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心!海底捞吃出塑料片,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还是质量?
理论上来说,服务和质量成正比才能让企业走得越大越强。但是一直以服务至上为宗旨的海底捞却出现了塑料片事件,一度让人怀疑海底捞是不是也无法逃避很多餐饮行业在食品质量方面的潜规则。
此事发生在7月13日,一对情侣吃海底捞,在乌鸡丸中发现塑料片,原以为是脆骨,已经吃了不少,后发现不对劲撕开细看疑似是塑料片,和海底捞反应后服务员撤下食物并在之后将整个店里的乌鸡丸全部下架,停止售卖。餐后经沟通,海底捞方提出免单,同时给予五百元海底捞券作为补偿,但郑女士和张先生拒绝了这样的补偿方案。只从服务方面来看的话,海底捞方面的态度暂时还是可以的。
7月14日,郑女士和张先生先后出现胃部痉挛和便血的情况,根据医生检查记录显示,可能有肠道出血的症状,暂无法确定病因是否与饮食有关,建议住院接受进一步观察。据两人所说,现在处于特殊时期,还是选择了回家观察。如果真的是食物质量有问题,是不是海底捞也走了下坡路,对食品的安全性不那么重视,检查不到位或选择上货商家有问题?导致塑料片横飞?
划重点!在这件事出现至今,郑女士二人多次要与海底捞公司进行直接沟通,但始终未果;不少新闻媒体也都希望能得到当地海底捞正面的回应态度,但其表示没有接受采访的权利,当记者将镜头转向总公司后,也始终没等到回应。
从这方面来看店长方面的态度可以保留,总公司这边还在让问题持续发酵,不立即像当事人和媒体做出表示,是不是有点不那么尽如人意?试着换位思考下,我们被人伤害了却迟迟等不到回音是不是会气上加气?说好的服务至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