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2018-12-24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家禽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对本病均易感,而3~6周龄雏禽易感性较高。该病的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水平传播中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交配、脐带、皮肤创伤等途径。本病在集约化养禽场的幼禽中发病最严重。当饲养环境污秽、拥挤、潮湿、通风不良,冷热、有害气体密度过高(如氨气、硫化氢等)、饲养管理不善等各种应激因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①脐炎
由感染大肠杆菌的种蛋孵化,一部分胚在出壳前死亡,一部分出壳后2~3天死亡。病雏精神沉郁、拒食、打堆、水样腹泻、腹部肿、脐孔闭合不全和有炎性水肿,死亡率在10%以上。
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全,卵囊出血、充血、囊内卵黄液黏稠或稀薄,呈黄绿色,肝肿大有散在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增厚。
②败血症
3~7周龄的肉鸡或2~6周龄的肉鸭中发生较多。可有10%的死亡率,如继发感染则死亡率较高。病雏精神沉郁、挤堆、羽毛粗乱、肛门污秽,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食欲多废绝、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或呼吸时发出“咕咕”声。眼及鼻孔处常有黏性分泌物。
主要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肝周炎和心包炎,肝肿大,且表面被一层纤维素性膜包裹。有的肝上有白色坏死灶;心包肥厚、混浊,在心包膜外面包一层纤维素样干酪样物质,有的与心肌粘连;脾肿大充血可风有小坏死点。
③气囊炎
病原菌经消化道进入气囊。有明显的呼吸啰音、咳嗽和呼吸困难。多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5%~30%不等,有的达50%。胸腹部气囊壁增厚、混浊、灰黄色、囊腔内有不等的纤维素或干酪样物。
④大肠杆菌性肉芽肿
较为常见,病禽外表无可见的症状,内腔器官中产生典型的肉芽肿。
⑤卵黄性腹膜炎
呈慢性经过,常伴发卵巢炎、子宫炎。母鸡减产或停产、腹部下垂、不愿走动、消瘦死亡。
⑥关节炎及滑膜炎
病鸡跛行或卧地不起,腱鞘或关节发生肿胀,关节膜内有混浊或纤维素性的关节液。
⑦全眼球炎
多由舍内空气污浊引起,多为日龄较大雏鸡,病鸡常发生一侧性眼炎,羞明、流泪、红眼,随着眼肿胀突起,眼前房有黏液性或干酪样分泌物,重者角膜穿孔、失明,1周后衰竭死亡。
⑧脑炎
表现昏睡、斜颈、歪头转圈、共济失调、抽搐、伸脖、张口呼吸、拉稀等。主要病变: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增多。
⑨肿头综合征
表现眼周围、头部、颌下、肉垂、颈部上2/3处水肿,打喷嚏,发出咯咯声。剖检见头部、眼部、下颌及颈部皮下黄色胶样渗出。
⑩出血性肠炎
肠黏膜出血、溃疡,有的浆膜面见到密集的小出血点;肌肉、皮下组织、心肌及肝脏多有出血,甲状腺和胰腺肿大出血。
(3)实验室诊断
由于本病在多种情况下,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均缺乏特征性,因而只能做出初步诊断,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来确诊。
①进行细菌分离
取病料接种麦康凯、伊红美蓝培养基,获得单个存在的菌落。
②细菌鉴定
根据细菌培养特征,进一步做生化试验,经过因子血清来进行O抗原和K抗原鉴定。
③致病力试验
由于大肠杆菌属常在菌,是否有致病性,可接种易感动物来确定。
(4)防控要点
①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
重点是搞好孵化卫生和环境卫生,对种蛋和孵化设施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种蛋垂直传播。
消除各种诱因,防止饲料、饮水和空气和污染,定期灭鼠、灭虫;淘汰病鸡和无害化处理(销毁)死鸡。
②药物预防
应用敏感药物在发病日龄前1~2天进行预防性添加抗菌药物。也可选用黄连、黄芩、黄柏、双花、白头翁、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鱼腥草、大蒜等中草药(煎汁、拌料或饮水)来预防。
③免疫接种
当前应用由佐剂灭活苗三个血清型(O1、O2、O78)的混合制苗,每毫升苗中含菌数各为40亿个大肠杆菌。疫苗需注射2次,间隔3周,以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强化免疫。1月龄以下鸡每只注射0.5毫升,1月龄以上的鸡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
④治疗
选用敏感药,如氟苯尼考、丁胺卡那、安普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有效。但极易产生抗药性,需做药敏试验后择药治疗。
2019-02-22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本病的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等病变。根据症状和病变可分多种病型:大肠杆菌败血病、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全眼球炎、肉芽肿等以大肠杆菌败血症为多见。病鸡精神萎靡,缩头闭眼,饮水增多,采食减少,有的腹泻,排绿白色稀粪,有的临死前出现仰头、扭头等神经症状,陆续出现一些死亡。死亡率一般为1%~7%。
对本病一般选用新霉素、喹诺酮类或选用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治疗。1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鸡大肠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