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最勤政的皇帝是雍正吗?
1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可以这么说
胤祥
怡亲王胤祥
[清]爱新觉罗.允祥
中历生卒: 康熙二十五年年十月初一辰时(丙寅乙亥壬子甲辰)——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午时(庚戌辛巳壬寅丙午)
公历生卒: 1686年11月16日7点9点——1730年6月18日11点至13点
生肖:虎
星区:天蝎三
异名及出处:
[初名]胤祥: 清史馆传稿 ,7310号
[号]青山: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802
[号]朝阳居士 : 御选语录 ,卷十二
[室名]安乐堂: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802
[室名]与善堂: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802
[室名]交辉园: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802;
[别称]怡贤亲王: 清史馆传稿 ,7310号;
籍贯: 满洲正蓝旗
职衔:
[别称]和硕怡亲王[怡亲王] 康熙61年
总理户部三库事务 康熙61年——雍正?年
总理户部事务 雍正1年——雍正?年
军机大臣 雍正7年——雍正8年
谥号: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
著作:
《交辉园遗稿》(雍正辑)、《交辉园遗稿续刊》
雍正帝把胤祥的功绩和品行概括为八个字,即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谥号里的字)亲自把这八个字书写匾额赐给胤祥。胤禛还对这八个字一一作了解释:
胤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
胤祥的敬,是“小心兢业,无纤毫怠忽”。
胤祥的诚,是“精白一心,无欺无伪”。
胤祥的直,是“直言无隐,表里如一”。
胤祥的勤,是“黾勉奉公,夙夜匪懈”。
胤祥的慎,是“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
胤祥的廉,是“清洁之操,一尘不染”。
胤祥的明,是“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
雍正帝说,在廷臣之中,做到“忠勤慎明”的不乏其人,而具备“敬诚直廉”的则很少,要众臣向他效法。
胤祥的一生颇具戏剧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且因卷入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受到圈禁。后8年,是在其兄长胤禛(雍正帝)即位后度过的。他从一个闲散皇子骤升亲王,得到了各种特权和殊荣,长期受到压制的才华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岁,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他身后备极哀荣,追谥“贤”。这是对一位死去王爷品行的最高评价。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观众,对剧中性情豪放耿直、清正廉洁的十三爷胤祥印象深刻。不过,历史上的真实是另一回事。胤祥的人生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起落?与其父(康熙帝玄烨)兄(雍正帝胤禛)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自然引起人们的兴趣。
作家二月河在《雍正皇帝》书中用了很重的笔墨写十三弟胤祥协助四兄取得帝位。雍正得位后胤祥所占比重渐而退减,角色也变得有点模糊了。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书中主角是雍正皇帝,十三爷不能过分喧宾夺主。
二月河笔下的十三爷潇洒侠气,重情重义,先是拚死保护当太子的二阿哥。太子贪权谋私(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最后终于被废,他就协助他认为「一心一意理好国家」的四哥争位。小说里十三爷是个带兵的皇子,最戏剧性的是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智夺丰台大营,调兵拥护雍正登位。雍正做了皇帝,一直不死心地图谋夺位的八爷引来八旗诸王「迫宫」(历史可没有这种记载),也是靠十三爷掌握兵权在危急关头稳定大局。
为了追寻十三爷,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尽力去找数据,从清代各种笔记,以至《清史》、《清实录》、《东华录》,甚至雍正的《起居注》我逐页逐字的翻,发现雍正登位前记载十三爷的史料很少,时人笔记和官修史籍极少提及。
这位康熙的第十三子,在二月河笔下是康熙诸子争位权力斗争中的核心人物,但从我所得到资料看,在众兄弟争位时他根本名不见经传;他在历史上的真正角色是在雍正登位后才凸显的。我尝试重构这个二百七十多年前的皇子,见到的是一个异常能干,但十分低调的辅臣;雍正皇帝前期的政绩几乎全靠他造成。雍正被称为抄家杀人的皇帝,文字狱恶名昭彰,后人对他的评价偏向负面。雍正的性格行为有很多缺点,但如果我们客观地看历史,公平地说,他是一个奋发有为,肯大刀阔斧改革的皇帝,也是中国历代最勤政的皇帝。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并且夹在功业显赫的康熙和乾隆之间,政绩一直较少为人注意,一般认为他只是承先启后。连雍正都没有受到公平的正面评价,辅助他的十三弟胤祥也就更少被提及了。(顺道一提,第一位为雍正「平反」的学者是旅日学人杨启樵博士,后有大陆学者罗尔康;看得出二月河创作雍正的形象,基本上受到前者的影响。)
康熙共有二十四个儿子,胤祥本来是康熙最疼爱的。他十四岁开始随皇父巡视河工,往后康熙出巡或行猎总带着他;胤祥是陪伴皇父最多的皇子。康熙六次南巡,四次胤祥都有份儿,是去江南次数最多的皇子。可是因废太子之事,胤祥被牵连获罪,在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后被圈禁十年,到康熙去世前一年才再出现。
十三爷被圈禁之事,史籍笔记记载很少,真相难明,甚至提及他被囚的事也几乎找不到。雍正即位后有一次提到十三弟得罪皇父被囚禁,而且在各种史籍纪录当中,有十年胤祥完全没有出现,所以我认为他被圈禁是可靠的事实。
但胤祥究竟为甚么被圈禁,是像二月河《雍正皇帝》里所说的康熙为了保护他,也为了免他冲动闯祸而影响四皇子吗?高阳先生在《清代的皇帝》一书里推测,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后发现皇长子胤禔与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合谋魇镇太子,胤祥可能是同谋,事发后胤禛把罪名推到胤禔身上,皇长子被贬为庶民并终身被囚;而胤祥要若非案发被捕,就是做了胤禛的代罪羔羊。
皇长子胤禔事发被囚及贬为庶人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九日,而我发现胤祥被圈禁是四十九年二月之后的事。中间的一年多,康熙多次出巡,随驾的皇子中仍有胤祥在内。凭史料重构十三爷,我发现他实在很公正贤良,在背后帮助兄长,也帮了很多人。在雍正朝好几件重大的人事问题上,他都敢于坚持原则向雍正进谏,甚至促使雍正对兄弟友好而起用了几个雍正本来疑心和不喜欢的弟弟。所以,观其言行,这回我与高阳先生的推想有点不一样了。我认为胤祥可能是坚决支持太子,更可能因此向皇父进谏而获罪,这看起来更为合理。
胤祥和雍正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在自己的诗文集里提过胤祥幼时由他亲自教授算术。胤祥少胤禛八岁,十四五岁的兄长教导五六岁的幼弟,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出一幅温馨的画面。胤禛的书法是有名的,兄弟俩经常一起写书法。胤祥十四岁开始经常随驾出巡或行围,很多时胤禛留在京中,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往还的诗收在诗文集中,因而胤祥才有少数诗作留下来。
雍正当了皇帝,十三爷在背后默默地担负起协助治国的重任。短短八年间,他帮助雍正收拾了康熙留下的财政烂摊子,清理了无数冤案,为雍正筹措了西北用兵的巨额军费,也帮助雍正奠下治国方略,引荐了不少人才,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能臣和功臣。
雍正前期,十三爷同时掌管九职。他善于理财,总理户部(国家财政)短短几年,减了不少省份的浮税,国库却翻了倍,不但解决了康熙留下国库空乏的危机,并且为雍正筹措调度西北用兵的庞大军费。很多人只知道康、干盛世,其实康熙晚年政务和国库都成了烂摊子,二月河小说的背景非常真实。雍正接位时,国库只存银八百万两,到雍正六年却高达四千多万两(这包括迫令大臣归还国库亏空,无力还债者则抄家,《红楼梦》背景的江宁织造曹家是其中著名例子。)雍正中期打了西北大仗,最后留给乾隆的还有二千多万两库银,为乾隆留下更巩固的基础。胤祥总理刑部解决了数千积案,同时花了很多精力治河,也协助雍正整理最棘手的旗务。
康熙晚年,经济、军事、浮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极为棘手,并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像胤祥能同时治理那么多棘手的国家大事,在历代能臣中实属罕见。雍正甚至连内务、家务,修建养心殿,以至选地建陵等,事无大小,都交十三爷负责。研究雍正帝的著名学者杨启樵博士近年从内务府的《活计档》中发现了新的资料,揭开雍正皇帝的宫廷生活面貌。《活计档》是宫内大小工务每天每项的详细纪录,非常零碎但纪录完整,内中显示十三爷连生活小节也为四哥效劳,例如雍正认为灯饰做得不好,眼镜要工匠修改等等,也是胤祥代为张罗的。
十三爷生前是雍正身边最得力的红人,也是影响雍正最大的人,我们找不到后人对他的负面评价,显然他没有因为得到皇兄的信任而弄权或者谋取个人权势。获雍正重用宠极一时的年羹尧恃势嚣张,曾经嘲笑十三爷王府虽宏伟,但家里很多事情草率,这正好反映出胤祥公尔忘私,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他无法照料自己的家务。
胤祥是雍正治国的骨干,气度和运筹帷幄的能力甚至比雍正为高,这还是胤祥死后雍正自己说出来的。这位家国大总管若非英年早逝,雍正皇朝或许有更大的作为。雍正为人多疑,树敌甚众,性格喜怒无常,在他身边为臣,名副其实伴君如伴虎。在诸王和臣子当中,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十七弟果亲王胤礼、大学士张廷玉都是雍正的亲信,但雍正毫无保留而真心信任的,其实只有胤祥。
十三爷不但为雍正处理很多事务,且并非是应声附和盲目执行命令,而是经常成功地向雍正进谏。胤祥之能得到雍正的亲近和信任,除了本身的作风、才能和忠心之外,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为臣之道,功高而不震主。功高震主永远是为人臣子或下属的大忌,千古如是。历代帝王,即使最有用人之才和量者,对于锋芒太露的大臣也必有所猜忌。小说里雍正夺位成功得力于十三弟的相助,即使这是真的,记载或流传竟然都不留半点痕迹,那也足以证明胤祥懂得低调,韬光养晦。
雍正对胤祥恩赐甚多,胤祥往往恳辞再三,处处表现得谦卑恭敬,绝不恃宠逞能,这不但让雍正放心,也使别人无从评议。他默默地帮助雍正处理了那么多棘手的家国大事,功劳全让给雍正。雍正初年施行了很多英明政策,如惩治贪污、减免浮税、清理大狱案、治好京畿河患等等,都是十三爷先献策,之后又负责执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胤祥不是低调地在背后辅助雍正,而把建议都拿上朝堂,处处显示他超凡的见识、容人量度和治国能力,雍正是否会诚心接受呢?又是否会感到受威胁而疏远甚至整治他呢?
很可惜,雍正八年十三爷就病死了。胤祥之死对雍正是极为沉重的打击。为了这个爱弟之死,雍正做了很多破格的事。从雍正皇帝的《起居注》中可以看出,在胤祥去世后的两三个月中,雍正的悲伤激动是不假的,有时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
十三爷默默所做的事,还是在他死后的一年间(主要胤祥去世后的两三个月)雍正亲口说出来的。雍正披露自己很多被赞许的德政,背后其实是胤祥的主意。他坦承「今王仙逝矣,若朕仍秘而不宣,则内外臣民隐被王之厚德,而莫知其由是。」雍正甚至说如果自己隐去胤祥之善,何以安心,所以「据天理本良,朕实难于隐秘。」很多事情是只有他和胤祥两人才知道的,以雍正性格之强,又极爱面子,如非由衷,实在没有必要把这些大功劳放到一个已逝世的弟弟身上。雍正还在上谕中说为了没有接受十三弟一些宽大建议,感到追悔,例如提及胤祥执行追讨国库亏空,有人曾抱怨他严苛。雍正说你们怪错人了,严苛的是皇帝本人,十三弟曾苦劝他宽容一点,他没有听。可见胤祥一生行事和忠诚,的确使雍正铭感五内。
从历史看,为臣者不但应该以胤祥的公忠和清廉为鉴,可能更应学习他那功高不震主的哲学,否则即使有才有心有德,也不一定能有一番作为。在封建皇朝时代,君臣定位,大臣无论如何有才有德,都难以取君位而代之,君主本来就没有理由妒忌和压制能臣,可是功高震主往往使不少国家柱石悲惨收场。这是历史极大的讽刺,却又是铁一般的事实,我们或许只能用人性来解释;雍正是常人,胤祥是不平凡的人。以前尚且如此,今天我们已经没有君君臣臣的制度,上司下属的位置随时会因人和才能而逆位,遇到小气的上司,功高震主之忌可能就比雍正时代还甚哩!
像十三爷这样忠、廉、孝、直的一位能臣,实在让人从心底敬服景仰。
胤祥
怡亲王胤祥
[清]爱新觉罗.允祥
中历生卒: 康熙二十五年年十月初一辰时(丙寅乙亥壬子甲辰)——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午时(庚戌辛巳壬寅丙午)
公历生卒: 1686年11月16日7点9点——1730年6月18日11点至13点
生肖:虎
星区:天蝎三
异名及出处:
[初名]胤祥: 清史馆传稿 ,7310号
[号]青山: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802
[号]朝阳居士 : 御选语录 ,卷十二
[室名]安乐堂: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802
[室名]与善堂: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802
[室名]交辉园: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下册 ,802;
[别称]怡贤亲王: 清史馆传稿 ,7310号;
籍贯: 满洲正蓝旗
职衔:
[别称]和硕怡亲王[怡亲王] 康熙61年
总理户部三库事务 康熙61年——雍正?年
总理户部事务 雍正1年——雍正?年
军机大臣 雍正7年——雍正8年
谥号: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怡贤亲王
著作:
《交辉园遗稿》(雍正辑)、《交辉园遗稿续刊》
雍正帝把胤祥的功绩和品行概括为八个字,即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谥号里的字)亲自把这八个字书写匾额赐给胤祥。胤禛还对这八个字一一作了解释:
胤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
胤祥的敬,是“小心兢业,无纤毫怠忽”。
胤祥的诚,是“精白一心,无欺无伪”。
胤祥的直,是“直言无隐,表里如一”。
胤祥的勤,是“黾勉奉公,夙夜匪懈”。
胤祥的慎,是“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
胤祥的廉,是“清洁之操,一尘不染”。
胤祥的明,是“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
雍正帝说,在廷臣之中,做到“忠勤慎明”的不乏其人,而具备“敬诚直廉”的则很少,要众臣向他效法。
胤祥的一生颇具戏剧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且因卷入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受到圈禁。后8年,是在其兄长胤禛(雍正帝)即位后度过的。他从一个闲散皇子骤升亲王,得到了各种特权和殊荣,长期受到压制的才华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岁,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他身后备极哀荣,追谥“贤”。这是对一位死去王爷品行的最高评价。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观众,对剧中性情豪放耿直、清正廉洁的十三爷胤祥印象深刻。不过,历史上的真实是另一回事。胤祥的人生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起落?与其父(康熙帝玄烨)兄(雍正帝胤禛)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自然引起人们的兴趣。
作家二月河在《雍正皇帝》书中用了很重的笔墨写十三弟胤祥协助四兄取得帝位。雍正得位后胤祥所占比重渐而退减,角色也变得有点模糊了。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书中主角是雍正皇帝,十三爷不能过分喧宾夺主。
二月河笔下的十三爷潇洒侠气,重情重义,先是拚死保护当太子的二阿哥。太子贪权谋私(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最后终于被废,他就协助他认为「一心一意理好国家」的四哥争位。小说里十三爷是个带兵的皇子,最戏剧性的是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智夺丰台大营,调兵拥护雍正登位。雍正做了皇帝,一直不死心地图谋夺位的八爷引来八旗诸王「迫宫」(历史可没有这种记载),也是靠十三爷掌握兵权在危急关头稳定大局。
为了追寻十三爷,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尽力去找数据,从清代各种笔记,以至《清史》、《清实录》、《东华录》,甚至雍正的《起居注》我逐页逐字的翻,发现雍正登位前记载十三爷的史料很少,时人笔记和官修史籍极少提及。
这位康熙的第十三子,在二月河笔下是康熙诸子争位权力斗争中的核心人物,但从我所得到资料看,在众兄弟争位时他根本名不见经传;他在历史上的真正角色是在雍正登位后才凸显的。我尝试重构这个二百七十多年前的皇子,见到的是一个异常能干,但十分低调的辅臣;雍正皇帝前期的政绩几乎全靠他造成。雍正被称为抄家杀人的皇帝,文字狱恶名昭彰,后人对他的评价偏向负面。雍正的性格行为有很多缺点,但如果我们客观地看历史,公平地说,他是一个奋发有为,肯大刀阔斧改革的皇帝,也是中国历代最勤政的皇帝。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并且夹在功业显赫的康熙和乾隆之间,政绩一直较少为人注意,一般认为他只是承先启后。连雍正都没有受到公平的正面评价,辅助他的十三弟胤祥也就更少被提及了。(顺道一提,第一位为雍正「平反」的学者是旅日学人杨启樵博士,后有大陆学者罗尔康;看得出二月河创作雍正的形象,基本上受到前者的影响。)
康熙共有二十四个儿子,胤祥本来是康熙最疼爱的。他十四岁开始随皇父巡视河工,往后康熙出巡或行猎总带着他;胤祥是陪伴皇父最多的皇子。康熙六次南巡,四次胤祥都有份儿,是去江南次数最多的皇子。可是因废太子之事,胤祥被牵连获罪,在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后被圈禁十年,到康熙去世前一年才再出现。
十三爷被圈禁之事,史籍笔记记载很少,真相难明,甚至提及他被囚的事也几乎找不到。雍正即位后有一次提到十三弟得罪皇父被囚禁,而且在各种史籍纪录当中,有十年胤祥完全没有出现,所以我认为他被圈禁是可靠的事实。
但胤祥究竟为甚么被圈禁,是像二月河《雍正皇帝》里所说的康熙为了保护他,也为了免他冲动闯祸而影响四皇子吗?高阳先生在《清代的皇帝》一书里推测,康熙在第一次废太子后发现皇长子胤禔与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合谋魇镇太子,胤祥可能是同谋,事发后胤禛把罪名推到胤禔身上,皇长子被贬为庶民并终身被囚;而胤祥要若非案发被捕,就是做了胤禛的代罪羔羊。
皇长子胤禔事发被囚及贬为庶人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九日,而我发现胤祥被圈禁是四十九年二月之后的事。中间的一年多,康熙多次出巡,随驾的皇子中仍有胤祥在内。凭史料重构十三爷,我发现他实在很公正贤良,在背后帮助兄长,也帮了很多人。在雍正朝好几件重大的人事问题上,他都敢于坚持原则向雍正进谏,甚至促使雍正对兄弟友好而起用了几个雍正本来疑心和不喜欢的弟弟。所以,观其言行,这回我与高阳先生的推想有点不一样了。我认为胤祥可能是坚决支持太子,更可能因此向皇父进谏而获罪,这看起来更为合理。
胤祥和雍正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在自己的诗文集里提过胤祥幼时由他亲自教授算术。胤祥少胤禛八岁,十四五岁的兄长教导五六岁的幼弟,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出一幅温馨的画面。胤禛的书法是有名的,兄弟俩经常一起写书法。胤祥十四岁开始经常随驾出巡或行围,很多时胤禛留在京中,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往还的诗收在诗文集中,因而胤祥才有少数诗作留下来。
雍正当了皇帝,十三爷在背后默默地担负起协助治国的重任。短短八年间,他帮助雍正收拾了康熙留下的财政烂摊子,清理了无数冤案,为雍正筹措了西北用兵的巨额军费,也帮助雍正奠下治国方略,引荐了不少人才,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能臣和功臣。
雍正前期,十三爷同时掌管九职。他善于理财,总理户部(国家财政)短短几年,减了不少省份的浮税,国库却翻了倍,不但解决了康熙留下国库空乏的危机,并且为雍正筹措调度西北用兵的庞大军费。很多人只知道康、干盛世,其实康熙晚年政务和国库都成了烂摊子,二月河小说的背景非常真实。雍正接位时,国库只存银八百万两,到雍正六年却高达四千多万两(这包括迫令大臣归还国库亏空,无力还债者则抄家,《红楼梦》背景的江宁织造曹家是其中著名例子。)雍正中期打了西北大仗,最后留给乾隆的还有二千多万两库银,为乾隆留下更巩固的基础。胤祥总理刑部解决了数千积案,同时花了很多精力治河,也协助雍正整理最棘手的旗务。
康熙晚年,经济、军事、浮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极为棘手,并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像胤祥能同时治理那么多棘手的国家大事,在历代能臣中实属罕见。雍正甚至连内务、家务,修建养心殿,以至选地建陵等,事无大小,都交十三爷负责。研究雍正帝的著名学者杨启樵博士近年从内务府的《活计档》中发现了新的资料,揭开雍正皇帝的宫廷生活面貌。《活计档》是宫内大小工务每天每项的详细纪录,非常零碎但纪录完整,内中显示十三爷连生活小节也为四哥效劳,例如雍正认为灯饰做得不好,眼镜要工匠修改等等,也是胤祥代为张罗的。
十三爷生前是雍正身边最得力的红人,也是影响雍正最大的人,我们找不到后人对他的负面评价,显然他没有因为得到皇兄的信任而弄权或者谋取个人权势。获雍正重用宠极一时的年羹尧恃势嚣张,曾经嘲笑十三爷王府虽宏伟,但家里很多事情草率,这正好反映出胤祥公尔忘私,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毕竟有限,他无法照料自己的家务。
胤祥是雍正治国的骨干,气度和运筹帷幄的能力甚至比雍正为高,这还是胤祥死后雍正自己说出来的。这位家国大总管若非英年早逝,雍正皇朝或许有更大的作为。雍正为人多疑,树敌甚众,性格喜怒无常,在他身边为臣,名副其实伴君如伴虎。在诸王和臣子当中,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十七弟果亲王胤礼、大学士张廷玉都是雍正的亲信,但雍正毫无保留而真心信任的,其实只有胤祥。
十三爷不但为雍正处理很多事务,且并非是应声附和盲目执行命令,而是经常成功地向雍正进谏。胤祥之能得到雍正的亲近和信任,除了本身的作风、才能和忠心之外,最重要的是他懂得为臣之道,功高而不震主。功高震主永远是为人臣子或下属的大忌,千古如是。历代帝王,即使最有用人之才和量者,对于锋芒太露的大臣也必有所猜忌。小说里雍正夺位成功得力于十三弟的相助,即使这是真的,记载或流传竟然都不留半点痕迹,那也足以证明胤祥懂得低调,韬光养晦。
雍正对胤祥恩赐甚多,胤祥往往恳辞再三,处处表现得谦卑恭敬,绝不恃宠逞能,这不但让雍正放心,也使别人无从评议。他默默地帮助雍正处理了那么多棘手的家国大事,功劳全让给雍正。雍正初年施行了很多英明政策,如惩治贪污、减免浮税、清理大狱案、治好京畿河患等等,都是十三爷先献策,之后又负责执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胤祥不是低调地在背后辅助雍正,而把建议都拿上朝堂,处处显示他超凡的见识、容人量度和治国能力,雍正是否会诚心接受呢?又是否会感到受威胁而疏远甚至整治他呢?
很可惜,雍正八年十三爷就病死了。胤祥之死对雍正是极为沉重的打击。为了这个爱弟之死,雍正做了很多破格的事。从雍正皇帝的《起居注》中可以看出,在胤祥去世后的两三个月中,雍正的悲伤激动是不假的,有时甚至到了失控的地步。
十三爷默默所做的事,还是在他死后的一年间(主要胤祥去世后的两三个月)雍正亲口说出来的。雍正披露自己很多被赞许的德政,背后其实是胤祥的主意。他坦承「今王仙逝矣,若朕仍秘而不宣,则内外臣民隐被王之厚德,而莫知其由是。」雍正甚至说如果自己隐去胤祥之善,何以安心,所以「据天理本良,朕实难于隐秘。」很多事情是只有他和胤祥两人才知道的,以雍正性格之强,又极爱面子,如非由衷,实在没有必要把这些大功劳放到一个已逝世的弟弟身上。雍正还在上谕中说为了没有接受十三弟一些宽大建议,感到追悔,例如提及胤祥执行追讨国库亏空,有人曾抱怨他严苛。雍正说你们怪错人了,严苛的是皇帝本人,十三弟曾苦劝他宽容一点,他没有听。可见胤祥一生行事和忠诚,的确使雍正铭感五内。
从历史看,为臣者不但应该以胤祥的公忠和清廉为鉴,可能更应学习他那功高不震主的哲学,否则即使有才有心有德,也不一定能有一番作为。在封建皇朝时代,君臣定位,大臣无论如何有才有德,都难以取君位而代之,君主本来就没有理由妒忌和压制能臣,可是功高震主往往使不少国家柱石悲惨收场。这是历史极大的讽刺,却又是铁一般的事实,我们或许只能用人性来解释;雍正是常人,胤祥是不平凡的人。以前尚且如此,今天我们已经没有君君臣臣的制度,上司下属的位置随时会因人和才能而逆位,遇到小气的上司,功高震主之忌可能就比雍正时代还甚哩!
像十三爷这样忠、廉、孝、直的一位能臣,实在让人从心底敬服景仰。
展开全部
不是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朱元璋
你能想象皇宫中连御花园,假山都没有吗?而且皇宫里竟然种蔬菜,自给自足.朱元璋平时连肉都不怎么吃.
朱元璋也按自己心目中的田园风光为农村制订了细致的规律并要求百姓们严格遵守。在他的打造下,所有的乡村都要选派有声望的老人每月宣讲道德规范,每到农忙季节,人们还必须在乡中老人的监督下黎明即起忙碌农活,若有偷懒生事的,不但自己要糟(不好好干活的,甚至会被流放边疆),就连乡老都不能避免责任。朱元璋同情百姓,厌恶凌虐百姓及偷懒不劳而获者的情绪,在这道诏书中一览无遗。
朱元璋几乎把全国所有的事都一个人独立做光了,不仅如此,他还谋划以后的事情,制订的井井有条.
雍正能和朱元璋比勤政吗?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朱元璋
你能想象皇宫中连御花园,假山都没有吗?而且皇宫里竟然种蔬菜,自给自足.朱元璋平时连肉都不怎么吃.
朱元璋也按自己心目中的田园风光为农村制订了细致的规律并要求百姓们严格遵守。在他的打造下,所有的乡村都要选派有声望的老人每月宣讲道德规范,每到农忙季节,人们还必须在乡中老人的监督下黎明即起忙碌农活,若有偷懒生事的,不但自己要糟(不好好干活的,甚至会被流放边疆),就连乡老都不能避免责任。朱元璋同情百姓,厌恶凌虐百姓及偷懒不劳而获者的情绪,在这道诏书中一览无遗。
朱元璋几乎把全国所有的事都一个人独立做光了,不仅如此,他还谋划以后的事情,制订的井井有条.
雍正能和朱元璋比勤政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的,楼下说兴文字狱,我可以告诉你们,雍正正是因为反对文字狱才处死吕四娘一家人的,兴文字狱闭关锁国都是乾隆干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可以看做了多少年皇帝就是勤政,也不可以看他在位多长时间做了什么具体贡献就说是勤政,要看皇帝在自己每天的日常安排表上才知道是不是勤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对,雍正可以说是整个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中最勤政的皇帝了。
在他13年的皇帝生涯中,使清朝国库充盈,吏治清廉,对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他13年的皇帝生涯中,使清朝国库充盈,吏治清廉,对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