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没有出山之前,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名声,有“得诸葛者,得天下”之说?
建安六年,刘备为曹操所败,投奔荆州刘表同时,积极联络当地的豪杰。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
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诸葛亮、庞统。”
建安十二年,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扩展资料: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
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的执政能力真的毋庸置疑,至于他为何有那么大的名声,我觉得有的时候是编撰者的作用,既然是文章主角,想必肯定会一味地吹嘘,夸大其词,更何况他在蜀国的威严确实令人震惊,尤其是在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想必《隆中对》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吧!一切的改变,实属全部来自《隆中对》,据说,自《隆中对》后,刘备第一次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诸葛亮,也一直在让刘备,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从一个客将成了创业之主,并拿下荆州,这是刘备第一次的大蜕变。可谓“得诸葛亮者,得天下”,其实这句话主要是针对于刘备而言,诸葛亮的实力确实令人赞叹,其实有些东西我们可以从《隆中对》中可以看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其实在说这句话的意图主要是说你要是想拿天下你就必须要当自己的主人,要拿下荆州。所以之后刘备才得以成功。不过这句话确实有一些夸大了他的贡献,但是从诸葛亮的品德来看的话,诸葛亮也确实是一个君子,诸葛丞相一生忠于黄月英一个妻子。诸葛丞相位居高官而儿子只有一个。最重要的是,蜀汉虽弱,但诸葛丞相始终没有投降,反而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诸葛亮的能力确实名不虚传。
其次当时的名士喜欢互相交往,东汉时期朝廷实行的是察举制选拔官员,在朝廷有声望的大臣的推荐起很大作用,选拔人才很多都靠推荐,在当时形成强大的门阀势力,门阀子弟称为名士,是入世的优选人才,所以名士之间就有了相互推荐的作用。诸葛亮属于名门之后,在荆州也有强大的社交圈。再加上黄承彦嫁女给了诸葛亮,司马徽,徐庶等得推荐,所以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名望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