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中专生为什么会看不起三本大学生?
网友一:
八十年代初中毕业后是先录取中专生再录取高中生的。中专生大部分都是各所初中的学霸,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他们将会继续是高中的学霸。按现在很多重点高中为成绩优异者设实验班的做法,中专生会占了实验班全部名额。如果参加高考,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会上一本,而且很多会上重点大学的。而三本的学习成绩能进重点班吗?就凭人家甩你几条街的成绩和聪明,中专生就可以看不起三本生。
网友二: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还真是不简单,一个村一个街道能考一个中专生,也是轰动的大事,喜事,主家都得请客!
1、比如1981年全国高考是一条龙式录取、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大专,中专、技校!上述所有招生名额,全国范围录取共28万人!大专和本科录取线差最多十分,中专和大专最多五分!能上个中专一定是优秀的考生!
2、八十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是包分配的,考上中专意味着就是国家干部身份,可以到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任职!一下子从农民变成国家干部!
网友三:
为啥看不起,我就是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我们班的同学,每一个都是乡里第一,全县排前十。那个年代的初中毕业生人数至少是现在的两倍,可以说个个都是千里挑一的好学生。
如果那个年代,我们不是因为家贫、不是因为可以脱"农皮",重点大学我们是一定有的。当我们把希望寄予下一代,下一代又无法实现时,当然有点看不起的意识,完全可以理解。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学生知识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即使三本,也不能同日而语了,长江后浪推前浪,拍死前浪沙滩上,三本生们,努力证明自己吧!
网友四:
80年代的中专生,真没资格瞧不起三本大学生!为啥呢?我简单说两句。
首先从学习总量上来说,80年代的学生要比现在的学生轻松太多了!现当今三大主课中外语的分量是相当大的,而且学生要从小学开始一直学校这门课。无论你外语多烂,都会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而80年代的学生事实上根本就不学外语!
其次从学习难度上来说,80年代的学生学习的相对简单。我国数学科目真正成型,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后期。80年代的数学题目,还没有向着实用化发展,而数学题难度也是相对简单的。这就造成80年代的学生,学习难度比较低!学习难度较低,有效学习时间减少,这就造成只要稍微勤奋,就会脱颖而出。
网友五:
从待遇上看,那时的中专生毕业都是国家干部,国家安排工作,结婚都分配房子。现在的研究生未必有那么好的待遇。
那时一个村,只要考上中专就是大家高兴的事情,请客是难免的。现在啊,很多考上大学也就是家长担心以后毕业没有工作。
至于更搞笑的,很多高考200分的,还可以上个高职高专。
网友六: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分两类,一类是初中中专,那时候招得很少,初中中专是在重点高中之前录取的。就是说当年上初中中专的学生,是所有的学生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像我们当年那个初中学习情况不是太强,我中考那年,包括我在内有六位同学考取县中,却没有一个考上中专,因为中专分数线比县中的分数线还要高了好几分。
另外一类,是高中毕业录取的。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录取分三个层次,分别是本科、大专和中专。有数据显示,1968年全国出生的人口为2110多万人,这批人1986年参加高考,全国连本科、大专和中专在内一共只录取62万人。也就是说连中专在内录取率也就是百分之三都不到。现在呢,本三的录取率基本上要到50%以后了吧。所以,两下一对比,真正是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