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到底设了多少个郡

 我来答
小米兔的生活笔记
高粉答主

2019-05-14 · 小米兔的生活笔记
小米兔的生活笔记
采纳数:550 获赞数:17127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秦朝初设了三十六个郡,后增设至四十余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 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郡以下设县或道。县是秦朝统治机构中关键的一级组织,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内地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令、长为一县之首,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县令下设尉、丞。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乡以下为里,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设里正或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其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秦规定,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亭遍布于城乡各要地。

扩展资料

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掌监察工作。

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这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

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为了巩固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

匿名用户
2017-02-14
展开全部
秦帝国设立的三十六郡,自北向南分别是五个大区域——
阴山草原地区及辽水流域 七郡:
云中郡——秦代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境约是今日的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
九原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命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进攻匈奴,占领了河套地区,公元前215年又渡过黄河,占领了大片土地,于是,沿黄河修建了三十四座县城,并以今包头市以西、后套平原以东、黄河南岸(今鄂尔多斯)以北的广大地区新设一郡。
上谷郡——燕国时北长城的起点,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怀来县、宣化、涿鹿县、赤城县、沽源县以及北京延庆县等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上谷郡治沮阳县,今河北怀来东南怀来县大古城北7里。

渔阳郡——秦置,治渔阳县,故城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曾包括今天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省市的部分地区。
右北平郡——右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刚县平刚城(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下辖平刚、无终(治今天津市蓟县)、俊靡(治今河北承德市兴隆县东南)、徐无(治今河北遵化市东)、夕阳(治今河北唐山市滦县西南)、昌城(治今河北唐山市丰南区西北)、广城(治今河北沧州市献县西南)、土垠(治今河北唐山丰润区东北)等县。

辽西郡——秦汉治所在阳乐(今辽宁义县西)。辖境相当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
辽东郡——战国时期,燕国始置辽东郡,郡治襄平(今辽宁辽阳),辖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地区。秦朝时期,因袭设置辽东郡,属幽州

黄河流域 十五郡:
内史郡——秦的京畿地区就叫内史,也有不存在内史郡的说法,内史的范围在秦岭以北的泾渭流域。
所谓内史郡,是老秦国故土的轴心部分,关中为根本。从郡县划分而言,老秦故土从北到南划作了九原郡、上郡、北地郡、陇西郡、内史郡、汉中郡、巴郡、蜀郡,共计八郡。然从道路修筑而言,内史郡因是帝都京畿之所在,所以也是所有大道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故,内史郡官道是打通关中与老秦本土各郡,也同时兼通天下的主要大道,但不包括驰道、直道两大最高等级,
陇西郡——一度包括今甘肃省天水、兰州等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地处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郡治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南)。相当于现在的兰州市、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地区一部和临夏一部的总和(《西汉政区地理》)。为当时右拒西羌、左护咸阳之要郡,兵家必争之要地。

北地郡——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统甘肃旧宁夏、庆阳、平凉、固原、泾州诸府州地
上郡——郡治肤施县(具体位置有争议,一说榆林东南,一说在今绥德县)。辖地约今陕西省中北部级毗邻内蒙古部分,具体辖县不详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秦时治所在善无,今山西旧代州宁武之北部、及朔平南部、大同东部北部皆其境
代郡——代地原本是代戎活动的区域,为代国。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故代国灭,代郡始。战国时期属赵,赵武灵王置代郡。秦朝时辖山西阳高至河北蔚县一带,郡治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

太原郡——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始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太原市区西南汾水东岸),秦始皇时太原郡辖7县:晋阳、界休(山西介休)、邬(山西介休东北30 里)、兹氏(山西汾阳)、离石、榆次、霍人(山西繁峙东)。包括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上党郡——是秦代对山西省东南部的一种称呼,北连太原郡,西交河东郡、南界建兴郡。韩、赵、魏三国在南部地区都拥有土地。由于韩上党郡是在秦国的军势压力下降赵的,所以秦国不可能坐视赵得韩上党而置之不理。为争夺这一地区,赵、秦两国兵戎相见。三年后终于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结果赵军一败涂地,四十余万军卒尽被坑杀。

巨鹿郡——秦郡(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因大陆泽(钜鹿泽)而得名。秦设巨鹿县为巨鹿郡治,治所在平乡(邢台市平乡县西南),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辖境在河北白洋淀、文安洼南岸,平乡,鸡泽以北,石家庄、邢台县以东,南运河以西,山东德州、高唐、馆陶之间地。
邯郸郡——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邯郸,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灭赵置邯郸郡(故城即今邯郸市西南8里的赵王城遗址)。
河东郡——秦置,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北,晋移治蒲坂,在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南,隋废,寻复置,即今永济县治,唐改蒲州,复改为河中府,东晋侨置南河东郡,南齐曰河东郡,隋废,故治在今湖北松滋县西。

河东郡领20县:安邑、闻喜、猗氏、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解县。
三川郡——三川郡是秦朝的郡级行政区。最早是战国韩宣王置,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复置,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一说治荥阳(今荥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的伊、洛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区。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
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 。两汉之际,颖川的河南尹韩骞举族迁居南阳,成为南阳望族,使南阳成为韩姓的第二个郡望。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
琅琊郡——秦朝统一全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琅琊郡为三十六郡之一,这是琅琊郡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琅琊郡治,秦时在琅邪,西汉在东武,东汉初年曾在莒县,此后均在临沂境内。
齐 郡——又名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国,于其故地分置齐郡、琅邪郡。西汉后期,齐郡仅辖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淄博市区东部及青州、临朐、广饶一带,人口五十余万。

淮水流域 五郡:
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
南 郡——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湖北旧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境皆其地。
砀 郡——下辖睢阳县、虞县、蒙县、襄邑、外黄县、陈留县、雍丘县、大梁县、单父县、济阳县、栗县、酂县、芒县、砀县、谯县等21个县,治睢阳县(今商丘古城)。砀郡的芒砀山是陈胜埋骨处,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发迹之地,刘邦妻吕雉以及辅佐刘邦南征北战的张耳、彭越、申屠嘉等均为砀郡人。
泗水郡——秦泗水郡是秦始皇二十四年秦灭楚淮北之地所设立,郡治设在相县。因郡内有四条河流而得名四川郡,流传本《史记》在西汉末年被学者讹为“泗川郡”,班固改为泗水郡,就是十分错误的了。秦四川郡属县有相县、丰县、沛县等。
薛 郡——以鲁国故地置薛郡,领鲁县、瑕丘、无盐、须昌、张县、滕县、胡陵、方与、亢父、驺县、薛县。辖境约当今大汶河下游及其支流小汶河以南,大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枣庄市和鱼台县以北地区。

长江流域 六郡:
巴 郡——秦国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今重庆江北区)。郡初辖江州(治今重庆江北区)、垫江(治今重庆合川)、阆中、江阳、宕渠(治今四川渠县)、符县6县,后陆续新置5县。
蜀 郡——西元前277年,秦国置蜀郡,设郡守,成都为蜀郡治所。秦惠王时,蜀王封于汉中的苴侯与巴国交好,而蜀国又与巴国交恶,此举引起蜀王不悦。《正义华阳国志》记载:“昔蜀王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为仇,故蜀王怒,伐苴。苴奔巴,求救于秦。秦遣张仪从子午道伐蜀。”秦惠王于西元前316年灭蜀。秦惠王也灭了苴与巴。
汉中郡——郡治初设南郑(今陕西汉中),西汉初迁至西城(陕西安康市汉江北岸中渡台)。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两汉至南北朝时沿置,辖区日益缩小。东汉未年张鲁据此地时更名为“汉宁郡”,曹操取汉中后又恢复原名。西晋时划入梁州,北周时改汉中为汉川郡,“汉中郡”之名再也不见于史籍。
九江郡——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建九江郡。辖境约相当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秦时置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为九江郡历来范围最大之时,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镇),因此地有众多水泽而得名。

会稽郡——会稽郡因会稽山得名。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大致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安徽东南、上海西部以及浙江北部。
长沙郡——秦代的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今湖南大部分地区,北起洞庭,南逾五岭,东邻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接沅水流域。据明朝崇帧年间编《长沙府志》沿革记载,秦代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这是古代湖南或长沙最早的一批县级行政区域,其范围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零陵等部分或全部,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的湖南省。其治所湘县即大致为今长沙市辖区。

珠江流域 三郡:
南海郡——南海郡因临近南方海洋得名。初始下辖番禺、四会、傅罗、龙川4县,郡治与番禺县。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
桂林郡——位置约在今广西一带,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以上。而之所以取名桂林,与境中多桂树有关。

象 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中北部,初设于公元前214年,是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置的三郡之一

秦帝国之郡县数量,另一种历史说法,是四十八郡。
当代出土的简帛文物,也间或有秦帝国新郡名被发现。历史地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性是,《史记》所载的三十六郡数量,是帝国法令颁布的第一批郡治。其余被后世发现的郡名,则是后来继续设立的郡治。
后来发现的新郡名,先后有十二个:东郡、黔中郡、广阳郡、洞庭郡、陈郡、闽中郡、东海郡、常山郡、济北郡、胶东郡、河内郡、衡山郡。
三十六郡之下,秦帝国究竟有多少县,已经没有清楚的记载了。据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的《秦始皇帝传》中引用杨守敬《秦郡县图序》的记载推算:西汉有县一千五百余,秦帝国大约应该有县一千个上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奇迹的美在身边
2017-02-15 · TA获得超过23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0万
展开全部
  秦朝有36外郡:上郡、巴郡、汉中、蜀郡、河东、陇西、北地、南郡、南阳、上党、三川、太原、东郡、云中、雁门、颖川、邯郸、巨鹿、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砀郡、泗水、薛郡、九江、辽东、代郡、会稽、长沙、齐郡、琅邪、黔中、广阳、陈郡、闽中,另外加秦原来的咸阳地区(他们叫内史);后来攻打广东和广西,又开辟的桂林、象郡、南海;蒙恬攻打内蒙河套地区,得到九原,在汉志记载中其实有41郡。另有几郡汉志没有记载,但经谭其骧先生考证,还有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衡山6郡。那么这些郡到底都在哪里呢?
  上郡在陕西榆林东南,原来是魏的地盘,和匈奴接壤,在秦惠文君十年被秦取得的。
  巴郡是重庆涪(fu)陵一带,秦惠文王二十六年张仪和司马错灭巴国所得。
  汉中,玩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张鲁的地盘。汉中在陕西西南,靠四川和甘肃,汉江和嘉陵江都流经汉中,有西北小江南之称。是张仪欺楚时取得的。
  蜀郡就是四川啦。秦惠王二十七年取得的。秦得巴蜀,实力大增。对是否取蜀的战略问题,司马错和张仪历史上有一场极其精彩的辩论。
  河东,大家都听说过河东狮吼。不过,那是宋朝的故事,宋朝的河东比秦的范围大。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古代的河指黄河。看中国地图,就可以看到,山西在黄河“几”字形的东面,太行山的西面。故河东指山西一带,原魏国地,昭襄王二十一年魏献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原魏都)取得的。
  陇西。陇西的名字来源于陕西和甘肃交界的陇山(今六盘山,毛泽东就写过六盘山的词,里面有“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句子,纪念长征胜利,通过此山,就是陕北),陇山的西面就是陇西,即甘肃的东南部,渭河流域秦时陇西郡辖地较大,相当于现在的兰州市辖区、定西地区、天水地区、陇南地区一部和临夏州一部的总和。秦昭王二十八年置。
  北地,故名思意,八成是从匈奴那里夺来的,确实是如此。在甘肃宁县和宁夏一带。秦昭王三十五六年之际。
  南郡。秦昭王二十九年,白起伐楚攻占楚国当时的都城郢(ying),建立此郡。屈原在该年投泊罗江自尽。郢在湖北钟祥,有一说是江陵纪南,但从考古发现看,钟祥可能性更大。钟祥名胜古迹很多的哦,有明显陵、莫愁湖等等。
  南阳。昭襄王二十五年,秦以宛置南阳郡。也就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宛现在就叫南阳市,在河南西南部。浙江也有个南阳,不过此南阳就非彼南阳了。也不要和大宛混起来,吕布的大宛良马决不是出于河南南阳,而是西域的一个古国大宛,现在的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费尔干纳一带,那里是日行千里的汉血马的故乡哦。秦的南阳郡还包括了湖北的襄樊一带。
  上党。这地方太有名了,很小,原属韩地,但坑杀四十万赵军的长平战役就为了上党而爆发,赵括最终落得个纸上谈兵,身死异乡。它在山西的东南部,是群山围起来的一块高地,东有太行山,西南有王屋山(看过韦小宝的都知道王屋山,呵呵),西部有太岳山脉,古代党的意思是处所,上党在山的最高处,当然叫上党了。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立。
  三川在现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秦武王有句很有名的话,叫:“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后世就评论,秦乃西鄙之地,有自卑心理,而周王室所在的河洛地区是中原最富裕的地方,等于农民进城了。三川同时又有巨大的政治意义,秦亡周室,建立了这三川郡,周这个风雨飘摇的朝代从名义上和地理上都被彻底地灭亡了。这发生在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元年。三川也不要和三川口混淆,宋和西夏发生的三川口大战发生在陕西延安附近。
  太原。秦太原就在现在山西太原的西南,不过那时太原郡的郡治所在不直接叫太原,叫晋阳。一提晋阳,那有名啊,三家分晋,赵简之就在这里抵抗智氏。自古就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之称。杨广原来就是晋王,杨家将也是发迹在此。宋第二个皇帝赵光义在消灭北汉政权时,晋阳实在太坚固了,让赵光义吃尽苦头,攻下晋阳还心有余悸,最后一把火烧了晋阳,说有什么皇气,不祥。太原地区为秦庄襄王三年蒙骜(ao)攻赵取得,次年置太原郡。
  东郡。河南濮阳西,辖境包括鲁西及豫东北。史记记载,秦始皇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寻秦记》里面就提到过东郡民变,是秦王室的内战。为何叫东郡?主要是太行山以东晋国东部广大平原史称东阳地区,东郡的名字就是从东阳得来的。但楚汉战争的东阳县不是指这里,它在江苏和安徽的交界处。
  云中。云中是个在历史上经常见到的地名,但秦汉的云中和唐宋的云中是不一样的。秦汉的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包括现在的呼和浩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诗描绘的就是该地美丽动人的风光。唐的云中,也称云州,明清叫大同府,即现在的山西大同。一个在长城外,一个在长城内,但一样的是和北方少数民族亲密接触,接触的结果就是有无数次的冲突,自古是边防要塞。宋朝开国的最大恨事就是丢失燕云十六州,后杨业(杨老令公)曾自雁门关出兵夺取云州,但因为宋朝其他大将“胜则骄,败则馁”,杨业就在这次大战中命丧陈家峪,让天下英雄扼腕。此后,云州再也没有被宋收复过。秦始皇十三年成为秦郡。
  雁门即雁门关了。雁门关在山西代县西北,是重要的边防门户,和宁武关、偏头关并称外三关。内三关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宋朝的三关则是瓦桥关(也称雄关)、益津关、草桥关(或淤口关)。秦代的大同(那时叫平城,附近就是著名的白登)属于雁门郡。赵名将赵牧和秦名将蒙恬都在此修长城御匈奴。和云中一样,也在秦始皇十三年成为秦的郡。
  颖川在今天的河南禹州。一听禹州,估计大家也猜到点什么。对了,这是大禹的故乡。禹州在春秋前期也叫夏邑,夏的“少康中兴”就是在禹州,战国韩国立都,改称阳翟。秦始皇十七年灭韩成为秦郡。
  邯郸是赵国的首都,在河北最南部。三国时邺(ye)城就在邯郸附近,现在河南安阳市和河北邯郸都把邺城拉来说邺城是它们的,因为邺城是六朝古都(不过那些朝代都很短命,不是什么好风水的地方:)),同时邺城也是西门豹把女巫投江的地方,那时属于魏。邯郸唐代叫大名府,现代嘛…还是叫邯郸,哈哈。秦始皇十九年立。
  巨鹿在河北平乡县和巨鹿县一带,属邢台市,也是赵国地。项羽的巨鹿大战就发生在此,等一会儿详细介绍。同为秦始皇十九年立。
  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均是燕国地。上谷在河北的宣化,隶属张家口市,在明代是北方九大边防军事重镇之一。居庸关就在附近。“渔阳鼙(pi)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渔阳是安禄山起兵造反的地方,现属天津市蓟(ji)县,蓟县北面有渔山,故蓟县称为渔阳。但,秦朝的渔阳郡治不在蓟县,而在北京郊区怀柔、密云一带,改在蓟县是隋以后的事了。右北平是在现辽宁和内蒙交界地带,具体郡治为现在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辽西郡治阳乐在现在辽宁义县。辽东的郡治在襄平(现在的辽宁辽阳市,位与辽宁中部),从秦地图上看范围应该包括了现在的辽东半岛和朝鲜的一小部分。燕原来是个小国,千辛万苦从东北少数民族手里夺来,开辟了这五个郡,辟地千里,俨然成为大国,到头来还是为秦人做嫁衣裳。秦始皇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立。
  砀(dang)郡是秦始皇二十二年灭魏所得,睢(sui)阳为郡治。古代的睢阳是现在的河南商丘(现商丘有睢阳区),商朝成汤时期曾为国都,所以叫商丘,商人一词也来源于商丘。春秋时期是宋的都城,改称睢阳。后宋被齐、楚、魏瓜分,属魏地。魏历史上迁都两次,早期的都城在安邑,后来受秦的威胁太大,迁到大梁(现在的河南开封)。战国策有提到梁国的,那其实就是魏国。梁国梁国,就因为大梁。魏国是个很奇怪的国家,它原属地在山西南部和陕西东部(即秦朝的上郡和河东地区),随着势力扩张,它在黄河南岸击败楚国的势力,获得了开封、睢阳一片。但两片地是分离的,中间被赵韩隔开。后来魏要迁都,大量人员物资怎么办,就开了条鸿沟,其实是古代的运河,把黄河水和济河、淮河连在一起。秦始皇攻大梁,三年不下,无奈之下,利用鸿沟倒灌黄河水入大梁,才攻下。魏建鸿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鸿沟这个名词。项羽和刘邦划分边界的楚河汉界也是一条鸿沟,不过那条鸿沟在河南荥(xing)阳了。
  泗水、薛郡。大家还记得小学学过的一首诗吧“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般看来,这首诗是写景的。实际上是朱熹这哥们用来比喻悟道(儒家思想)的。里面的泗水滨就是泗水这个地方,它靠近山东曲阜,位于山东中南部,虞夏时代隶属徐州。孔子曾带弟子春游来过,在这首诗里比喻孔门。至于朱熹,他压根儿没到过泗水滨,所以这是首彻头彻尾的哲理诗。泗水还有一个传奇,就是秦灭周王室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拿到九鼎,据说有的鼎正是飞入了泗水之中,秦始皇巡历时还专门派人打捞过,但一无所获。宋灭亡后被齐、楚、魏瓜分,楚国拿到了多大的一块蛋糕呢?它取得的是淮北,就是泗水、彭城(今徐州)、安徽的北面一片。薛郡是原来的鲁国区域,郡治在曲阜。均为秦始皇二十三年置。
  九江。九江现在就有,在江西,附近有庐山。陶渊明就是九江人,退仕后隐居家乡。陶渊明成名之作《桃花源记》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的可能是庐山的景色。(常德也有个桃花源,好像还是常德的有名点,众说纷纭。但陶渊明是九江人 这是没什么疑问的。)朱熹的白鹿洞书院也在庐山。秦的九江是个地区的名称,它的郡县在安徽寿春,它是楚国最后的国都。秦始皇二十四年置。
  代郡。赵国地。赵名将李牧就驻守在代和雁门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辟了云中、雁门和代。代的郡治一说在高柳县(今山西大同县许堡),一说是在代县(河北张家口蔚县西南),还有一说在桑干县(代王城,今山西朔县东)。从史料看,桑干县更可取些。秦始皇二十三年置。
  会稽、长沙。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今苏州),范围包括江苏一部分、上海和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一带。但古代的会稽如果指地名的话,是绍兴,它是越王勾践的老家。秦代的长沙郡,以现在的湖南长沙地区为中心,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零陵等10个地市,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的湖南省。长沙是个历史名城,孙坚起兵就在那里,岳麓书院也在那里,薛岳利用长沙地形创造出“天炉战法”,曾三次将日本精锐师团置于全军覆灭的境地,逃生者仅十中存一。均为秦始皇二十五年置。
  齐郡、琅邪。齐郡以临淄(现山东淄博市)为郡治。临淄在齐国时代是非常繁华的,最多时人达到三四十万,“临淄之途,车毂(gu)击,人肩摩,连衽(ren)成帏,举袂(mei)成荫,挥汗成雨”。淄博也是蒲松龄的老家。临淄的名字得来是因为它临近淄水,现在叫淄博,也是因为除了淄水,它还靠近博山,所以就叫淄博了。大家大概听说过“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童书业先生还为此专门写了篇论文,强调这种说法的不科学。但为了叙述方便,我还是先如此称谓。东夷恐怕是大家最陌生的,我正要和大家谈谈东夷。东夷生活在渤海、山东一带,而我们华夏民族在河南一带。在华夏民族不断的扩张下,一部分东夷逃离中国,他们成为韩国和日本的祖先,另一部分人留了下来,他们开创了吴越,大家还记得当时的吴越民族特别善战,也非常残暴、坚韧。但最后,留在中国的东夷民族还是被华夏民族同化了,溶入了炎黄血脉。琅邪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徐福东渡就是从琅邪出发的。秦始皇巡游中国,到处刻石宣扬自己功业,但留存至今的真本,唯有琅邪台刻石。琅邪也曾作为国都。越王勾践灭吴后,为了统治方便,将国都从会稽迁到琅邪。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
  黔(qian)中。《黔之驴》就是发生在黔中地区的。黔指贵州,黔中一般指安顺场一带,是典型的喀(ka)斯特地貌。秦的黔中郡治则在临沅(yuan)(今湖南常德),辖今湖南西部及毗连的鄂、川、黔各一部。中日曾在常德大血战。秦昭襄王三十年置。
  广阳。广阳一带是燕国的立国之地,郡治为蓟县。上面我提到渔阳,但渔阳郡并不包括蓟县,因为蓟县在秦是属于广阳郡的。秦始皇二十三年灭燕置。
  陈郡。陈郡因为不包含在汉书的三十六郡,所以很多人以为史记是写错的,但这种不是科学的态度。史记在《陈涉世家》和《始皇本纪》两次提到陈郡,名字应起源于春秋的陈国,从陈到河南平舆(yu),从地理上也可以构成郡的规模。它大致在河南、湖北、安徽一带。在陈郡范围里,大致包括了河南的汝南和安徽的淮阳。陈胜和章邯曾在陈激战,陈胜败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
  闽中。越王勾践后人逃到了浙江、福建、广东一带,如闽越王无诸、东海王遥者,后被秦王翦灭,取其地叫闽中。应在秦始皇二十五年。
  南海、桂林、象郡属于陆粱(为什么叫陆粱,可能是另一个勾践后裔的越王的名称吧),现在的广东、广西、云南东北部一小部分和贵州南部一小部分。值得提到的是,秦始皇为征服陆粱,专门开了一条人工运河-灵渠(在现在的桂林兴安县)。在秦朝,岭南还远不是鱼米之乡。秦始皇二十九年派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开赴岭南,却迟迟未能征服,原因就在于粱秣周转困难,无法满足秦军的需要。故开挖灵渠。灵渠,支分湘水,连接漓水,建设起全长34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北渠道、秦堤和陡门等部分组成的完整水道工程体系。它远远超出秦始皇原来开凿灵渠的意图,为南方越人地区的开发,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始皇三十三年置。
  九原。秦始皇三十二年,派蒙恬北击匈奴(据说匈奴是夏禹后人),收取河南(古代以黄河为北为河内,河东指山西,河南指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黄河以南,今伊克昭盟地区,河西是东汉时置的,以凉州为中心,包括宁夏、甘肃及青、陕、内蒙各一部,现在还有河西走廊的称呼。)、阴山、高厥(今河南固阳梅令山),设立九原郡。为御匈奴,秦筑长城大家都知道了,但秦还修筑了一条堪称奇迹的直道,从秦都咸阳直至金津渡(昭君坟渡口)。昭君坟当然是王昭君的坟,她出山在湖北,宜昌宝坪村人,属南郡秭(zi)归,而坟只能留在内蒙古大青山下。杜甫有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秦直道一路堑山湮谷,工程量浩大,质量极高,50米宽的直道上有的的路面还存草不生,是秦王朝的军用高速公路,意在解决九原驻军的后勤补给问题。
  秦朝还有东海郡(在江苏连云港一带)、常山郡(在太原郡、邯郸郡、代郡之间,原赵国地,地图上误注为恒山郡)、济北郡(在山东)、胶东郡(现在胶东半岛,青岛、蓬莱一带)、河内郡(原来魏国地,在河南)、衡山郡(在九江郡、陈郡和长沙郡之间,即安徽、湖南一带),这是谭其骧先生整理出来的,应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后增设的。

  另:
  “洞庭郡”现身秦简 秦三十六郡要添新丁?
  http://www.rednet.com.cn ;2002-07-24 13:41:45 红网 

  目前考古人员正加紧时间对已经出土的秦简进行清洗,在清洗的过程中,也不断有令人惊喜的新发现,在其中的一枚竹简上就发现有关“洞庭郡”的记录,而根据现存史料显示,在秦朝三十六郡中,并没有“洞庭郡”这一说法。首次露面的“洞庭郡”很可能要让秦三十六郡添丁加口。 
  在这枚竹简上,很清晰的记载着“迁陵已邮行洞庭郡”八个字,其中“洞庭郡”三个字的字体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隶书没有太大的差别。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给我们介绍说,这枚竹简在当时是用来作为收发邮件用的,相当于现在我们所使用的邮签。 
  在这枚竹简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地名——“迁陵”和“洞庭郡”。根据邮件往来的习惯,考古专家初步分析迁陵指的可能就是现在的里耶。这枚竹简应该是迁陵与洞庭郡之间通邮的证明。但是现在我们却暂时无法确定“洞庭郡”的位置。 
  在秦始皇所设置的三十六郡中,“长沙郡”“黔中郡”都曾经有过记录,但是“洞庭郡”的确实有点出人意料。因此在即将举行的“龙山里耶秦代简牍座谈会”上,一些国内著名的史学家和考古专家还将对这个古老而又陌生的“洞庭郡”进行身份确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背着键盘走天涯
2020-03-16 · TA获得超过66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3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