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老舍作品《茶馆》的深层含义?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建国后创作的一本话剧,在话剧史是绝对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对于茶馆茶馆的看法主要有四点
首先是大环境的改变,话剧通过清末,北洋,解放前夕几个场景来表现中国近代的变迁,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导致中国社会不断恶化,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悲衬喜,以此来歌颂新社会的伟大,而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写作手法也是茶馆的一大特色。(在文革时期对茶馆的批判也有这点,说是一代不如一代讽刺新社会,无稽之谈)
其次是里面所描写的各个方面的人物活灵活现,刻画入微。并且包涵社会各界。老舍本就是刻画人物的好手,在茶馆里体现到极致。例如大人物如想要实业救国的资本家秦仲义,谨小慎微的茶馆掌柜王利发,身为旗人但自力更生十分爱国的常四爷,胆小怕事的松二爷,狗仗人势的太监庞太监,救国无门转而灰心丧气对国家没有信心的崔议员,吃洋饭的马五,打架的二德子及子,算卦的唐铁嘴及子,巡捕宋恩子吴祥子及子,倒卖人口的刘麻子及子被卖的康顺子康大力。等等诸人构成了社会百态
再则是语言魅力,里边运用了大量的北京俚语读起来饶有趣味。且每个人物代表性语言比较突出,王利发的当了一辈子顺民,常四爷的我爱咱们的国,可谁爱我。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崔久峰的中国非亡国不可。最黑暗的时候是黎明见到光亮之前,剧中也就是最后一场,最后一场三位老人的诉说是对旧社会的控诉,无论富的秦二爷,贵的常四爷,贫的王利发都被旧社会击的粉碎,他们是坏人吗,当然不是。可是却遭到了社会的不公平待遇。
最后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未断的线索——莫谈国事。无论茶馆如何改变,这四个字依旧贴在茶馆里,茶馆本就是谈天之所,而政府却不让人说话,知政失者在野下,常四爷却因言获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国民政府以一贯之,甚于晚清。这和新社会的对比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