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住校后老是睡不着怎么办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孩子第一次住校,家长焦虑到睡不着?“分离焦虑”要提前练好
很多父母都曾在孩子第一次住校前咨询过我:应该如何给孩子做准备?孩子什么时候住校最适合?住校会不会产生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并没有给出太多的建议,只是让父母们先冷静一下,先摆脱自己的"分离焦虑",再来考虑孩子的事。
其实孩子的第一次住校和孩子第一次入园一样,部分父母常常会感到焦虑,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熬夜、被人欺负、不会自理等等,甚至一直拖着不让孩子住校,觉得麻烦,但这都是父母"分离焦虑"的体现。
什么是"分离焦虑"?如何摆脱"分离焦虑"?其实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离焦虑"是亲子分离常见的现象
所谓的"分离焦虑",其实最开始是用来形容孩子的一种心理现象,说到这个概念,我首先要解释一下另一个心理学名词:物体永恒性。
对于宝宝来说,"物体永恒性"是这样的:宝宝开始意识到眼前的人虽然暂时不在,但仍然存在,同时会有意识地去寻找。
而一般来说,对于9个月之前的宝宝,他们认识不到"物体永恒性"。比如当我们一离开宝宝的视线,可能只是去厨房做饭,宝宝会以为你消失了,会马上哭闹。
而9个月后,孩子"物体永恒性"意识逐渐清晰,比如这个时候孩子看不到妈妈时,知道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了,但为了满足对妈妈的依恋需求,就会通过哭闹、耍脾气、愤怒叫喊等方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于是"分离焦虑"就产生了。
我们经常会在幼儿园门口看到刚开始入园的小孩,他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黏在妈妈身边不让妈妈离开……这些都是"分离焦虑"的表现。
但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孩子才会有"分离焦虑",对于担心忧虑孩子第一次入园、第一次住校、第一次进入社会、第一次旅游等等情况的父母,都存在"分离焦虑"。
依恋关系是相互的,当孩子小的时候对大人的依恋程度高,每天都恨不得黏在父母身上;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开始接触新的环境、新的伙伴了,就不那么粘着父母了,但这时候父母就会产生一种落差感,觉得孩子怎么不粘着自己了,慢慢也会产生"分离焦虑"。
有时候,父母比孩子"分离焦虑"更严重
造成父母分离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本能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孩子,除了这个原因,还有许多更为复杂、难以解释的情绪,只有父母自己才能一一找出并处理好情绪。
这么多原因中,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因素:
1、不放心由别人来照顾自己孩子
很多父母都不放心将孩子交给其他家人或者保姆照顾,就像母狮保护幼狮,母鸡会在小鸡身边徘徊一样,父母虽然有时无法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总觉得没有人能像自己一样周全地照顾孩子。
而孩子第一次住校会面临很多需要照顾自己的情况,而孩子周围只有舍友和老师,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一个人无法像在家一样受到良好的照顾,身心受到影响。
2.不愿意放手
养了这么久的孩子突然要慢慢离开自己一个人生活,很多家长心里其实多多少少都会有别扭难受的情绪。
大部分父母都非常热衷于亲子关系的经营,有时甚至会过度重视,反而让经营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超越生活中所有的事情。
实际上,在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年,精心的亲子关系经营确实能为孩子和父母带来非常有安全感、非常温馨的时光;但长期而言,如果父母还沉湎于对孩子生活的掌控,不愿意放手,这不但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独立的机会,也会阻碍父母的自我成长。
孩子迟早都要与父母分离,不管家长愿不愿意面对,这都是我们必须经历的。
3.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包办操心
对于第一次住校的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是最重要的。
有些父母包办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衣食起居都照顾周到,只希望孩子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而不用为其他事情操心。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掌控欲和控制欲就会增强,同时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也无法受到好的锻炼,在该学会自理的年龄没有学会这个技能。
而入校就逼迫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这种强大的对比和学习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很艰难的,离开了父母的庇佑,孩子对社会生活无法适应,这就很容易摧毁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陷入焦虑、恐惧、紧张、自卑的情绪中。
摆脱"分离焦虑",需要提前练好
说了这么多,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一起摆脱"分离焦虑"呢?其实可以在家里好好提前练习好。
在这里我给各位家长提供几点建议:
1.提前在家里练习分离
在家里环境比较舒适,同时也比较熟悉,所以练习起来也不会太排斥。
我们可以特意安排出一小段时间,比如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将孩子交于身边亲近的家人,出一次门,购购物或者野餐,慢慢的可以增加时常,毕竟孩子住校的话一般需要一个星期不在家里,我们虽不用这么长,但是也可以利用一两天时间给自己和孩子学会适应。
同时当我们不在家里时,我们还可以教孩子学会自理:起床后自己铺床、自己做饭、自己倒垃圾、自己清理卫生等等,这在缓解父母"分离焦虑"的同时也教会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
2.有正式简短的告别仪式
我们离开的时候一定不能偷偷走掉,给孩子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不仅是给孩子一个心理铺垫,同时也是给自己的一个信号:我们需要分开一段时间。
如果我们和孩子解释清楚,这样孩子的状态会比较轻松和稳定,同时我们也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不让分离的情绪过度地影响到我们的心理。
但我们要走的时候,一定记得别拖拉。简短告别后迅速离开,保持告别仪式的完整性。
3.学会放手,给孩子做好心理预期和练习
一般孩子到了住校的年龄,都已经慢慢减少了对父母的依恋关系,不会像第一次入园那样哭闹了,但第一次总归会有些不适应,有些孩子甚至会因为想家而时常哭泣,悲观难过。
所以给孩子做好心理预期也是给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在孩子入校的前期,我们就要给孩子准备各种住宿的生活用品,同时让孩子自己安排生活起居和作息,最好按照学校的作息生活模拟。
我相信,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自理能力在练习中不断加强的时候,我们的"分离焦虑"也一定会减少,因为孩子不断提高的独立自理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自己的起居生活。
要想摆脱"分离焦虑",最主要的就是家长自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这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是十分有效的缓解方法。
孩子不可能永远在我们身边,他们有自己要闯的天地,而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摆脱"分离焦虑",亲子关系也能更和谐稳固。
我是李霞晚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很多父母都曾在孩子第一次住校前咨询过我:应该如何给孩子做准备?孩子什么时候住校最适合?住校会不会产生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并没有给出太多的建议,只是让父母们先冷静一下,先摆脱自己的"分离焦虑",再来考虑孩子的事。
其实孩子的第一次住校和孩子第一次入园一样,部分父母常常会感到焦虑,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熬夜、被人欺负、不会自理等等,甚至一直拖着不让孩子住校,觉得麻烦,但这都是父母"分离焦虑"的体现。
什么是"分离焦虑"?如何摆脱"分离焦虑"?其实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离焦虑"是亲子分离常见的现象
所谓的"分离焦虑",其实最开始是用来形容孩子的一种心理现象,说到这个概念,我首先要解释一下另一个心理学名词:物体永恒性。
对于宝宝来说,"物体永恒性"是这样的:宝宝开始意识到眼前的人虽然暂时不在,但仍然存在,同时会有意识地去寻找。
而一般来说,对于9个月之前的宝宝,他们认识不到"物体永恒性"。比如当我们一离开宝宝的视线,可能只是去厨房做饭,宝宝会以为你消失了,会马上哭闹。
而9个月后,孩子"物体永恒性"意识逐渐清晰,比如这个时候孩子看不到妈妈时,知道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了,但为了满足对妈妈的依恋需求,就会通过哭闹、耍脾气、愤怒叫喊等方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于是"分离焦虑"就产生了。
我们经常会在幼儿园门口看到刚开始入园的小孩,他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黏在妈妈身边不让妈妈离开……这些都是"分离焦虑"的表现。
但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孩子才会有"分离焦虑",对于担心忧虑孩子第一次入园、第一次住校、第一次进入社会、第一次旅游等等情况的父母,都存在"分离焦虑"。
依恋关系是相互的,当孩子小的时候对大人的依恋程度高,每天都恨不得黏在父母身上;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开始接触新的环境、新的伙伴了,就不那么粘着父母了,但这时候父母就会产生一种落差感,觉得孩子怎么不粘着自己了,慢慢也会产生"分离焦虑"。
有时候,父母比孩子"分离焦虑"更严重
造成父母分离焦虑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本能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孩子,除了这个原因,还有许多更为复杂、难以解释的情绪,只有父母自己才能一一找出并处理好情绪。
这么多原因中,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因素:
1、不放心由别人来照顾自己孩子
很多父母都不放心将孩子交给其他家人或者保姆照顾,就像母狮保护幼狮,母鸡会在小鸡身边徘徊一样,父母虽然有时无法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总觉得没有人能像自己一样周全地照顾孩子。
而孩子第一次住校会面临很多需要照顾自己的情况,而孩子周围只有舍友和老师,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一个人无法像在家一样受到良好的照顾,身心受到影响。
2.不愿意放手
养了这么久的孩子突然要慢慢离开自己一个人生活,很多家长心里其实多多少少都会有别扭难受的情绪。
大部分父母都非常热衷于亲子关系的经营,有时甚至会过度重视,反而让经营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超越生活中所有的事情。
实际上,在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年,精心的亲子关系经营确实能为孩子和父母带来非常有安全感、非常温馨的时光;但长期而言,如果父母还沉湎于对孩子生活的掌控,不愿意放手,这不但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独立的机会,也会阻碍父母的自我成长。
孩子迟早都要与父母分离,不管家长愿不愿意面对,这都是我们必须经历的。
3.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包办操心
对于第一次住校的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是最重要的。
有些父母包办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衣食起居都照顾周到,只希望孩子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而不用为其他事情操心。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掌控欲和控制欲就会增强,同时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也无法受到好的锻炼,在该学会自理的年龄没有学会这个技能。
而入校就逼迫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这种强大的对比和学习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很艰难的,离开了父母的庇佑,孩子对社会生活无法适应,这就很容易摧毁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陷入焦虑、恐惧、紧张、自卑的情绪中。
摆脱"分离焦虑",需要提前练好
说了这么多,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一起摆脱"分离焦虑"呢?其实可以在家里好好提前练习好。
在这里我给各位家长提供几点建议:
1.提前在家里练习分离
在家里环境比较舒适,同时也比较熟悉,所以练习起来也不会太排斥。
我们可以特意安排出一小段时间,比如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将孩子交于身边亲近的家人,出一次门,购购物或者野餐,慢慢的可以增加时常,毕竟孩子住校的话一般需要一个星期不在家里,我们虽不用这么长,但是也可以利用一两天时间给自己和孩子学会适应。
同时当我们不在家里时,我们还可以教孩子学会自理:起床后自己铺床、自己做饭、自己倒垃圾、自己清理卫生等等,这在缓解父母"分离焦虑"的同时也教会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
2.有正式简短的告别仪式
我们离开的时候一定不能偷偷走掉,给孩子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不仅是给孩子一个心理铺垫,同时也是给自己的一个信号:我们需要分开一段时间。
如果我们和孩子解释清楚,这样孩子的状态会比较轻松和稳定,同时我们也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不让分离的情绪过度地影响到我们的心理。
但我们要走的时候,一定记得别拖拉。简短告别后迅速离开,保持告别仪式的完整性。
3.学会放手,给孩子做好心理预期和练习
一般孩子到了住校的年龄,都已经慢慢减少了对父母的依恋关系,不会像第一次入园那样哭闹了,但第一次总归会有些不适应,有些孩子甚至会因为想家而时常哭泣,悲观难过。
所以给孩子做好心理预期也是给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在孩子入校的前期,我们就要给孩子准备各种住宿的生活用品,同时让孩子自己安排生活起居和作息,最好按照学校的作息生活模拟。
我相信,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自理能力在练习中不断加强的时候,我们的"分离焦虑"也一定会减少,因为孩子不断提高的独立自理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自己的起居生活。
要想摆脱"分离焦虑",最主要的就是家长自己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这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是十分有效的缓解方法。
孩子不可能永远在我们身边,他们有自己要闯的天地,而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摆脱"分离焦虑",亲子关系也能更和谐稳固。
我是李霞晚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展开全部
睡不着有可能是因为到了陌生的新环境导致的,这种情况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的现象,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这种通常表现在青春期没有独立的小孩身上。建议在小孩床边放一些他喜欢物品,营造在家的环境,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有助于睡眠,睡不着情况严重的话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采用药物和心理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孩子在成长期生活经验少、生理心理发育旺盛和不稳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产生心理冲突而难以缓冲和解决,容易引起情绪障碍.
还有,你孩子出现的一个典型的失眠症状就是:一到晚上就怕自己睡不着觉,越这样想就越睡不着.这是很多人都常有的失眠期待性焦虑.逼迫自己尽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越怕失眠脑细胞就越兴奋,就越难以入睡.
这些其实可以让他慢慢来适应.毕竟新的住宿环境让孩子有点不适应.建议她每晚睡觉之前洗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这些对她都会有帮助的,同时建议多做做运动,运动时健康的最好方式.
还有,你孩子出现的一个典型的失眠症状就是:一到晚上就怕自己睡不着觉,越这样想就越睡不着.这是很多人都常有的失眠期待性焦虑.逼迫自己尽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越怕失眠脑细胞就越兴奋,就越难以入睡.
这些其实可以让他慢慢来适应.毕竟新的住宿环境让孩子有点不适应.建议她每晚睡觉之前洗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这些对她都会有帮助的,同时建议多做做运动,运动时健康的最好方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