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历史复习课效果.1

 我来答
lilipat
高粉答主

2017-02-24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4835万
展开全部

历史必修 如何复习更有效

高三的一轮复习,一般应该按照课本顺序全面但有重点地进行。复习的目标主要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基本知识(特别是历史概念),进一步培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在一轮复习中,必须重视复习的效率,即每一节、每一课收获了什么。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首先必须明确高考主要考什么,是知识还是能力?其次要讲究复习方法;第三,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训练。只有这样,复习才有针对性,才能体会到复习的收获和快乐,才能适应2012年的高考。

一、近两年高考考什么、高考怎样考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新课标卷历史必修1命题考查情况简表

试    
 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    

卷    
 分数    
 考查知识点    
 考查角度    
 分数    
 考查知识点    
 考查角度    

全国卷    
 24    
 分封制    
 深远影响    
      
      
      

郡县制    
 对郡县制的理解    
      
      
      

北美独立战争    
 美英关系的变化    
      
      
      

甲午战争    
 爆发的史实    
      
      
      

百团大战    
 对特点的理解    
      
      
      

中苏关系    
 变化的原因    
      
      
      

福建卷    
 20    
 十二铜表法    
 适用范围    
      
      
      

三省六部制    
 评价    
      
      
      

巴黎公社    
 背景、性质的理解    
      
      
      

不结盟运动    
 影响    
      
      
      

苏联改革    
 阶段特征    
      
      
      

浙江卷    
 4    
 唐朝科举制    
 准确理解    
 19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三权分立的情况和评价    

安徽卷    
 16    
 秦郡县制    
 历史作用    
 28    
 清前期、后期、新中国对外关系    
 态度、特点、影响、变化原因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的背景    

北伐战争    
 时代主题    

上海合作组织    
 与欧盟的区别    

山东卷    
 1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理解措施    
 5    
 秦朝    
 在西南的统治措施及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评价    
 6    
 抗日战争    
 修建公路的作用、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光荣革命    
 意义    

天津卷    
 8    
 雅典民主政治    
 确立的背景    
 4    
 唐朝法律    
 内容、本质特征    

8    
 明朝法律    
 内容、影响    

抗日战争    
 民族、国家观念    
 6    
 拿破仑法典    
 原则、影响    

6    
 近代英法美法律    
 作用    

8    
 新中国法制    
 加强法制建设的背景、表现    

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新课标卷历史必修1命题考查情况简表


试    
 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    

卷    
 分数    
 考查知识点    
 考查角度    
 分数    
 考查知识点    
 考查角度    

全国卷    
 20    
 西周分封制    
 对秦汉的影响    
 15    
 秦至唐官员选拔    
 标准的变化    

巴黎公社    
 对性质的理解    
 10    
 清末新政    
 对德、才的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    
 对儒学的态度    
      
      
      

清末政局    
 中央集权制度变化    
      
      
      

维新变法和五四运动    
 规模与影响不同的原因    
      
      
      

福建卷    
 4    
 冷战    
 美国的主要措施    
 8    
 郡县制    
 古人的看法、作用    

17    
 辛亥革命    
 背景、不足及原因    

12    
 建国初外交方针    
 “一边倒”的表现、背景、意义    

安徽卷    
 8    
 辛亥革命    
 评价    
 8    
 中国古代选官    
 变化及影响    

抗日战争    
 入缅作战的作用    
 18    
 梭伦改革    
 内容、作用    

与中国选官的不同及观念差异    

山东卷    
 8    
 科举制    
 作用的理解    
      
      
      

雅典民主制度    
 评价    
      
      
      

天津卷    
 8    
 重庆谈判    
 成果    
 3    
 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实质    

国际关系    
 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6    
 英国选举权    
 变化及特点    

6    
 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农村代表比例的变化及背景    

4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广东卷    
 24    
 科举制    
 产生的影响    
      
      
      

北伐战争    
 对农村的影响    

雅典民主    
 评价    

近代西方代议制    
 英美法德法律内容    

巴黎公社    
 历史地位    
      
      
      

冷战    
 对美国措施的理解    
      
      
      


从2010、2011年高考题来看,对必修1(政治文明史)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第一,政治文明史是考查的重要部分。除2011年山东卷外,其它新课标卷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无不在20分以上,高的达到了40多分,如2010年安徽卷有44分、2011年的全国卷有45分。

第二,从题型来看,大多数试卷既有选择题又有材料解析题,只有少数的试卷只有选择题。

第三,主要依据材料命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理解材料观点、比较材料信息异同等多项能力。从材料来看,每套试卷均以文字材料为主,但又都有图片材料、表格材料。总体而言,材料的来源广泛、类型丰富、问题与材料的关系紧密。

第四,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统领试题,以制度创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如2010年安徽卷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的区别,2011年安徽卷考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影响体现了全球史观;2011年全国卷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对儒学态度的变化原因,2011年天津卷以“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完善”为主题,考查古代雅典、近代英国、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则体现了文明史观。

第五,以课本知识为切入点,适度扩大考查的范围,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已有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即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超过了课本,但从能力的角度来说,又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已有能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如2010年全国卷的“北美独立战争”题,2010年天津卷考查唐朝法律、明朝法律、拿破仑法典,2011年全国卷考查对清末 “德”“才”的认识。

第六,突出对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既体现在选择题中,如题干或选项考查多项知识;材料解析题则全部具有学科内综合的特点,特别是2010年的天津卷,以“法制与社会”为主题,体现了跨时间、跨地域、跨模块的综合考查。

第七,贴近现实,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但不追逐热点。如2010年天津卷考查的法制建设、2011年全国卷考查对人才选拔标准的认识、2011年天津卷考查农村全国人大代表的变化等贴近现实,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2011年的两大热点即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并没有成为命题的热点。

二、怎样复习才高效

(一)端正心态。

1.一轮复习必须依据课本进行,依靠资料、搞“题海战术”并不是一轮复习的捷径。老老实地看课本、动脑思考问题、适量做题才是一轮复习的正确途径。

2.一轮复习并不等于背记知识,背、记只是复习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复习的唯一方式,听讲、思考、讨论、做题等也是一轮复习的重要方式。

3.一轮复习的目标并不是要把课本中所有的知识都记下来,应坚持全面但有重点地复习;需要记住的是哪些重要的时间、人物、制度、组织、文献、战役,更多地知识需要理解。课本除了给我们提供需要掌握的基础历史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给我们提供学会学习的材料、学会思考的材料、培养能力的材料。

(二)讲究方法。

1.抓住重点。以制度创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中国与世界、两极格局为主题,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与五大主题相关的知识主要是: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的变化;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国至70年代的外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两极格局的形成。所谓重点复习,一是在时间上倾斜保证,二是要全面理解掌握,三是通过有针对地做题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加强运用。

2.动脑思考。

思考和探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学习品质。只有养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才能把课本读活、读厚。在依据课本进行复习时,可以从以下方向思考和探究:

(1)理解史实、概念、观点,力求全面、准确掌握。如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基本史实,要从以下方面去理解:为什么颁布?其目的是什么?影响怎样?如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两个概念,要从含义、形成和实行的时代、相互关系方面去理解;如“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课本观点,要从是否赞同、为什么赞同这个观点方面去理解。

(2)运用知识进行说明(观点、现象、趋势等)。如“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现象),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如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趋势),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分析原因、意义、影响、作用、特点、实质等。如“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

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 分析一:出现郡县、封国并存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二:汉朝郡县、封国并存局面产生了什么影响?有的事件或现象,课本没有说明原因、介绍影响或作用,我们可以自己去分析;有的事件或现象,课本虽然说明了原因、介绍了影响或作用,但不完整,我们可以自己去分析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整。如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课本中从有利于巩固周对全国的统治和埋下了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种子两方面作了分析,是否还有第三方面影响?如果有这种思考和探究习惯的话,对2011年全国卷第24题就不会感到意外。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

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此题实际上就是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4)概括史实、观点、现象。如概括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  唐

太宗采取的措施。

(5)比较相似知识。如比较秦朝与唐朝的中央机构的不同,看其反映了什么。

(6)获取信息。如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信息1:时间(汉朝;很长一段时间里;而不是西汉或两汉);信息2:对象(汉朝地方,而不是中央);信息3:地方制度(郡县与封国并存)。

(7)弄清知识间的关系。

因果关系:如汉前期封国并存与“王国问题”,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两例的前后为因果关系。

并列关系:如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军事、行政、财政措施之间就是并列关系;又如古代选官制度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之间就是并列关系。

先后关系(时间):如汉前期平定“七国之乱”与颁布“推恩令”,都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但平定“七国之乱” 发生在前,颁布“推恩令”发生在后。

从属关系(总分关系;上下关系;整体与局部关系):如郡县制、行省制从属于中央集权制度。

交叉关系:如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具有交叉关系。

继承与发展(完善)关系: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都是对隋朝的继承与完善。

(8)探究课本介绍不完整的知识。如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后世是否存在?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如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到了近代(尤其是清朝晚期)有什么变化?如果平时有过这样的思考和探究,那么下面的题(2011年全国卷第31题)选出正确答案就不难了。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

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

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B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注意综合。

一是注意进行同类知识的归纳,如近代具有民主色彩的法律性文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是注意进行相似知识的比较,如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异同。

三是复习完一个单元后,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建立单元知识网络。如复习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后,可建立如下知识网:


希腊文明形成条件

海洋、山岭、河流

工商业

城邦、公民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奠基:

梭仑改革

确立:

克里斯提尼改革

顶峰:

伯利克里改革

衰落:

马其顿征服

民主政治的影响和局限性

对希腊;对西方

民主范围;民主形式

罗马法

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6世纪东罗马帝国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万民法

民法大全

成文法


四是打破时间、空间、模块,进行知识的整合,如把古代政治与古代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综合起来,建立如下的知识结构图: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小农经济、土地制度、海禁政策)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百家争鸣、独尊儒术、理学、明清四大思想家)

4.适量做题。复习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高考做题的得分体现。因此,适量的做题是复习需要坚持的一个环节。关于做题,有三个问题要注意:做什么样的题?怎样做题?做题后怎么办?做题要精:一做近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题,二做各地名校的高考模拟题,三做课本中题。做题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对答案或听老师讲解;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解析题都要认真地做,在做题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做题或老师讲评后,对于错题要注明原因、分单元整理,过一段时间看一看。

此外,根据高考以材料型试题为主的特点,可以进行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专项训练。如

材料  康熙六年(1667年),朝廷将原有的15个布政司,重新划定为18个行省,普遍设置督抚。总督、督抚之制肇始于明,取法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朝廷委派官员,代表中央管理地方,本来督抚只是临时派遗的行官,后来成了地方行政长官。到了乾隆以后,各省的总督或巡抚又兼兵部尚书或侍郎,取得了辖区内过问兵权的权力,到了太平天国之乱,督抚所率之兵,变成了自募自练自养的勇营,开始了清末兵为将有的局面,中央兵权开始下移,地方权力压过了中央。

概括指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三)扩大视野。

高考历史试题新材料、新问题的特点,启示我们历史复习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应该想方设法扩大阅读面,多接触新知识、新观点。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来扩大视野:

第一,对试题中的材料进行收集和分类,经常看一看,还可以自己尝试重新组合、设计问题。

第二,教师在上课时给学生提供新材料,或进行知识的拓展、或提供新的知识与观点、或推荐与课本不同的观点。如复习辛亥革命时,向学生提供如下材料: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便在巴黎发表谈话:“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隋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

此段材料向我们提供了新的知识:孙中山一度认为中国应实行美国式的联邦制度。

材料  林乐知在《中西关系略论》中明确表示对西方各国来说,新的问题“不是由于中国的强大,而是由于中国的衰弱”,因此“西人所望中国者,一曰非强不可,不强则生意阻滞不行,西人于此多不便也。二曰非富不可,不富则西国之物无能买也。”

此则材料提供了与课本不同的观点:部分西方人希望中国富强。

第三,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历史名著、名篇。如斯塔里夫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英国汉学家理雅各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阐释、《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等。

第四,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视频,如《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伟大的历程》等。

总之,对于必修1的复习,既要依据课本又不能局限于课本、既要全面复习又要重点复习、既要有一定的记忆又不能只进行记忆、既要经常做题又不能陷入“题海战术”。对于必修1的复习,应该根据高考,抓住重点知识和能力考查两个重点,有思考地复习课本、有选择地做题、有意识地接触新知识和新观点,这样,势必事半而功倍,高考操胜券。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