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开全部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优点——对线路绝缘水平的要求较低,可按相电压设计绝缘,因而能显著降低绝缘造价。缺点——单相接地时,为了防止大的短路电流损坏设备,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因而供电可靠性较低,需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等措施;单相短路对邻近通信线路有电磁干扰。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优点——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不变,依然对称,系统可继续运行2小时,所以供电可靠性提高。缺点——非故障相相电压升高√3倍,要求系统中的各电气设备的绝缘必须按线电压设计,绝缘费用比较高,不适用于高压电网中。
在我国,只有在电压等级较低的系统中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110kV及以上系统中广泛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优点——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不变,依然对称,系统可继续运行2小时,所以供电可靠性提高。缺点——非故障相相电压升高√3倍,要求系统中的各电气设备的绝缘必须按线电压设计,绝缘费用比较高,不适用于高压电网中。
在我国,只有在电压等级较低的系统中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110kV及以上系统中广泛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推荐于2017-09-2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我们国家110KV及以上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即大电流接地系统)。
35KV、10KV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大阻抗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
380V/220V低压配电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即大电流接地系统)。
低压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比较。
按照标准,400V电网有中性点不接地、接地、中性线重复接地三中运行方式,具体实施中也是各择其需,各择其好。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哪个更好一点?只能从需要角度看,满足了使用需求就是好的。例如,假定某电网要使用漏电保护器,那么电网中性点就必须接地,而且只能中性点一点接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使用漏电保护器的要求。再例如,假定某电网的一些用电设备有特殊要求,电网中性线必须重复可靠接地,那么成本再高也只有这样做。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缺点是会造成中性点偏移,影响电压质量的稳定,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也是明显的。
1、由于电网不接地,电网安装支撑物避免了常年承受电网电压,大大降低了电网安装支撑物因常年承压而击穿,形成接地点的机率。
2、由于正常时电网不接地,当电网相线偶尔发生接地时,形不成大的泄漏电流。因此用电损耗小,造成触电伤亡,漏电火灾的可能性也小。
3、由于正常时电网不接地,当电网偶尔出现接地时,这个信息很容易被监测出来,这样就为实施网地绝缘监控铺平了道路。
400V电网的中性点接地叫工作接地,主要作用是加强低压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减轻由于一相接地,高低压短接等原因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但中性点接地系统(包括重复接地系统)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
1,由于中性点已经接地,会使电网相线的所有安装支撑物常年承受相电压,可能产生泄漏、击穿,造成相线接地的可能性增大。
2,由于中性点已经接地,一旦发生相线接地(含触电)会立即在相电压的作用下产生很大的漏电流,因此造成触电伤亡、漏电火灾的可能性大,造成的损耗也更大。
3,由于中性点已经接地,当发生相线触地时,相当于相零短路,会造成电压降低,影响电压质量。
我们国家的380V/220V供电系统, 就是把变压器的二次输出线接成星形,把变压器三相线圈的3个末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公共端,连接在一起的公共端是接地的,电位是零,所以称为零线。由3个首端引出的3条火线分别为A相、B相和C相,零线和任何一相都构成单相回路,电压220V。任何两相线之间(火线与火线间)的电压都是380V。而且任何两相线之间都包含了两个单相回路。
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国家35kV/10kV配电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这样的好处是:当有一相接地后,大地就变成一相,和中性点及另外两相保持正常的相位关系,相电压线电压保持不变,线电流相电流也保持不变,变压器、负荷都维持可以正常运行。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后虽然可以正常运行,但线路接地后,另两相对地变成了线电压,如果再有一相接地,就变成了两相接地短路的严重事故,所以规程规定,线路接地后,要在2小时之内找到原因排除故障,2小时之内故障还存在,就要停电处理。
35KV、10KV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大阻抗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
380V/220V低压配电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即大电流接地系统)。
低压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比较。
按照标准,400V电网有中性点不接地、接地、中性线重复接地三中运行方式,具体实施中也是各择其需,各择其好。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哪个更好一点?只能从需要角度看,满足了使用需求就是好的。例如,假定某电网要使用漏电保护器,那么电网中性点就必须接地,而且只能中性点一点接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使用漏电保护器的要求。再例如,假定某电网的一些用电设备有特殊要求,电网中性线必须重复可靠接地,那么成本再高也只有这样做。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缺点是会造成中性点偏移,影响电压质量的稳定,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也是明显的。
1、由于电网不接地,电网安装支撑物避免了常年承受电网电压,大大降低了电网安装支撑物因常年承压而击穿,形成接地点的机率。
2、由于正常时电网不接地,当电网相线偶尔发生接地时,形不成大的泄漏电流。因此用电损耗小,造成触电伤亡,漏电火灾的可能性也小。
3、由于正常时电网不接地,当电网偶尔出现接地时,这个信息很容易被监测出来,这样就为实施网地绝缘监控铺平了道路。
400V电网的中性点接地叫工作接地,主要作用是加强低压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减轻由于一相接地,高低压短接等原因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但中性点接地系统(包括重复接地系统)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
1,由于中性点已经接地,会使电网相线的所有安装支撑物常年承受相电压,可能产生泄漏、击穿,造成相线接地的可能性增大。
2,由于中性点已经接地,一旦发生相线接地(含触电)会立即在相电压的作用下产生很大的漏电流,因此造成触电伤亡、漏电火灾的可能性大,造成的损耗也更大。
3,由于中性点已经接地,当发生相线触地时,相当于相零短路,会造成电压降低,影响电压质量。
我们国家的380V/220V供电系统, 就是把变压器的二次输出线接成星形,把变压器三相线圈的3个末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公共端,连接在一起的公共端是接地的,电位是零,所以称为零线。由3个首端引出的3条火线分别为A相、B相和C相,零线和任何一相都构成单相回路,电压220V。任何两相线之间(火线与火线间)的电压都是380V。而且任何两相线之间都包含了两个单相回路。
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国家35kV/10kV配电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这样的好处是:当有一相接地后,大地就变成一相,和中性点及另外两相保持正常的相位关系,相电压线电压保持不变,线电流相电流也保持不变,变压器、负荷都维持可以正常运行。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后虽然可以正常运行,但线路接地后,另两相对地变成了线电压,如果再有一相接地,就变成了两相接地短路的严重事故,所以规程规定,线路接地后,要在2小时之内找到原因排除故障,2小时之内故障还存在,就要停电处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Y形接法有中性点的时候,对于单相用电设备而言,电压是相对地的电压,也就是相电压。中性点接地的时候,有一种箝位作用,保证中性点电压为0,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另外两相对地电压就是对中性点的电压,仍然是相电压,它们所带的单相用电设备不会受影响。但是这个时候接地相形成回路,会有很大的故障电流。
如果中性点不接地,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变成0,但对中性点的相电压不变,这个时候中性点会产生一个电压漂移,而另外两相对中性点的相电压不变,但对地电压会变成线电压,升高1.732倍,有些设备可能会烧毁。但是故障相的故障电流却没有那么大。
这仅仅是从最简单的一个层面上考虑,实际上还关系到绝缘水平、通信干扰、保护方式等等问题。现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110kV以上的电网中性点接地,60kV以下电网通常不接地。
如果中性点不接地,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时候,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变成0,但对中性点的相电压不变,这个时候中性点会产生一个电压漂移,而另外两相对中性点的相电压不变,但对地电压会变成线电压,升高1.732倍,有些设备可能会烧毁。但是故障相的故障电流却没有那么大。
这仅仅是从最简单的一个层面上考虑,实际上还关系到绝缘水平、通信干扰、保护方式等等问题。现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110kV以上的电网中性点接地,60kV以下电网通常不接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