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育
展开全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入到高中历史课堂中,比如说,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材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而也使得信息技术进入历史课堂这件事情被大家广泛关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无论是对人们的生活,还是教育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于现在的教学越来越有兴趣,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显著。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理论的指引下,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紧密地结合 ,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能给予学生直观历史现象感受的缺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历史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替代了以往干枯的理论讲述。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学减负的问题,使得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有所删减,给教师的相关教学、学生的理解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运用多媒体手段,将高中历史课程中需要讲解的历史现象进行再现,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直观的对历史现象的了解下对高中历史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高中历史知识。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也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的各种难点能够得到有效的突破。每门学科中都有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性或知识性的难点问题。一般历史现象的学习中,历史事件的内容和存在的意义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之所在,而如果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这些相关的知识信息产生直观的图片记忆,那么就能够使学生对这些相关的知识保持长久的记忆。接着,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这对于加深学生相关知识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历史场景进行模拟。比如,高中历史课程中维新派与顽固派之间的论战,可以让学生以实际论战的形式模拟历史上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相关的场景中,对于将来相关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入。在课堂教学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整理相关的资料,比如相关的声像、图片、影像,加深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的记忆。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有很多。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等。
(1)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简言之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今天的学生不可能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再现历史情境,它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新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绪、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上《元朝的统一》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的开始:先后出示成吉思汗的画像、人物简介以及成吉思汗陵,紧接着展示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诗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然后与学生一起朗读毛泽东的诗句。最后指出:尽管毛泽东批评成吉思汗只懂得靠武力建立专制的统治,但仍称他为“一代天骄”。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对成吉思汗如此赞美呢?这是因为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族一位杰出的首领,而且为元朝的建立和祖国的统一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与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样一改过去呆板、单一、平面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了了解成吉思汗和蒙古族历史的兴趣,愉快地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众所周知,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理性是历史思维的核心。而情境学习就是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或仿真的任务活动,与已知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在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使知识情感化、条件化,从而对学习者的行为、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都发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有效的历史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历史的真实、反思历史的本质。所以,历史课堂的第一要务是为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而非空洞说教。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引入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多重角度获取生动形象的历史体验,首先会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新颖有趣,创设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更能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走近历史,感同身受地理解历史,理性深刻地思考历史,深入浅出地表达历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
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为例,在讲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笔者先请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接着将从网上下载的多幅圆明园残迹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请学生在悲伤的背景音乐中结合影片和图片发表感想。他们从影片和图片的欣赏中对英法联军的暴行和当时清朝政府的落后腐败愤愤不已,纷纷表示要发奋学习,振兴中华。只有当历史的面孔不再干瘪,学生才能产生亲近历史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才能由此展开。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包括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反馈练习等六个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创设学习情境,用问题的形式推动教学进程,情境和问题要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进入情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评价。
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许多学习目标都要通过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和思考才能实现;同时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因此,建构主义思想,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具体包括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三个重大事件,其中又以中美建交为全课的核心,因为中美关系是当时我国外交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这一事件,学习目标是:理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了解中美建交的过程,理解中美建交的意义。在进行制作网页课件时,关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纪录片视频《美国深陷越南战场》《中苏珍宝岛事件》《美苏争霸》,可将问题设置为: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为何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学生通过观看这几个视频,看出这一时期美苏争霸中美国陷于劣势,想要拉拢中国和它共同对抗苏联,而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恶化的迹象,也想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关于中美建交的过程,可以提供视频《中美建交的过程》,包括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等,设置的问题是:请你总结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关于中美建交的意义,提供了一些文字史料以及重要人士的言论,设置的问题是:中美建交有什么意义(或影响)?学生通过查看课件中提供的历史资料、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后,通过使用课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并且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
(4)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能力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指出:“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但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在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模式中,教学形式是在班级的环境中小组协作学习或个别化学习,教师起组织、指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个人能力自主调节学习、进度。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有裨益。目前,这种模式的教学有自主学习、交互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几种形式。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注意事项
(1)既要重视信息技术,也要利用传统教法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同时,还是以讲述法、启发谈话法为主,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课堂讲授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是就传递历史知识而言,讲授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不能比拟和替代的,这一点与其他学科不同。要通过教师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启发和调动学生接受信息,提高思维能力,把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向度。
(2)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避免师生被动
在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时,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防止出现从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机灌”的现象;历史新授课教学知识点多,以多媒体课件引导教学实施,教师对课件的依赖性大,所以课件的交互性、容错性要强,操作要简单,教师要灵活机动地处理好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不能因课件因素和偶发事件影响教学实施的进程和效果;不能因教师操作计算机影响师生交流,影响教师知识讲解的容量,影响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养成的力度,造成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3)对技术手段的选择要适当
在课件设计上,要按多媒体选择的原则来选用媒体,必须吻合主题,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媒体运用不能泛滥,特别是对影视材料的运用要坚持针对性原则、适量性原则以及探究性原则,影视材料必须限制在3段以内,防止因过多的影视材料分散学生注意力,使教学中出现“超导”“误导”现象。
4 结束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既是一种时代潮流,又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高中历史知识的魅力,在开拓学生相关高中历史知识视野的基础上对学生相关的能力进行培养,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理论的指引下,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紧密地结合 ,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能给予学生直观历史现象感受的缺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历史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替代了以往干枯的理论讲述。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学减负的问题,使得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有所删减,给教师的相关教学、学生的理解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运用多媒体手段,将高中历史课程中需要讲解的历史现象进行再现,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直观的对历史现象的了解下对高中历史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高中历史知识。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也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的各种难点能够得到有效的突破。每门学科中都有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性或知识性的难点问题。一般历史现象的学习中,历史事件的内容和存在的意义是历史教学的重点之所在,而如果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这些相关的知识信息产生直观的图片记忆,那么就能够使学生对这些相关的知识保持长久的记忆。接着,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这对于加深学生相关知识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历史场景进行模拟。比如,高中历史课程中维新派与顽固派之间的论战,可以让学生以实际论战的形式模拟历史上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相关的场景中,对于将来相关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入。在课堂教学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整理相关的资料,比如相关的声像、图片、影像,加深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的记忆。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有很多。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信息技术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等。
(1)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简言之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今天的学生不可能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再现历史情境,它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新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绪、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上《元朝的统一》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的开始:先后出示成吉思汗的画像、人物简介以及成吉思汗陵,紧接着展示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诗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然后与学生一起朗读毛泽东的诗句。最后指出:尽管毛泽东批评成吉思汗只懂得靠武力建立专制的统治,但仍称他为“一代天骄”。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对成吉思汗如此赞美呢?这是因为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族一位杰出的首领,而且为元朝的建立和祖国的统一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与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样一改过去呆板、单一、平面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了了解成吉思汗和蒙古族历史的兴趣,愉快地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众所周知,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理性是历史思维的核心。而情境学习就是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或仿真的任务活动,与已知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在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使知识情感化、条件化,从而对学习者的行为、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都发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有效的历史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历史的真实、反思历史的本质。所以,历史课堂的第一要务是为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而非空洞说教。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引入历史视频、图片、文字,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多重角度获取生动形象的历史体验,首先会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新颖有趣,创设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更能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走近历史,感同身受地理解历史,理性深刻地思考历史,深入浅出地表达历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
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为例,在讲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笔者先请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接着将从网上下载的多幅圆明园残迹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请学生在悲伤的背景音乐中结合影片和图片发表感想。他们从影片和图片的欣赏中对英法联军的暴行和当时清朝政府的落后腐败愤愤不已,纷纷表示要发奋学习,振兴中华。只有当历史的面孔不再干瘪,学生才能产生亲近历史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才能由此展开。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包括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反馈练习等六个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创设学习情境,用问题的形式推动教学进程,情境和问题要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进入情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评价。
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构建过程中的主体,许多学习目标都要通过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和思考才能实现;同时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因此,建构主义思想,特别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具体包括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三个重大事件,其中又以中美建交为全课的核心,因为中美关系是当时我国外交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这一事件,学习目标是:理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了解中美建交的过程,理解中美建交的意义。在进行制作网页课件时,关于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纪录片视频《美国深陷越南战场》《中苏珍宝岛事件》《美苏争霸》,可将问题设置为: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为何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学生通过观看这几个视频,看出这一时期美苏争霸中美国陷于劣势,想要拉拢中国和它共同对抗苏联,而中国与苏联关系出现恶化的迹象,也想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关于中美建交的过程,可以提供视频《中美建交的过程》,包括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等,设置的问题是:请你总结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关于中美建交的意义,提供了一些文字史料以及重要人士的言论,设置的问题是:中美建交有什么意义(或影响)?学生通过查看课件中提供的历史资料、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后,通过使用课堂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并且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
(4)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能力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指出:“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但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在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模式中,教学形式是在班级的环境中小组协作学习或个别化学习,教师起组织、指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个人能力自主调节学习、进度。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有裨益。目前,这种模式的教学有自主学习、交互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几种形式。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注意事项
(1)既要重视信息技术,也要利用传统教法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同时,还是以讲述法、启发谈话法为主,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课堂讲授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但是就传递历史知识而言,讲授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教学方式不能比拟和替代的,这一点与其他学科不同。要通过教师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启发和调动学生接受信息,提高思维能力,把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向度。
(2)灵活运用信息技术,避免师生被动
在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时,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防止出现从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机灌”的现象;历史新授课教学知识点多,以多媒体课件引导教学实施,教师对课件的依赖性大,所以课件的交互性、容错性要强,操作要简单,教师要灵活机动地处理好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不能因课件因素和偶发事件影响教学实施的进程和效果;不能因教师操作计算机影响师生交流,影响教师知识讲解的容量,影响学生能力培养和情感养成的力度,造成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3)对技术手段的选择要适当
在课件设计上,要按多媒体选择的原则来选用媒体,必须吻合主题,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媒体运用不能泛滥,特别是对影视材料的运用要坚持针对性原则、适量性原则以及探究性原则,影视材料必须限制在3段以内,防止因过多的影视材料分散学生注意力,使教学中出现“超导”“误导”现象。
4 结束语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既是一种时代潮流,又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高中历史知识的魅力,在开拓学生相关高中历史知识视野的基础上对学生相关的能力进行培养,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