推器
■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 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的助推器
■ 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助推器
■ 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助推器
世博会五大“助推器”作用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超大型国际性博览盛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展览活动,历来享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它记载人类文明走向繁荣和进步的足迹,引领人类社会未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潮流,对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举办国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举办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具备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在新起点上求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助推器,是扩大内需战略的放大器,是提升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加速器,对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
世博会主题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不仅是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成就,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理念是世博会的灵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这个主题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过对主题的沟通、研讨和交流来推动全球城市化过程,重新寻找城市文明的曙光,建设并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平衡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构建和谐城市,迈向生态城市。以期通过2010年世博会的实验,使城市的经济更发达、环境更宜人、生活更完美、交流更广泛、文化更兼容、社会更平等。
“城市”主题孕育什么内涵?至少有三层含义:
首先,城市是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化、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等,都主要是城市的发展和延伸。富有活力的城市经济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象征。城市利用其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基础设施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促进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并肩前进,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产生了众多新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部门。
其次,城市是人类进步。城市是以人和社会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代代相传,构成社会进步。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在城市中表现出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在城市中得到最集中的展示。
再次,城市是未来。一个崭新的城市时代正在来临。在20世纪,大都市的光彩璀璨夺目;在未来的世纪里,城市居民的数量将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居民,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时代”,城市化是我们共同的趋向。人类、社会与城市是与人们关于城市的理想一起成长的。在新的理想城市模式中,由城市的场景、城市的中心扩展到整座城市、城市群,甚至全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又孕育了什么内涵?主题核心思想是: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我们追求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模式,造就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特色与亮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理念,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一脉相承,也展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充满中华民族智慧的和谐社会精神。建设美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引领,需要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需要探索城市科学发展的模式。上海的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比如,资源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环境和人口压力日益沉重,社会保障压力日益加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上海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上海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我们要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本质上就是要彰显和践行科学发展的理念,使世博会成为展示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窗口。
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助推器
办好世博会,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历史实践证明:世博会为举办国家和城市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1970年的日本大阪世博会带动了“关西经济带”的形成,1984年的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带来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繁荣,而1993年的韩国大田世博会则推动了韩国经济的第二次腾飞。办好世博会,将对我国和上海未来发展产生广泛、深入、持久的积极影响,必将成为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进一步推动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建设进程。
世博会的“助推器”作用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其一,世博会是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助推器。
从历史经验看,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举办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强化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使举办城市成为整个区域集聚和辐射功能强大的服务经济中心、汇聚优秀人才的研发中心,以及服务和支撑区域的技术、观念和体制的创新中心。举办世博会已成为促进服务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坚持“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服务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将成为上海服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世博会期间创造的巨大服务需求,涵盖了金融、保险、物流、商贸、旅游、会展、交通、通讯、娱乐、购物等诸多领域,将进一步强化上海服务经济功能,推动上海服务经济快速发展。
2010年世博会必将有助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据初步估计,上海世博会直接投资将达300亿元,而由此带动延伸领域的社会投资将放大至5-10倍以上,将进一步加快上海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集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快金融国际化进程,有利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届时万商云集上海,将为上海贸易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商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上海口岸功能,推进物流基地建设,促进国际中转物流发展,对于确立上海在全球物流领域的重要节点地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其二,世博会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科技是世博会永恒的魅力源泉,科学技术的成就是每一届世博会上令人难忘的亮点。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中,人类几乎所有精彩的发明,都抢先在世博会露面,通过世博会传播给全世界,进而变成人类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集中展示了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大功率蒸汽机、起重机、自动精纺机等;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发明,如电话、电影、彩色胶卷、汽车装配线、电视机、计算机、机器人、海底电缆等,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与世人见面,并从此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此后的历届世博会中,全球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都得以展示和推广,并不断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发展。
2010年世博会把科技世博的理念贯穿到举办世博会的全过程中,体现在筹备世博会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世界最新科学技术的展示和应用平台。世博会将对上海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外力和动力,世博促科技,科技美世博,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2004年起,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启动了“世博科技”专项计划,聚焦“展示精彩的世博”、“运行有序的世博、“环境友好的世博”、“安全健康的世博”、“弘扬科学的世博”等五大重点领域,实施了120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部分成果已在世博建设中获得实际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上海将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依托“世博科技”的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实现科技对上海世博会建设运行的保障,实现科技对上海世博会精彩展示的支撑,引领和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上海将积极搭建全国办博大平台,集全国之力进行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重点突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科学精神得到大力继承和弘扬的盛会、科技成就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的盛会。
其三,世博会是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的助推器。
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举办世博会的精神遗产大过物质遗产,在整个筹办世博会过程中形成的氛围,将对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通过世博会全面展示本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成就。从发展趋势看,世博会的展示重心正在经历从新产品、新技术向思想、理念和文化的转移,发展成为关注内容、解决问题为宗旨的主题演绎体系。如,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以“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为主题,展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世博会主题演绎的趋势表明,世博会对文明的传播和文化的提升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举办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的城市文明提出了重大考验,同时也是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的重要机遇。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上海正积极通过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来办好世博会。在全市上下大力普及文明礼仪、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明形象,展现上海市民文明风采。正在全市广泛实施的《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倡导文明礼仪,开展文明创建,使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目标任务,要通过世博精神的宣扬、世博文明的传播,使世博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到普通市民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目的。世博会是一个预示人类未来发展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展览,它是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指引,是人类关乎未来生活的思考和探讨。因此,举办这样的展会,其意义更显深刻。通过世博会的举办,为人类提供一种更为适宜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生活伦理,让整个人类从中受益。上海在筹办世博会过程中形成的城市精神,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城市文明软环境。
其四,世博会是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助推器。
举办2010年世博会,不仅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长三角要在新形势下实现新跨越,必须在“提升、融合、率先、带动”上做大文章,长三角共同办博就是一个重要途径。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加快长三角区域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迅速崛起。
我们要紧紧把握世博会带给长三角区域共同发展的机遇,立足于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加强区域规划,完善区域合作,放大世博效应,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要联手共同办博。充分利用世博会建设和举办提供的巨大商机,制定公开、透明的世博会市场准入规则,吸纳长三角和全国各地企业参与世博会场馆建设和服务提供。要放大世博效应。联合苏浙等兄弟省市共同搭建世博会这一世界级平台,广泛开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体育等各种交流活动,扩大长三角地区在世界的影响力。要打造世博之旅。紧紧围绕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整合开发长三角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共同开发、联合宣传世博之旅系列产品,实现客源互动和旅游资源共享,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举办世博会是长三角区域加速融合并全面崛起的最佳载体,是构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抓手,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长三角区域在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一体化、社会事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必将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发展一体化进程也必将进一步加快。
其五,世博会是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助推器。
历史上每一届世博会,无论是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之间,都承受着、体现着同一种精神和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性开发,让人们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城市主要的存在目的。上海世博会将为世界打开一扇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窗口,实现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共同向往目标。
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破了历届世博会在居民稀少的空旷场地兴建园区的惯例,选择了旧城改造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充分显示了政府借举办世博会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百姓生活、创造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为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上海在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和环境提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多方面,全面科学规划,更加充分地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会主题。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大大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上海世博会的选址将工业改造、环境治理与人民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相结合,独具匠心。目前,“世博会园区搬迁”这一上海有史以来动拆迁量最大的单体工程已经完成,园区内的1.8万多户居民全部搬出,并顺利入住两个配套新建的“世博家园”。世博会的举办必将大大改善上海人民的居住条件,推动上海成为“安居乐业之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加快上海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将形成由11条线路组成、运营里程达400公里、承担900万客运量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满足世博会和城市发展、居民出行的需要。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对上海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世博会筹办期间,上海将大力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工业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外环线以内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大于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具有休闲、观光旅游、国际贸易交流等功能的世博园区、黄浦江滨江景观带、崇明生态岛等城市门户区域景观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
总之,以世博会为契机,带动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升,使城市更加美丽,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世博会是扩大内需战略的放大器
比照世博会历史可以发现,世博机遇对举办国、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有申办时的先发拉动效应,又有筹备举办时的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效应,更有结束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持续后发效应。特别是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面临衰退,扩大内需战略已成为我国抵御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举办2010年世博会正因应了扩大内需战略,成为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放大器。
世博会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直接推动力。世博会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大汇聚,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世博会所形成的扩大内需效应,将促进上海经济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增长。世博会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扩大投资需求。举办世博会,是一项投资浩大的巨大工程,它的直接投资是各类展馆、园区场地开发、相关配套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但更重要的是它将直接拉动原材料、建筑、交通、通信等一系列基础产业的迅速扩张,而由此带动的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数倍,投资需求的乘数效应显著。
第二,扩大消费需求。世博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对投入和产出的放大效应相当明显。除了世博会主办者和参展商的直接商业收益外,其他相关产业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可以有效地带动旅游消费增长,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创造良好机遇,有利于带动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的扩大。经验数据表明,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长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消费需求的乘数效应显著。
第三,扩大对外贸易。上海举办世博会,对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世博会的平台,为国外企业了解上海提供了良好机遇,特别是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通过世博会的平台,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商进行经济贸易合作。出口需求的乘数效应显著。
第四,扩大就业岗位。为筹办上海世博会,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新一轮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也必将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世博经济本身就可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据有关测算,世博会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100个就业机会。就业需求的乘数效应显著。
世博会是提升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加速器
每一届世博会,总能给举办城市带来无法计算的后续效应,从而推动举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比如,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建造的艾菲尔铁塔,至今已成为法国和巴黎的象征;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最终确立了汉诺威全球会展业龙头城市的地位。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为上海留下什么呢?除了世博会的直接、间接效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其核心和长远影响是,有利于加快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世博会后续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国际形象。举办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城市营销手段。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将进一步加强上海与世界的联系,让世界更多人了解上海,引来更多的投资者和旅游者,大大提高上海的国际化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完善上海城市功能,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从而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品牌和国际地位。
二是增强集聚辐射。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以此为中心,方圆600公里内有3.6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近3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世博效应将辐射整个长三角、辐射全国。可以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将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关西经济带”迅速崛起的奇迹有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现。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成果和创新理念集中展示的国际舞台,它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科技创新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科技世博”的理念,科技已完全融入世博会主题,成为支撑和展示世博会的手段。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为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四是引领文明进步。作为全球最高级别的展览会,世博会是各国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世博会体现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更是一种文化理念和文明的传播。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外文化的一次大交融,它不仅让人们大开眼界,还能促成人们精神层面的提升。可以说,世博会对经济的促进只是一个方面,更深远的在于文化层面的带动和促进。世博会结束之后,对上海社会和文化的积极影响将长期延续,这将是世博会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国现代哲学家路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西方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词,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为“城市”),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
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数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迁入了城市。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
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城市生活也越来越面临一系列挑战: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展会加剧这些问题,最终侵蚀城市的活力、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
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为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各国城市政府为实施《21世纪议程》而提出的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今世与后世之间的和谐。
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和谐城市”主要体现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参考:
建设美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引领,需要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需要探索城市科学发展的模式。要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 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助推器
■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 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的助推器
■ 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助推器
■ 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助推器
世博会五大“助推器”作用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超大型国际性博览盛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展览活动,历来享有“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它记载人类文明走向繁荣和进步的足迹,引领人类社会未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潮流,对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举办国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举办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具备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在新起点上求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助推器,是扩大内需战略的放大器,是提升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加速器,对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
世博会主题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不仅是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成就,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理念是世博会的灵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这个主题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过对主题的沟通、研讨和交流来推动全球城市化过程,重新寻找城市文明的曙光,建设并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平衡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构建和谐城市,迈向生态城市。以期通过2010年世博会的实验,使城市的经济更发达、环境更宜人、生活更完美、交流更广泛、文化更兼容、社会更平等。
“城市”主题孕育什么内涵?至少有三层含义:
首先,城市是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化、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等,都主要是城市的发展和延伸。富有活力的城市经济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象征。城市利用其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基础设施集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促进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并肩前进,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产生了众多新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部门。
其次,城市是人类进步。城市是以人和社会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代代相传,构成社会进步。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在城市中表现出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在城市中得到最集中的展示。
再次,城市是未来。一个崭新的城市时代正在来临。在20世纪,大都市的光彩璀璨夺目;在未来的世纪里,城市居民的数量将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居民,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时代”,城市化是我们共同的趋向。人类、社会与城市是与人们关于城市的理想一起成长的。在新的理想城市模式中,由城市的场景、城市的中心扩展到整座城市、城市群,甚至全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又孕育了什么内涵?主题核心思想是: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我们追求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模式,造就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特色与亮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理念,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一脉相承,也展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充满中华民族智慧的和谐社会精神。建设美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引领,需要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需要探索城市科学发展的模式。上海的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比如,资源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环境和人口压力日益沉重,社会保障压力日益加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上海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上海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我们要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本质上就是要彰显和践行科学发展的理念,使世博会成为展示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窗口。
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助推器
办好世博会,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历史实践证明:世博会为举办国家和城市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1970年的日本大阪世博会带动了“关西经济带”的形成,1984年的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带来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繁荣,而1993年的韩国大田世博会则推动了韩国经济的第二次腾飞。办好世博会,将对我国和上海未来发展产生广泛、深入、持久的积极影响,必将成为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进一步推动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建设进程。
世博会的“助推器”作用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其一,世博会是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助推器。
从历史经验看,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举办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强化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使举办城市成为整个区域集聚和辐射功能强大的服务经济中心、汇聚优秀人才的研发中心,以及服务和支撑区域的技术、观念和体制的创新中心。举办世博会已成为促进服务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
坚持“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服务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将成为上海服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世博会期间创造的巨大服务需求,涵盖了金融、保险、物流、商贸、旅游、会展、交通、通讯、娱乐、购物等诸多领域,将进一步强化上海服务经济功能,推动上海服务经济快速发展。
2010年世博会必将有助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据初步估计,上海世博会直接投资将达300亿元,而由此带动延伸领域的社会投资将放大至5-10倍以上,将进一步加快上海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集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快金融国际化进程,有利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届时万商云集上海,将为上海贸易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商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上海口岸功能,推进物流基地建设,促进国际中转物流发展,对于确立上海在全球物流领域的重要节点地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其二,世博会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助推器。
科技是世博会永恒的魅力源泉,科学技术的成就是每一届世博会上令人难忘的亮点。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中,人类几乎所有精彩的发明,都抢先在世博会露面,通过世博会传播给全世界,进而变成人类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集中展示了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大功率蒸汽机、起重机、自动精纺机等;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发明,如电话、电影、彩色胶卷、汽车装配线、电视机、计算机、机器人、海底电缆等,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与世人见面,并从此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此后的历届世博会中,全球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都得以展示和推广,并不断促进全球科技创新发展。
2010年世博会把科技世博的理念贯穿到举办世博会的全过程中,体现在筹备世博会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世界最新科学技术的展示和应用平台。世博会将对上海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外力和动力,世博促科技,科技美世博,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2004年起,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启动了“世博科技”专项计划,聚焦“展示精彩的世博”、“运行有序的世博、“环境友好的世博”、“安全健康的世博”、“弘扬科学的世博”等五大重点领域,实施了120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部分成果已在世博建设中获得实际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上海将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依托“世博科技”的支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实现科技对上海世博会建设运行的保障,实现科技对上海世博会精彩展示的支撑,引领和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上海将积极搭建全国办博大平台,集全国之力进行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重点突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科学精神得到大力继承和弘扬的盛会、科技成就得到充分展示和应用的盛会。
其三,世博会是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的助推器。
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举办世博会的精神遗产大过物质遗产,在整个筹办世博会过程中形成的氛围,将对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通过世博会全面展示本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成就。从发展趋势看,世博会的展示重心正在经历从新产品、新技术向思想、理念和文化的转移,发展成为关注内容、解决问题为宗旨的主题演绎体系。如,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以“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为主题,展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世博会主题演绎的趋势表明,世博会对文明的传播和文化的提升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举办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的城市文明提出了重大考验,同时也是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的重要机遇。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上海正积极通过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来办好世博会。在全市上下大力普及文明礼仪、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明形象,展现上海市民文明风采。正在全市广泛实施的《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倡导文明礼仪,开展文明创建,使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目标任务,要通过世博精神的宣扬、世博文明的传播,使世博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到普通市民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目的。世博会是一个预示人类未来发展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展览,它是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指引,是人类关乎未来生活的思考和探讨。因此,举办这样的展会,其意义更显深刻。通过世博会的举办,为人类提供一种更为适宜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生活伦理,让整个人类从中受益。上海在筹办世博会过程中形成的城市精神,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城市文明软环境。
其四,世博会是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助推器。
举办2010年世博会,不仅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长三角要在新形势下实现新跨越,必须在“提升、融合、率先、带动”上做大文章,长三角共同办博就是一个重要途径。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加快长三角区域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迅速崛起。
我们要紧紧把握世博会带给长三角区域共同发展的机遇,立足于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加强区域规划,完善区域合作,放大世博效应,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要联手共同办博。充分利用世博会建设和举办提供的巨大商机,制定公开、透明的世博会市场准入规则,吸纳长三角和全国各地企业参与世博会场馆建设和服务提供。要放大世博效应。联合苏浙等兄弟省市共同搭建世博会这一世界级平台,广泛开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体育等各种交流活动,扩大长三角地区在世界的影响力。要打造世博之旅。紧紧围绕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整合开发长三角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共同开发、联合宣传世博之旅系列产品,实现客源互动和旅游资源共享,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
举办世博会是长三角区域加速融合并全面崛起的最佳载体,是构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抓手,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长三角区域在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一体化、社会事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必将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发展一体化进程也必将进一步加快。
其五,世博会是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助推器。
历史上每一届世博会,无论是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之间,都承受着、体现着同一种精神和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性开发,让人们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城市主要的存在目的。上海世博会将为世界打开一扇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窗口,实现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共同向往目标。
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破了历届世博会在居民稀少的空旷场地兴建园区的惯例,选择了旧城改造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充分显示了政府借举办世博会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百姓生活、创造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为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上海在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和环境提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多方面,全面科学规划,更加充分地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会主题。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大大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上海世博会的选址将工业改造、环境治理与人民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相结合,独具匠心。目前,“世博会园区搬迁”这一上海有史以来动拆迁量最大的单体工程已经完成,园区内的1.8万多户居民全部搬出,并顺利入住两个配套新建的“世博家园”。世博会的举办必将大大改善上海人民的居住条件,推动上海成为“安居乐业之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加快上海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将形成由11条线路组成、运营里程达400公里、承担900万客运量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满足世博会和城市发展、居民出行的需要。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将对上海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世博会筹办期间,上海将大力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工业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外环线以内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大于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具有休闲、观光旅游、国际贸易交流等功能的世博园区、黄浦江滨江景观带、崇明生态岛等城市门户区域景观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
总之,以世博会为契机,带动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升,使城市更加美丽,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世博会是扩大内需战略的放大器
比照世博会历史可以发现,世博机遇对举办国、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有申办时的先发拉动效应,又有筹备举办时的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效应,更有结束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持续后发效应。特别是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面临衰退,扩大内需战略已成为我国抵御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举办2010年世博会正因应了扩大内需战略,成为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放大器。
世博会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直接推动力。世博会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大汇聚,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世博会所形成的扩大内需效应,将促进上海经济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增长。世博会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扩大投资需求。举办世博会,是一项投资浩大的巨大工程,它的直接投资是各类展馆、园区场地开发、相关配套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但更重要的是它将直接拉动原材料、建筑、交通、通信等一系列基础产业的迅速扩张,而由此带动的延伸领域投资约是直接投资的数倍,投资需求的乘数效应显著。
第二,扩大消费需求。世博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对投入和产出的放大效应相当明显。除了世博会主办者和参展商的直接商业收益外,其他相关产业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可以有效地带动旅游消费增长,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创造良好机遇,有利于带动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的扩大。经验数据表明,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长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消费需求的乘数效应显著。
第三,扩大对外贸易。上海举办世博会,对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世博会的平台,为国外企业了解上海提供了良好机遇,特别是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通过世博会的平台,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商进行经济贸易合作。出口需求的乘数效应显著。
第四,扩大就业岗位。为筹办上海世博会,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新一轮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也必将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世博经济本身就可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据有关测算,世博会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100个就业机会。就业需求的乘数效应显著。
世博会是提升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加速器
每一届世博会,总能给举办城市带来无法计算的后续效应,从而推动举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比如,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建造的艾菲尔铁塔,至今已成为法国和巴黎的象征;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最终确立了汉诺威全球会展业龙头城市的地位。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为上海留下什么呢?除了世博会的直接、间接效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其核心和长远影响是,有利于加快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世博会后续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国际形象。举办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城市营销手段。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将进一步加强上海与世界的联系,让世界更多人了解上海,引来更多的投资者和旅游者,大大提高上海的国际化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将进一步完善上海城市功能,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从而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品牌和国际地位。
二是增强集聚辐射。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以此为中心,方圆600公里内有3.6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近3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世博效应将辐射整个长三角、辐射全国。可以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将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关西经济带”迅速崛起的奇迹有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现。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成果和创新理念集中展示的国际舞台,它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科技创新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科技世博”的理念,科技已完全融入世博会主题,成为支撑和展示世博会的手段。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为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四是引领文明进步。作为全球最高级别的展览会,世博会是各国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世博会体现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更是一种文化理念和文明的传播。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外文化的一次大交融,它不仅让人们大开眼界,还能促成人们精神层面的提升。可以说,世博会对经济的促进只是一个方面,更深远的在于文化层面的带动和促进。世博会结束之后,对上海社会和文化的积极影响将长期延续,这将是世博会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全部
简士博:吃苦、钻研、灵活——"走进世博会"巡展志愿者工作感言
2009年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虽然放弃了回家探亲和休整的机会,但我还是倍感自豪。因为从事这样一份光荣的工作不仅能提高自身表达与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我能代表上海志愿者的形象,竭尽所能向公众宣传2010上海世博会知识,使其能在真正意义上走进每家每户,也算是我为社会为自己的国家做的一份小贡献。贡献虽小,但我乐此不疲。对于此次志愿者工作,我觉得用“吃苦、钻研、灵活”这八字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吃苦篇
由于自身缺乏工作经验,我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这份志愿者工作不光是在生理方面更是在心理方面向我宣战,可我不能临难逃脱,我必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因为我深知只有这样才不负“志愿者”这样一个响亮的称号。于是我做好充分准备胸有成竹地迈向社会,脚步如梭开始为世博会的宣传忙碌奔波。从没日没夜地背上级发下的讲解词到8月3号冒着酷暑去世博局接受专业讲解员的考核,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顺顺当当。与此同时,我又有幸地被选为全程讲解员,这使我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变得更重了,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没有不胜任这份工作的理由。于是从8月5号开始我正式上岗。但一开始我却吃了不少苦头。虽然先前我把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但要将其与展板和多媒体展项的内容有机联系还是有不小的难度。这使我第一天很不适应、频频受挫,以致每当指着展板和多媒体展项面对游客讲解时,我都要经历短暂性的大脑空白,当然紧张是一方面,但最关键的还是我没理清头绪、对号入座,那一瞬间的我总是在拼命回忆,疯狂地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对应的讲解词。自然而然第一天带的2次全程讲解都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非但自己在讲解过程中磕磕绊绊、口齿不清,更让我不满的是我没能将世博会知识全面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后来我思考一番领悟到讲解员工作并非只是背背讲解词而已,它要求我熟悉每一块展板和多媒体展项所呈现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于是在每天开馆之前我都会先自我演练几次,直到熟练为止。虽然整个过程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但我深知如果连自己都听不懂讲解内容的话,又怎能准确明了地将世博会的信息传达给所有游客呢。于是我如此往复不断地自我演练,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每次带全程讲解时不但不心慌嘴乱了,而且还能从容地向游客传递世博会信息,将本次展览最精华最华丽的部分呈现给大众。
除此以外,每次我都要从9点工作到5点,周末还要推延到6点。长时间的站立和讲解对我的身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腿部和喉咙。每次下班后我都会感觉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喉咙像进了沙似的干涩。但我认为这只是成长道路上的小小障碍,如果连它们都逾越不了的话何来日后的成长和坚强,况且作为一名志愿者更不能在困难面前叫苦连天,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战胜困难。
钻研篇
此次展览内容之丰富、信息含量之大、涉及面之广都对我们的讲解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世博会是承载一定时期内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平台,所以每块展板、每个多媒体展项都蕴涵了无限内容,涉及文化、经济、科技、政治等,这些都需要我不断深挖,不断钻研。于是每次讲解完之后我都会坚持记录游客的问题和自己的不懂之处,然后通过向工作人员及老师请教或查询上海世博网获取答案,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扩充自身知识面。另外,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准确清晰的世博会信息,我不但要更新完善中文讲解词,还要做好中译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外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出色地完成每天的工作。
灵活篇
这是我第一次做全程讲解,所以无经验可借鉴,一开始只是凭感觉做,毫无章法,导致时常出现混乱的局面,不是时间拖得很长就是好几支队伍堵在一个角落,严重妨碍了其他散客的正常参观。后来,老师指导我们要灵活行事,既要控制好人流又要把握好时间。于是老师精心为我们安排了各自的讲解路线,并不耐其烦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见机行事。果然,我们原先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和同事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讲解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做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游客最多的信息。
虽然本次“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但我觉得收获很大,不但大开眼界,人生阅历也得到空前的丰富。我也很有幸能作为本次月展志愿者的成员之一。2010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影响世界的盛会,而我们就是上海乃至中国的名片,我们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为中国树立起在东方乃至全球的美好形象!
2009年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虽然放弃了回家探亲和休整的机会,但我还是倍感自豪。因为从事这样一份光荣的工作不仅能提高自身表达与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我能代表上海志愿者的形象,竭尽所能向公众宣传2010上海世博会知识,使其能在真正意义上走进每家每户,也算是我为社会为自己的国家做的一份小贡献。贡献虽小,但我乐此不疲。对于此次志愿者工作,我觉得用“吃苦、钻研、灵活”这八字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吃苦篇
由于自身缺乏工作经验,我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这份志愿者工作不光是在生理方面更是在心理方面向我宣战,可我不能临难逃脱,我必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因为我深知只有这样才不负“志愿者”这样一个响亮的称号。于是我做好充分准备胸有成竹地迈向社会,脚步如梭开始为世博会的宣传忙碌奔波。从没日没夜地背上级发下的讲解词到8月3号冒着酷暑去世博局接受专业讲解员的考核,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顺顺当当。与此同时,我又有幸地被选为全程讲解员,这使我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变得更重了,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没有不胜任这份工作的理由。于是从8月5号开始我正式上岗。但一开始我却吃了不少苦头。虽然先前我把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但要将其与展板和多媒体展项的内容有机联系还是有不小的难度。这使我第一天很不适应、频频受挫,以致每当指着展板和多媒体展项面对游客讲解时,我都要经历短暂性的大脑空白,当然紧张是一方面,但最关键的还是我没理清头绪、对号入座,那一瞬间的我总是在拼命回忆,疯狂地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对应的讲解词。自然而然第一天带的2次全程讲解都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非但自己在讲解过程中磕磕绊绊、口齿不清,更让我不满的是我没能将世博会知识全面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后来我思考一番领悟到讲解员工作并非只是背背讲解词而已,它要求我熟悉每一块展板和多媒体展项所呈现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于是在每天开馆之前我都会先自我演练几次,直到熟练为止。虽然整个过程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但我深知如果连自己都听不懂讲解内容的话,又怎能准确明了地将世博会的信息传达给所有游客呢。于是我如此往复不断地自我演练,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每次带全程讲解时不但不心慌嘴乱了,而且还能从容地向游客传递世博会信息,将本次展览最精华最华丽的部分呈现给大众。
除此以外,每次我都要从9点工作到5点,周末还要推延到6点。长时间的站立和讲解对我的身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腿部和喉咙。每次下班后我都会感觉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喉咙像进了沙似的干涩。但我认为这只是成长道路上的小小障碍,如果连它们都逾越不了的话何来日后的成长和坚强,况且作为一名志愿者更不能在困难面前叫苦连天,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战胜困难。
钻研篇
此次展览内容之丰富、信息含量之大、涉及面之广都对我们的讲解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世博会是承载一定时期内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平台,所以每块展板、每个多媒体展项都蕴涵了无限内容,涉及文化、经济、科技、政治等,这些都需要我不断深挖,不断钻研。于是每次讲解完之后我都会坚持记录游客的问题和自己的不懂之处,然后通过向工作人员及老师请教或查询上海世博网获取答案,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扩充自身知识面。另外,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准确清晰的世博会信息,我不但要更新完善中文讲解词,还要做好中译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外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出色地完成每天的工作。
灵活篇
这是我第一次做全程讲解,所以无经验可借鉴,一开始只是凭感觉做,毫无章法,导致时常出现混乱的局面,不是时间拖得很长就是好几支队伍堵在一个角落,严重妨碍了其他散客的正常参观。后来,老师指导我们要灵活行事,既要控制好人流又要把握好时间。于是老师精心为我们安排了各自的讲解路线,并不耐其烦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见机行事。果然,我们原先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和同事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讲解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做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游客最多的信息。
虽然本次“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但我觉得收获很大,不但大开眼界,人生阅历也得到空前的丰富。我也很有幸能作为本次月展志愿者的成员之一。2010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影响世界的盛会,而我们就是上海乃至中国的名片,我们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为中国树立起在东方乃至全球的美好形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听说上海要举办世博会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要去了解一下‘世博’这个名词的使用范围。
世博会的全称是世界博览会,它同奥运会和世界杯一起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顶级盛世。不过与奥运会和世界杯不同的是世博会主要展现人类的奋斗进程,启示大家思考未来,是展示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大舞台。每一届世博会都融合了世界各国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让千万民众大开眼界,并产生思想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激发新的学习,竞争和进步。
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些经典的世博吧!
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吸引了20多个国家参加,600多万人次参观(“水晶宫”里的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而世博会还有注册类世博,认可类..........
连自由女神像也来到了世博会!
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法国人民花费10年时间建造了一座庄严美丽的自由女神像赠送给美国。
自由女神像也是美法有一的见证,也是世博会上一段佳话。在制作过程中,它曾在分别由美国和法国主办的两次世博会上露面。
而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检了全人类对于未来城市环境中美好生活额度共同向往,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未来政策制定、城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四海之宝,九州同庆。海宝人物形象可爱、个性鲜明已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海宝正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
会徽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形象标志,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饱含着海内外朋友对上海世博会的期盼与深情,体现了世博会所倡导的精神和追求的理念。
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协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上海世博 我为你而骄傲!
世博会的全称是世界博览会,它同奥运会和世界杯一起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顶级盛世。不过与奥运会和世界杯不同的是世博会主要展现人类的奋斗进程,启示大家思考未来,是展示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大舞台。每一届世博会都融合了世界各国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让千万民众大开眼界,并产生思想碰撞,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激发新的学习,竞争和进步。
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些经典的世博吧!
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吸引了20多个国家参加,600多万人次参观(“水晶宫”里的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而世博会还有注册类世博,认可类..........
连自由女神像也来到了世博会!
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法国人民花费10年时间建造了一座庄严美丽的自由女神像赠送给美国。
自由女神像也是美法有一的见证,也是世博会上一段佳话。在制作过程中,它曾在分别由美国和法国主办的两次世博会上露面。
而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检了全人类对于未来城市环境中美好生活额度共同向往,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未来政策制定、城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四海之宝,九州同庆。海宝人物形象可爱、个性鲜明已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海宝正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
会徽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形象标志,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饱含着海内外朋友对上海世博会的期盼与深情,体现了世博会所倡导的精神和追求的理念。
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协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上海世博 我为你而骄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观世博雄姿,品大国风采
提起世博会,就不得不说那位伟大的女士——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正是这位心灵畅想未来,目光超越现代的伟大女士的奇想下,1851年首届“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横空出世。“世界博览会”博览了世界!
“世界博览会”,顾名思义,它是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汇览。第一届博览会,在现在看来,规模虽然不大,可在当时世界上,却是少有的盛会,并对现代世博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首届“世界博览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参与,展览了一千多件艺术珍品和各种领域的机器,亦吸引了世界各地六百多万人前来观摩......首届世博会,便吸引了如此之多的人,世博会的影响不言而喻。
世博会发展到现在,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只追求于形式上展览世界文明成果的大会,它还包含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更从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世博会主要体现的是精神,是一个国家敢于在世界舞台展现自己的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促使一个国家不断创新,更加恰如其分的展现自己,当然,它的首要前提是——友好。
世博会的影响,已经扩大到了未来,世博会对未来奇妙的构思,往往使人充满美好的幻想,甚至,可以让你亲身体验未来产品所给你带来的时空冲击感,试想,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在世博会上,骑着单车就可以“环游世界”,你信吗?事实的确如此,一天之内让你奢侈的享受盛大的视觉盛宴,这不正是“地球变小了”吗?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大,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运而生,这次盛会,共有二百多个国家参与,各个展馆,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理念出发,充分展示了现代的文明成果、社会生活以及人文精神,它更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让中国走向了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一个蓝色的小精灵,鲜活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便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它就像一位友好使者,以乐观快乐的形象令世人铭记。
上海世博会,中国的盛会!世界的盛会!
提起世博会,就不得不说那位伟大的女士——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正是这位心灵畅想未来,目光超越现代的伟大女士的奇想下,1851年首届“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横空出世。“世界博览会”博览了世界!
“世界博览会”,顾名思义,它是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汇览。第一届博览会,在现在看来,规模虽然不大,可在当时世界上,却是少有的盛会,并对现代世博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首届“世界博览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参与,展览了一千多件艺术珍品和各种领域的机器,亦吸引了世界各地六百多万人前来观摩......首届世博会,便吸引了如此之多的人,世博会的影响不言而喻。
世博会发展到现在,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只追求于形式上展览世界文明成果的大会,它还包含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更从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世博会主要体现的是精神,是一个国家敢于在世界舞台展现自己的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促使一个国家不断创新,更加恰如其分的展现自己,当然,它的首要前提是——友好。
世博会的影响,已经扩大到了未来,世博会对未来奇妙的构思,往往使人充满美好的幻想,甚至,可以让你亲身体验未来产品所给你带来的时空冲击感,试想,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在世博会上,骑着单车就可以“环游世界”,你信吗?事实的确如此,一天之内让你奢侈的享受盛大的视觉盛宴,这不正是“地球变小了”吗?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大,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运而生,这次盛会,共有二百多个国家参与,各个展馆,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理念出发,充分展示了现代的文明成果、社会生活以及人文精神,它更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让中国走向了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一个蓝色的小精灵,鲜活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便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它就像一位友好使者,以乐观快乐的形象令世人铭记。
上海世博会,中国的盛会!世界的盛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