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山中访友》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中访友》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同时也向世人表达了作者对对大自然的热爱。
《山中访友》主要内容是“我”去山中访问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大自然中的一切朋友,心情十分愉快。表现了作者对山中的一切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李汉荣,1958生,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当代作家。
亚洲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签约作家。1995年——199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师从当代著名学者、美学家和诗评家谢冕教授。
曾任中学教师、司法局副局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汉中日报》高级编辑,陕西省政协委员,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任汉中市文联副主席。2011年当选汉中市作家协会主席。
扩展资料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想像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
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拥有想象力,语言运用了拟人与比喻手法,富有节奏感,显现出山中景色的美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一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那种天然的美,纯朴的自然美。
首先拜访的是桥,长年累月的卧在河的两岸,为人们服务,任凭行人、车辆从上面通过。从无怨言。 鸟儿在山中鸣叫,叫声是那么的婉转动听,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露珠也非常漂亮。林中的树很美,自己也成了树,脚是树根,手是树枝,头发是树干。
自己和树融为一体。思想变成树汁,随着年轮长成参天大树。山泉捧出一面镜子,给人一种宁静的美。给云一个很亲切的称呼——云大嫂,月亮的女儿。云雀这位歌唱家在山里高声歌唱,那是一种音乐的美。告诉人们飞行中看到的美丽风景。山崖高大的额头刻满了智慧。
给人启迪。让人充满智慧。蚂蚁与作者有缘,成了患难知己。落花,落花,捧在手心,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扩展资料
从四个方面解读《山中访友》
一、结合题目来理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看到“山中访友”这个题目,我们的脑海中不禁会产生疑问:作者访问的是山中哪位朋友呢?通过阅读课文,我们才发现,作者是进山观景的,在他眼里,鸟儿、山泉、溪流、悬崖……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作者说话、交流,是作者的老朋友。
二、借助修辞细品味。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个个宛如与自己深交多年的熟识朋友。行文中,作者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样做既使文笔生动活泼,又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三、展开联想深体会。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靠在一棵树上时,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树相融,多么奇妙啊!我们可以抓住课文中表现作者联想内容的语句进行体会与交流。
四、用心感受入境界。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这是作者用心感受的结果。只要我们用心来感受作者的心境,就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