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怎么办?
对生活失去热情的时候,就让自己去帮助他人吧。
这听上去似乎很矛盾,也会觉得很困难。“自己都过不好,怎么能把快乐带给别人呢?”
为什么会这样建议呢?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阿德勒做了如下解释:“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增加患者的共同体感觉。我知道(抑郁症)真正的病源在于不合作。我希望患者也能明白这一点。如果能和他人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那么他的病症就能马上治愈。”
如果一旦去帮助别人,就会感觉到自己能发挥作用,有价值。如果感觉到自己发挥了作用(产生贡献感),就会认为自己有价值,只有在认为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拥有勇气,也就是拥有参与到人际关系中的勇气。
真的,越是低谷的时候,越是去帮助他人。一旦我们开始努力去做了,我们就会发现,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是那份“贡献感”能帮助我们重新走出来,通过自己所做的贡献——让他人开心,我们自己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另外,家务也能带来贡献感。如果觉得自己是在为家人做贡献,也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其实啊,做贡献的地方有很多。一篇文章,能让读者找到共鸣,也是在做贡献。写一篇游记,介绍一个吃饭的店,实惠又好吃,也是在做贡献。
阿德勒还说,只要好好地活着,就是在做贡献了。去看到自己的价值吧。
有人说
“发现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完全没有动力去奋斗。觉得就这样做一个小人物就很好,回家当一名老师,嫁一个人,跟父母在同一个城市里过完余生就挺好。没有热爱的梦想,没有志向,没有抱负,感觉内心世界很空。人生像是已经达到了某个峰值开始回落。我对自己的心态有点恐慌。”
这种状态这种心态可能许多人都有,
大学毕业后,在社会闯荡几年,你可能会遇到:
工作不顺,自己的工作并不喜欢,经常无意义的加班;
自己努力工作却发现无济于事,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
或者自己的专业根本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顺从家人去考老师、事业编。。。
你会慢慢从周边人看到你的未来:
朝九晚五,拿着说得过去的薪水,在县城安稳度过一生,自己的下一代再重复你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你能说不好吗?
很难
有多人羡慕安稳的生活,羡慕安稳的家庭。
但我想说,这可能不是你想要的。
因为你需要问问你的内心
当你买衣服,从不去那些需要几千块的奢侈品店的时候,你有没有感到失落。
当你看见路边的豪车时,看到开车的男男女女,有没有感到羡慕。
当你通过电脑手机看球时,有没有想过在现场是一种什么感觉?
当你遇到你喜欢的女孩子时,有没有因为自己囊中羞涩而感到底气不足?
生活就是这么现实。
当你处在安逸区,拿着平平淡淡的工资,没有热情去学习,去挣钱。
那些失落、羡慕、没有自信的感觉就会一直存在。
那种感觉可能在一瞬间,但他会伴随你一辈子。
期待你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们一起成长~~
提供两个方法给你找回生活的热情。
(一)远离人群,独居思索
大一大二,我的时间表基本上每天都是满的,早上六点半出寝室,晚上十点回到宿舍,十一点睡觉。却从来没有花时间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到底喜欢什么?以后的人生究竟要如何度过?
大二下学期的那天晚上,我突然对当下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这时候,我也主动把自己隔离起来。辞掉所有兼职,也不在专业上花心思。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坐冥想,白天就用来大量地阅读,看电影,写作,晚饭时间就用来跑步。
那段时间做的事情,看到的,听到都没有刻意安排,今天想读书就读书,不想做不喜欢的事情就坚决不做。
大部分人的春节都是在吃吃喝喝睡睡中度过,而对我来说,却是闭关修炼恢复能量的最佳选择。这段时间我通常会拒绝所有人的外出邀请,把自己关在家里,阅读写作画画。
因为没有人打扰,灵感会特别丰富与纯净,忙碌一整年,靠春节远离人群,清理杂念。比尔盖茨每周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做到冷静思考。
电影《无问西东》里,吴岭澜迷失方向,梅贻琦校长告诉他什么都不要做,远离人群,独居思索——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你追求的东西。
(二)记录兴奋日志
这个方法特别简单却有效。每天睡觉前花5分钟时间,回忆白天令你兴奋的3-5个时刻,持续一个月,你会发现每天的兴奋时刻都惊人地相似,那就是你潜在的真实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