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论语》主要记载了什么内容?
2019-04-13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437f992c8155dba988bb25a25943ec6f_1540194217793.jpeg)
![](https://wyw-base.cdn.bcebos.com/pc-content/follow.gif)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与其弟子间言论的书,其编辑者应该是孔子的门下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成书年代据推测为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
从体例上看,《论语》并不是一本严格的有体系的著作,而只是一本孔子及孔门弟子日常言行的辑录,其中多有言简意赅、涵蕴深永的箴言和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因此它的风格显得更为平实、活泼,易于理解和接受。全书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各自独立。言简意深,含蓄凝练,从中可见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记言的同时,也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世代相传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不仅在我国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就是在今天,也仍然引起中国和世界文化人士的广泛重视和潜心研究。
《论语》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国之道。如《论语·学而》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就是说为政者应敬业而守信,节约用度而爱护人民,在农闲时合理使用人力,不耽误农时。又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是指如果用法律去强制百姓,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犯罪,但是治标不治本,比不上用德育使百姓具有羞耻之心从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孔子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因此他主张“为政以德”。自汉代以来,孔子的思想经历代儒家思想家的补充修正改造,更加系统化了,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居统治地位。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维护其统治,尊崇他为至圣先师。
二、文化教育。孔子在《论语》中提纲挈领地指出文化的重要作用:“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此语意为如果是一个没有文化基础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就算它曾一度兴盛,灭亡后也没有根基可供它再度崛起,反不如虽暂时无国而文化永存的民族,还有机会可东山再起。又说:“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点出了教育应注意普及,为师者自应充实自己并用爱心去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孔子非常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这可算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了,它对后代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和文学批评都有很大影响。
三、学习态度和方法。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意为学习应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算瞒尽天下人也瞒不了自己。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指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说明学思双行的重要性。
四、个人修养。孔子道:“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可为知也。”这是指应多完善自己,如若不为人所知,就要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而不要怨天尤人。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是说一个人有过错不要紧,只要能改过就好,如果有过错而不肯改,这就是真正的大过错了。
上述四点不过是《论语》之一斑,而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闪光点,领略到孔子的大智慧。
东汉时期,《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到了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种影响波及东亚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