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三月,作为主兵政的大臣枢密使文彦博在与宋神宗对谈时,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宋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回答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君臣间的这次谈话,如同一场争论,并将各自心里话都明确表达无遗。
文彦博所谓“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意思是祖宗的成法已经非常完备了,如今变法改革,无异于瞎折腾,不但于国于民无益,反而会失去人心。这里的“人心”,就是指士大夫的人心。宋神宗说,改革祖宗成法,士大夫固然有些人不高兴,但于老百姓并无不利。于是,文彦博就讲出了那句经典名言,皇帝您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非与老百姓共治天下。所谓士大夫,即指古代的士人和官吏,也指受过良好教育、经过科考出身的朝廷官员。
文彦博为什么讲这句话?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说此话的背景。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召在地方任职的王安石到京出任副宰相,要求他牵头组织变法。王安石便开始提出改革方案,组织班子,颁布新法,推动改革。熙宁三年(1070),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王安石提出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如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等,这些改革在全国大面积铺开。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就是这个时候与宋神宗君臣对谈时说的。
理解文彦博这句话,有一个问题要明确,就是文彦博的意思并非说只要贵族官员的利益,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文彦博作为饱读儒家经典的孔孟之徒,他的爱民与忠君在思想上是一致而并不矛盾的,同时,他在老百姓利益方面,与王安石改革初衷也不矛盾。但是,还有个前提,即孟子所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也是文彦博奉为圭臬的孔孟之言,根深蒂固的统治思想。
他的意思是,你作为皇帝,是与劳心者一起治理老百姓的,而不是与老百姓一起治天下,治天下是皇帝和士大夫的事,老百姓高不高兴、答不答应并不重要,但改变祖宗法度,士大夫不乐意了、不高兴、不答应了,说明你这个事做得不对,所以,改革是错误的。
关于这场小小的争论,表达了文彦博的保守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反对宋神宗和王安石变法的心理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