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有哪些节气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1-11 · TA获得超过6.6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8亿
展开全部
有如下六个节气
立秋:秋天的开始。
酷暑:酷暑的意思是停下来藏起来。酷暑意味着炎热夏日的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水凝结成白色。
秋天: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是冷的,会结冰。
初霜:天气越来越冷,霜冻。
秋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根据现代气象学,北温带的秋天是8月23日(酷暑)到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天是2月19日(北半球下雨)到5月21日(北半球满洲)。在中国,传统上,有24个节气的“立秋”是秋天的起点,结束于立冬。
创作者B4eQpLYcaS
2020-05-19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1031万
展开全部
秋季节气:
1、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2、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3、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4、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5、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6、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
古人将一个太阳年,划分为季、节、气、候,1年=4季=12节=12气=72候,这就是季节、气候的定义。十二个月,每月设一个“节”,中间设“气”,如同划分十二竹节,竹节中间充气,此乃节气的由来,也是气节,节度的本意。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中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中国农历将只有节,没有气的月份,置为上个月的闰月。有节无气,即农历的闰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愚湛枋zC
2021-08-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30
展开全部
秋季节气:
1、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2、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3、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4、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5、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6、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
古人将一个太阳年,划分为季、节、气、候,1年=4季=12节=12气=72候,这就是季节、气候的定义。十二个月,每月设一个“节”,中间设“气”,如同划分十二竹节,竹节中间充气,此乃节气的由来,也是气节,节度的本意。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中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中国农历将只有节,没有气的月份,置为上个月的闰月。有节无气,即农历的闰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四朵向日葵
2020-10-07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24
展开全部
秋季节气:
1、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2、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3、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4、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5、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6、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
古人将一个太阳年,划分为季、节、气、候,1年=4季=12节=12气=72候,这就是季节、气候的定义。十二个月,每月设一个“节”,中间设“气”,如同划分十二竹节,竹节中间充气,此乃节气的由来,也是气节,节度的本意。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中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中国农历将只有节,没有气的月份,置为上个月的闰月。有节无气,即农历的闰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懂一点的小董
2021-12-20 · 大家好,我是什么都懂点的小董 认真科普,带你搞懂更多有趣的知...
懂一点的小董
采纳数:5 获赞数:15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秋天里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