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宇是什么家庭背景?
马天宇出生在山东省德州市的农村,上有父母和两个姐姐,与爷爷奶奶同住,这是他的家庭构成。“皇帝疼长子,民间疼小儿”。按这个标准,马天宇应该从小是家里的重点呵护对象,被宠着长大。现实却不然。5岁的马天宇,给妈妈喂完药,在妈妈身边抱着她睡下。第二天醒来,妈妈没动,经别人查看提醒,才知道昨晚妈妈已故去。那天是中秋节,马天宇从此再没过过中秋节。父亲,从媒体的报道里看,大抵欠过一些债,酗酒、独身躲在外,和马天宇关系一度紧张。采访中,马天宇避开了讲述与父亲的恩怨,只谈自己的释然,“我觉得这个东西我永远再去怨他,再恨他,或者再不跟他交流,都有什么用呢,都有什么用,毕竟他还是我父亲”。所以母亲病逝父亲缺席的成长时光,马天宇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来出道后有段时间,爷爷听信了他“被包养”的传闻,病情加重而过世。未见马天宇最后一面,留下他一人自责至今。
上学方面,马天宇上到中专,因交不起三块钱学杂费而辍学。那时候的状况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经济收入实在有限。小学时马天宇因为擅自做主,打了一针2元5角的疫苗而被奶奶一顿打,因为奶奶觉得他在浪费钱。也有老师,甚至同学表达替他出钱的意思,他拒绝了。和他同龄的伙伴,觉得马天宇的经历不像一个85后,更像70后。苦,也痛。不到16岁,马天宇辍学。开始了农村少年外出打工的生活。 “我都跟人家说我16了,怕人家说我是童工。”打烧饼、烙大饼、蒸馒头,马天宇拿着一个月150元的工资。之所以来到北京,是因为一斤馒头。初在德州打工时,老板少给了顾客一斤馒头,顾客找回来理论,“当时老板以为我会向着他,没想到我说的是‘对,就是没给’。”马天宇因此被老板泼了一身凉水。也因此,揣着25块钱,来了北京。“我也没什么要做的,我也不知道我做什么,所以我来了北京,为了讨生活嘛。”那时候的他不会想到,5年之后,他会因为参加选秀节目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卖牛羊肉、卖早点、餐厅后厨帮厨、酒吧服务员,这是马天宇出道前,在北京“讨生活”的轨迹。收入是一个月七八百。
选秀成名后,马天宇多次在访谈节目里被问到自己这段经历。张丹丹《背后的故事》煽情,他在节目里嚎啕大哭。李静《非常静距离》克制,调侃他“你卖早点的那片就是我混的那片啊”,马天宇接话,“是啊,那时候我卖早点,还幻想可以遇上赵薇、谢霆锋呢。”从小时候到成名,当时的媒体热衷于描述他为励志的正面代表,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说他的故事是一个传奇。这种传奇的发生,看似无序、却又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