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系控制克拉通盆地和前陆盆地油气分布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工作,塔里木盆地已发现30多个油气田。纵向分布:从前震旦系变质岩到第四系均有油气田发现,但以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为主;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受古克拉通盆地和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控制。
勘探实践证明,赋存在构造体系中的各类构造形式,如古隆起、古斜坡、区域不整合石、地层尖灭带、断裂构造带、山前构造带及各类低级别的扭动构造型式,它们跟油气分布关系密切,控制油气分布规律。此外,构造体系还控制生油条件,储油条件及保存条件,还包括油气成藏期和次生演化等。总之,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规律的提出,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
4.2.1 克拉通盆地油气分布
4.2.1.1 古隆起
如塔里木盆地的沙雅隆起、卡塔克隆起、巴楚隆起等,共有20多个油气田,分布在古隆起上。古隆起所以能捕捉油气、富集成藏,其原因主要是:①隆起与两侧的大型沉积坳陷相伴而存。隆起两侧的坳陷为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沉积坳陷相叠置,经长期发育而形成的大型沉积坳陷。这些坳陷均不同程度地发育着不同时代的多套生油岩,分别成为重要的油气源区。对于被油气源区包围或夹持的隆起来说,处于构造的高部位,是油气运移和富集的指向地区。可以同时接受自身或两侧油源区输送来的油气而聚集成藏。沙雅古隆起的雅克拉—轮台断凸,勘探证实,不但有从南侧阿瓦提—满加尔坳陷运移来的古生界海相原油,而且也有从北侧库车坳陷运移来的中生界陆相油气。②古隆起在地史发育过程中,长期处在比较高的构造部位,时而暴露地表遭受剥蚀,成为相邻坳陷沉积的物源区;时而沉没水下,接受浅水的粗屑沉积。因此,隆起及其两侧不但发育有良好的储集岩,而且由于受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大大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形成孔、洞、缝发育的储集体,为油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③在地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隆起部位在构造变动中,往往是应力比较集中的地区,亦是变形比较强烈的地区。因此,隆起上褶皱和断裂比较发育,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圈闭和圈闭的组合,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古生界以潜山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断块圈闭和内幕背斜圈闭为主,而中、新生界则以披覆背斜圈闭、断裂牵引背斜圈闭、超覆不整合岩性尖灭圈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为主。综合认为,古隆起最有利于油气的富集,应是今后勘探的重点地区。
4.2.1.2 古斜坡
古生代不同阶段的克拉通坳陷叠加复合形成了多个古构造斜坡,如麦盖提斜坡、孔雀河斜坡,它们长期处于生油坳陷区与隆起区过渡的构造部位。不但本身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紧邻生油坳陷。坳陷中生成的油气必然向较高部位的斜坡运移。如果有良好的圈闭,就会形成油气田。如1992年在麦盖提斜坡的巴什托构造上,于石炭系实现了首次重大突破就是一典型例证。
4.2.1.3 区域不整合
区域不整合聚集油气是国内外油气分布的重要特点之一。勘探成果充分反映了区内油气的富集层位受区域性不整合面的控制,大多数油气富集在区域不整合面的上、下邻近层位中。尤其是区域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个层位,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层位,如塔河油田、塔中4号油气田、和田河大气田和东河塘油田等。
4.2.1.4 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多体系的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对油气不但起通道作用而且也是油气聚集的场所。区内大中型油气田均分布于断裂带附近,特别受控于各类扭动断裂构造带中。区内主要断裂带:如亚南断裂、轮台断裂、沙井子断裂、阿恰—吐木休克断裂、色力布亚—玛扎塔克断裂、塔中1~2号断裂带等,都是油气聚集有利地带。
4.2.2 前陆盆地油气分布
4.2.2.1 前陆断褶带
如库车前陆盆地山前1~3排断褶带,发现了依奇克里克油田、克拉气田、大北气田等,叶城前陆盆地山前第2排断褶带发现柯克亚油气田。
4.2.2.2 前陆斜坡带
库车前陆斜坡带发现却勒油气田等。
4.2.2.3 前陆逆掩带
有待勘探。
2024-10-1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