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金矿的成因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活动期后,在远离爆发中心的地区,形成一系列酸性次火山岩侵入体。高层位的斑岩侵入体,一般与矿体具有空间共生关系,可成为坚硬的容矿岩石。模拟计算表明,从深部侵入体(浅成斑岩体)演化出来的流体离开熔体,将易于沸腾(Sillitoe et al.,1989)。大多数溶解金将与硫化物、氯化物一起进入流体。这种富金的流体由于密度大,将下降在母岩体周围重新流动。在沸腾时,进入共存气相的H2O、H2S冷却后重新浓集成低盐度、富含H2S的流体,从矿源区萃取金在斑岩体四周适当的构造部位沉淀矿化,形成斑岩型金矿,并伴生有碳酸岩化和Pb、Zn等贱金属矿化。从斑岩到浅成低温热液环境,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演化过程。一般与斑岩有关的伴生有碳酸岩-贱金属矿化的矿脉晚于低温热液石英硫化物矿脉的形成时间,这取决于这种系列的形成深度。很多情况下,浅成低温和斑岩环境常常叠加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斑岩型金矿总是如影随形般产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附近的原因。Sillitoe(1989)、Handley和Bradshaw(1986)在研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波格拉(Porgra)金矿时就强调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曼开岩(Mankayan)地区的栗盘头高硫浅成低温热液Cu-Au矿床(Lepanto high-sulfidation epithermal Cu-Au deposit)和远东南斑岩型Cu-Au矿体(Far Southeast porphyry Cu-Au orebody)之间的叠加关系,是这种现象的最典型代表(Jeffrey et al.,1998)。这样的实例在我国也见有报道(林宝钦,1992)。
2024-07-3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