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以诗为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我来答
梦梦呀ya
2019-05-28 · TA获得超过839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98
展开全部

“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1、宋以前的词人在词牌外极少用标题,苏轼的不少词不但用标题,有的还有小序。苏轼开始把词变为缘事而发的抒情诗体。

他的词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有了标题和小序不但交代了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和缘起,而且丰富和深化了词的内涵。

2、苏轼第一个大量用于词,用这种方法引发联想,扩充语言内涵。在词中用典,也开始于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典型叙事纪实,作者用了李斯、汉羽林军、孙权、冯唐四个典故,将射猎打虎的过程,穷形尽相,表达了作者的壮志未酬和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3、苏轼就是这样在写词时化用诗意、口语、典故,将诗的表现方法移植到了词中,浓缩叙事,深婉抒情,运用自如,丰富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

自此,词昂首阔步迈入了文学的殿堂。词不再是“小道”,而成为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4、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扩展资料: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东辰潋
2017-01-09 · TA获得超过759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6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元佑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遍),将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概括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
以前词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数百字,文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
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苏词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苏轼词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丽词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绵,都各具风韵.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龙吟)咏唱杨花,幽怨缠绵;(蝶恋花)写佳人的欢笑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
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流播,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格律诗体.它有着既属于音乐,又属于诗歌的双重属性.
诗与乐的结合,在其初期音乐明显地占着支配地位.从五代至柳永,词为艳科,填词以协律为要,表意以婉约为宗,词附庸于音乐.作者要制词,必须先依曲子的节拍长短,倚声入调.到苏轼时代,词逐渐脱离音乐而变为“不歌而诵”.特别是苏轼的“以诗为词”,从词与诗的渊源这一角度,力求摆脱音律对词的束缚,使词风突变,解放了词体,开拓词境,提高了词的品格,使词摆脱了附庸的地位而蔚为大国,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以诗为词”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词境的拓展.
苏轼革新词体,内容和题材不断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旧藩篱,使词从“花间”“尊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苏轼不仅以词写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传统题材,而且把诗人惯写的怀古感旧、伤时论世、纪游咏物、悼亡赠友、谪居谈禅、咏史游仙、农事村景、说理议政等等题材和内容全部纳入词的创作领域,凡可为诗者皆可入词,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的境地.
五代、宋初之词,题材狭窄,内容贫弱.在苏式看来,诗的表现疆域,是一个海空、无拘无束的大自在.诗既然如此,作为诗之苗裔的词也理当如此.因此,他不满时人以“艳科”为绳索,对词分横加种种束缚.许多时人认为应该在诗中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他都一一纳入词中,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从相思眷恋、离愁别恨的狭小樊篱中解放了出来,引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为宋词的创作开辟了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力.
其二词风的改革.
苏轼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扫旧习,以清新雅练的字句,豪迈劲拔的笔力和纵横奇逸的气象来写词,使词作仿佛“挟海上风涛之气”(《花草蒙拾》),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形成了与苏诗风格相似的词风.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 (《吷庵手批东坡词》苏轼不仅以诗文句法入词,且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突破词的音律束缚,以便更充分地表情达意,使词为文学而作,不尽为应歌而作.
唐五代以来,词在风格上专主柔曼婉媚.从温庭筠到柳永,这一期间许多词家的众多词作,虽也有雅俗之分,但词风的总体倾向于婉媚,而且词从的内容到形式都依附于音乐.苏轼对此颇为不满.突破词的音律束缚,将诗的风格引入词中,推动着对词的内容与形式的纯文学的追求.这一重要的转变,正是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生命之始,大大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这也是苏轼对词的一大贡献.
其三,风格多样化.
唐五代以来,词以婉约为宗,风格单一.苏轼认为,词的风格不应偏侧于婉媚一隅,而应如诗一般刚柔兼具,多姿多彩,横竖烂漫.苏轼对弥漫词苑的浮艳柔媚之气极为不满,于柳永与婉约词派之外,另立一宗,成为宋代豪放词派的卓越开创者.但苏轼的词不只有雄放的一面,而是随意境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写佳人欢笑而搅动墙外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于真挚细腻之中独凝重淳厚之笔.王士祯《花草蒙拾》评曰:“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彼但解作‘大江东去’耶?”
开创豪放风格,诚然是苏式革新词风的重要方面,但其革新词风的旨意和功绩却不尽在于此.苏轼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发展,形成婉约、豪放、清丽、韶秀、旷远等多种风格同秀共荣的局面.
其四,以词陶写情性.
他把士大夫的情性志趣注入词中,并把士大夫的情性志趣与市民喜好的通俗文艺形式结合在一起.开拓了词的抒情功用,使词于合乐歌唱之外有足以自立的文学价值.提高了词的品位,也增强了词的生命活力.另外,他还从人的情感需要出发,以体现主体情性为主要宗旨.这与传统诗偏重社会政治的功利性不同,而贴进一般士大夫文艺生活和歌词创作的实际.是对传统诗作了合乎人情的修正,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综上所述,苏轼倡导词之诗化,在词的题材、内容、风格、抒情功用,用等领域里所进行的一系列革新,可以归结为一个方面:即注重、开发、增强词的文学属性,使词摆脱附庸于乐的僚属地位而向诗回归.这就势必涉及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怎样看待词的音乐属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尹尔安汝蝶
2023-06-24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26%
帮助的人:872万
展开全部
苏轼“以诗为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突破传统,题材、内容大大扩大。苏轼词作内容纳天、地、山、水、风、月、雪、草、木、楼、台、漏、石、走、飞、去、住,触及到社会和人生的各个方面,在风格上则又恢复了唐五代词的“放逸”。
2. 突破音律,自由表达。苏轼“以诗为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3. 突破比兴,大量运用赋的手法。苏轼“以诗为词”,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但从根本上说,苏轼“以诗为词”的最终目的是“成一家之言”。
以上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表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