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你在什么时候不想工作?”
有人答:无时无刻。
的确,现代人越来越佛系,越来越不想工作了。
“不想工作”“混吃等死”“不想努力了”成了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当然了,对很多人来说,这不过是一句自嘲,不工作是不可能的。
若有朝一日,你真的不想工作了,不妨去这四个地方走一走。
比工作更痛苦的,是没有工作可以做。
每个城市的劳务市场,活跃着这所城市里最艰难的人。
他们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甚至没有技能,靠卖力气赚钱。
前一天晚上或许还在熬夜干活,但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又要蹲守在这里。
毕竟早一点来,机会就多一点。
他们总是三五成群的站在路边,要么闲聊,要么发呆。
但他们的眼睛都非常警觉,只要看到有雇主过来,立马蜂拥而上,“老板,有活吗,要人吗?”
被选中的人,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地站到雇主身后。
没有被选中的人,脸上笑容瞬间消失,无声地回到原来的位置。
没有人不想体面的活着,可对他们而言,生存远远大于尊严。
他们大都是短工、临时工,干一份活结一份工钱,干一天活结一天的工钱。
遇到人多活少的情况,工钱也会被压减。
毕竟你不干,还有人抢着干,有钱赚总比没钱赚强。
一天没有出工,这天就没有收入,意味着往后的生活更拮据。
白天,他们跑到这里来“扒活”,晚上住在廉价的出租房里。
你永远无法想象到,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是拼尽全力了。
相比他们,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做着一份体面的工作,是多么的幸运。
如果不想上班了,你就去劳务市场看看,你不想干的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由于我国用工成分相对复杂,我国的统计失业率主要是针对城镇职工,而我国的劳动用工,除了城镇用功之外,还有大量的农民工,他们除了在外务工之外,还可以回家务农,所以没有登记在城镇失业率里面。
从目前登记的失业人员数量看,3月份登记失业人员为948万人,这个人数应该是到劳动部门登记过的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和实际失业人员相比这个数据偏少,有些自动离职的人员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他们可能并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如果按照我国全部劳动人口7.74亿计算,失业率5.9%对应的人数为4500万左右,但是这个数可能又超过了实际失业人员数量。
从我身边的情况看,有很多人参加工作但是并不交纳社保,还有的退休人员二次就业,也有领着失业保险金却在外面打工的人,所以目前我国的失业人口统计存在较大的偏差。
你如果是经济学的问题,那么可以明确回答:不想上班的人当然不算失业人口。《经济学导论》上写得清清楚楚,从定义上来说是不算的。
赞同昵称“XWYQDH99”的网友在6月12日的回答。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基础等)中有关失业率等问题的讨论中,都明确定义了,如果是主观上不想上班而导致的待业情况,不属于失业人口。另外补充一点,劳动力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放弃找工作意愿的人不属于就业者也不属于失业者,自然就不是劳动力人口了,在计算劳动参与率等时要剔除
希望在评论区反驳我的朋友(如果有)不要张口就骂人,拿出你学的经济学教材来反驳我,我会进行查证和更新。
如果正在上班但是不“想”上班,这个不算失业人口;如果没有上班,那还要看关于失业人口的概念,根据你实际情况判断。
失业人口(unemployed population)在一定年龄以上(一般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吃不得生活的苦,那就吃点学习的苦,或许能找到另一个出路。
是否想上班,这是一个人内心的活动,其他人是不知道的,旁人只能直接从你目前是否在上班来判断和得出结论,是否没找到工作单位,也即是是否失业了。
所以,只要是属于能工作的成年人年龄了,没上班就应该算作是失业人口。
以下内容均基于(广义上学经济,也就是稍微和经济沾点边的学生)都需要去学习的西方经济学思想。因为非经济学专业(狭义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已经不会再修习政治经济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了,我并不了解。
你如果是经济学的问题,那么可以明确回答:不想上班的人当然不算失业人口。《经济学导论》上写得清清楚楚,从定义上来说是不算的。
赞同昵称“XWYQDH99”的网友在6月12日的回答。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基础等)中有关失业率等问题的讨论中,都明确定义了,如果是主观上不想上班而导致的待业情况,不属于失业人口。另外补充一点,劳动力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放弃找工作意愿的人不属于就业者也不属于失业者,自然就不是劳动力人口了,在计算劳动参与率等时要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