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助教育的意义
展开全部
一、教育救助是什么意思
教育救助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不同阶段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和资金援助的制度。其特点是通过减免、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业,以提高其文化技能,最终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二、中国教育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救助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救助的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家庭的学生;国有企业特困职工家庭学生;烈士子女、孤儿;困难家庭残疾学生;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学生;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没有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子女;因受灾、疾病等导致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家庭的子女。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经市(州)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注册、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正式学籍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含县级市、农业区)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城市残疾学生)。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城镇低保特困家庭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因天灾人祸,家庭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活来源的学生;家庭困难的烈属子女及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儿;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
2.救助内容
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减免学杂费,对其中特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困家庭住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对于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资助,国务院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了中部和东部地区。据统计,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可取消学杂费达150亿元,分摊到每名中、小学生身上,分别为180元和140元。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高中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计划生学费标准,对特殊困难的学生可适当补助生活费。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目前,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如,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全国平均为每生每年2000元。
3.救助资金
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地方财力状况,分省确定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东部地区未享受中央补助的省份,其免学杂费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对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由地方承担。
教育救助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不同阶段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和资金援助的制度。其特点是通过减免、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业,以提高其文化技能,最终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二、中国教育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救助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救助的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家庭的学生;国有企业特困职工家庭学生;烈士子女、孤儿;困难家庭残疾学生;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学生;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没有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子女;因受灾、疾病等导致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家庭的子女。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经市(州)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注册、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正式学籍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含县级市、农业区)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城市残疾学生)。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城镇低保特困家庭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因天灾人祸,家庭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活来源的学生;家庭困难的烈属子女及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儿;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
2.救助内容
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减免学杂费,对其中特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困家庭住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对于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资助,国务院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了中部和东部地区。据统计,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可取消学杂费达150亿元,分摊到每名中、小学生身上,分别为180元和140元。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高中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计划生学费标准,对特殊困难的学生可适当补助生活费。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目前,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如,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全国平均为每生每年2000元。
3.救助资金
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地方财力状况,分省确定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东部地区未享受中央补助的省份,其免学杂费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对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由地方承担。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传统上我们认为捐赠就是做好事,道德高尚,但我觉得捐赠的背后其实是捐赠人一种财富观的体现。 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部分合法财富捐赠给陌生人?从使用我们合法财富的角度来说,捐赠10元与用10元来购买一个雪糕,其实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都是一种花钱...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展开全部
一、教育救助是什么意思
教育救助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不同阶段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和资金援助的制度。其特点是通过减免、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业,以提高其文化技能,最终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二、中国教育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救助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救助的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家庭的学生;国有企业特困职工家庭学生;烈士子女、孤儿;困难家庭残疾学生;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学生;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没有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子女;因受灾、疾病等导致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家庭的子女。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经市(州)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注册、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正式学籍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含县级市、农业区)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城市残疾学生)。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城镇低保特困家庭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因天灾人祸,家庭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活来源的学生;家庭困难的烈属子女及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儿;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
2.救助内容
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减免学杂费,对其中特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困家庭住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对于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资助,国务院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了中部和东部地区。据统计,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可取消学杂费达150亿元,分摊到每名中、小学生身上,分别为180元和140元。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高中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计划生学费标准,对特殊困难的学生可适当补助生活费。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目前,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如,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全国平均为每生每年2000元。
3.救助资金
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地方财力状况,分省确定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东部地区未享受中央补助的省份,其免学杂费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对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由地方承担。
好了,以上数据就是华律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关于教育救助的含义是什么相关解答,我相信每个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对教育救助的含义是什么情况一定有了更加明确深刻的了解。
教育救助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不同阶段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和资金援助的制度。其特点是通过减免、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业,以提高其文化技能,最终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二、中国教育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救助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救助的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家庭的学生;国有企业特困职工家庭学生;烈士子女、孤儿;困难家庭残疾学生;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学生;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没有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子女;因受灾、疾病等导致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家庭的子女。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经市(州)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注册、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正式学籍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含县级市、农业区)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城市残疾学生)。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城镇低保特困家庭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因天灾人祸,家庭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活来源的学生;家庭困难的烈属子女及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儿;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
2.救助内容
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减免学杂费,对其中特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困家庭住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对于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资助,国务院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了中部和东部地区。据统计,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可取消学杂费达150亿元,分摊到每名中、小学生身上,分别为180元和140元。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高中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计划生学费标准,对特殊困难的学生可适当补助生活费。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目前,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如,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全国平均为每生每年2000元。
3.救助资金
免学杂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分别为: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地方财力状况,分省确定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东部地区未享受中央补助的省份,其免学杂费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对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由地方承担。
好了,以上数据就是华律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关于教育救助的含义是什么相关解答,我相信每个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对教育救助的含义是什么情况一定有了更加明确深刻的了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教育救助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不同阶段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提供物质和资金援助的制度。其特点是通过减免、资助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业,以提高其文化技能,最终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二、中国教育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救助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救助的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家庭的学生;国有企业特困职工家庭学生;烈士子女、孤儿;困难家庭残疾学生;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学生;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没有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子女;因受灾、疾病等导致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家庭的子女。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经市(州)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注册、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正式学籍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含县级市、农业区)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城市残疾学生)。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城镇低保特困家庭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因天灾人祸,家庭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活来源的学生;家庭困难的烈属子女及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儿;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
2.救助内容
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减免学杂费,对其中特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困家庭住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对于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资助,国务院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了中部和东部地区。据统计,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可取消学杂费达150亿元,分摊到每名中、小学生身上,分别为180元和140元。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高中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计划生学费标准,对特殊困难的学生可适当补助生活费。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目前,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如,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全国平均为每生每年2000元
二、中国教育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救助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救助的对象包括:城乡低保家庭的学生;国有企业特困职工家庭学生;烈士子女、孤儿;困难家庭残疾学生;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学生;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没有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子女;因受灾、疾病等导致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家庭的子女。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经市(州)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注册、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正式学籍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含县级市、农业区)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城市残疾学生)。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救助的对象包括:城镇低保特困家庭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以及无收入来源和能力支付首次入学费用的家庭子女;因天灾人祸,家庭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活来源的学生;家庭困难的烈属子女及没有经济来源的孤儿;残疾人特困家庭子女。
2.救助内容
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减免学杂费,对其中特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对特困家庭住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对于农村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资助,国务院提出了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了中部和东部地区。据统计,全国农村中小学每年可取消学杂费达150亿元,分摊到每名中、小学生身上,分别为180元和140元。对于符合上面条件的高中教育阶段的救助对象,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计划生学费标准,对特殊困难的学生可适当补助生活费。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目前,形成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如,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全国平均为每生每年2000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首先,中国援外支出占我国财政收入和GDP比重很低,仅占财政收入的千分之几、GDP的万分之几。根据历年财政收支数据,同期中国援外支出绝对金额从60.69亿元上升至136.14亿元,增长124%,占我国GDP比重从0.038%下降到0.034%,占我国财政收入比重从0.230%下降至0.164%。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中国财政和经济的沉重负担。 如果将通货膨胀因素纳入考虑,我国援外支出增幅更小。2004—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7.63%,以人民币计算的援外支出剔除通胀因素后只增长90%。
进一步与同期我国财政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支出相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援外支出比这些项目的支出少得多,增长也慢得多,根本不足以明显挤占国内民生和发展资源。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外援助不是形式而是实际行动。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其中,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在国家财政项下支出,优惠贷款由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提供。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
有人曾作过统计,1967年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5%,1972年达51亿多元,占财政支出的6.7%,1973年更是上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
“必须承认,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经济因素考虑的很少,主要还是政治挂帅。”薛宏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国际援助领域里的位置有了显著的不同——既是受援国也是援助国,而且很多对中国的援助来自于发达国家。由此带来的一大影响是,“从西方对华援助那里,中国学到了许多对外援助的先进经验和手段。”
很快,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并于1983年初提出了“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意实效、共同发展”的思想主张,对外援助的经济意义超越了对政治利益的诉求。
很明显的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当我们还十分贫穷的时候,勒紧裤腰带向一些亚非拉贫穷朋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这既帮助了对方,客观上也对我们后来打破西方封锁、争取国际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援助所演化的政治资源,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仍经久不衰。尤其是中国耗时8年之久、牺牲66条宝贵生命、耗资近10亿元人民币才建成的坦赞铁路成为中国对非援助工程的典范,被整个非洲誉为“自由之路”、中非友谊之路。
如今,我们虽然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毕竟经过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向比较困难的一些穷朋友提供点帮助,应该说是责无旁贷。据我了解,中国政府并没有大包大揽,承担超出自身发展阶段和能力的援助义务。像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最近10年来对阿富汗的援助就是我们的10倍。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发达国家对外援助所走过的弯路,日益改进提高我们对外援助的模式、结构和质量。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累计接受国际社会无偿援助超过70亿美元,还有优惠贷款1400多亿美元,这对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很大帮助。特别是在非典肆虐、汶川地震等困难时期,国际社会向我们伸出了援手,提供了大量援助,其中包括一些穷国弱国的援助,钱虽不多,但情深意重。直到今天,中国每年依然接受超过25亿美元的外国政府援助。作为一个拥有“知恩图报”传统的文明古国,我们如果只取不予,恐怕影响的将不仅仅是我们的国际形象。
中国有句老话:“帮人就是帮己。”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是“做好事”。受援国在我们帮助下走上自主发展道路也会产生大量需求,可以反过来促进我们的出口增长,有利于我们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从政治安全上考虑,受援国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我们维护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目前的对外援助机制和方法确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进一步完善对外援助的管理和实施方式,避免出于好心却被错认为别有用心。适当场合可以向老百姓讲清楚,为什么我们要花费这么大气力搞对外援助。再比如,多吸收发达国家好的做法,鼓励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种对外援助活动,增进国内各界民众对对外援助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中国对非洲国家经济的援助是中国的传统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利益。
进一步与同期我国财政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支出相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援外支出比这些项目的支出少得多,增长也慢得多,根本不足以明显挤占国内民生和发展资源。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外援助不是形式而是实际行动。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其中,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在国家财政项下支出,优惠贷款由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提供。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
有人曾作过统计,1967年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5%,1972年达51亿多元,占财政支出的6.7%,1973年更是上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
“必须承认,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经济因素考虑的很少,主要还是政治挂帅。”薛宏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国际援助领域里的位置有了显著的不同——既是受援国也是援助国,而且很多对中国的援助来自于发达国家。由此带来的一大影响是,“从西方对华援助那里,中国学到了许多对外援助的先进经验和手段。”
很快,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并于1983年初提出了“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意实效、共同发展”的思想主张,对外援助的经济意义超越了对政治利益的诉求。
很明显的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当我们还十分贫穷的时候,勒紧裤腰带向一些亚非拉贫穷朋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这既帮助了对方,客观上也对我们后来打破西方封锁、争取国际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援助所演化的政治资源,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仍经久不衰。尤其是中国耗时8年之久、牺牲66条宝贵生命、耗资近10亿元人民币才建成的坦赞铁路成为中国对非援助工程的典范,被整个非洲誉为“自由之路”、中非友谊之路。
如今,我们虽然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毕竟经过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向比较困难的一些穷朋友提供点帮助,应该说是责无旁贷。据我了解,中国政府并没有大包大揽,承担超出自身发展阶段和能力的援助义务。像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最近10年来对阿富汗的援助就是我们的10倍。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发达国家对外援助所走过的弯路,日益改进提高我们对外援助的模式、结构和质量。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累计接受国际社会无偿援助超过70亿美元,还有优惠贷款1400多亿美元,这对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腾飞提供了很大帮助。特别是在非典肆虐、汶川地震等困难时期,国际社会向我们伸出了援手,提供了大量援助,其中包括一些穷国弱国的援助,钱虽不多,但情深意重。直到今天,中国每年依然接受超过25亿美元的外国政府援助。作为一个拥有“知恩图报”传统的文明古国,我们如果只取不予,恐怕影响的将不仅仅是我们的国际形象。
中国有句老话:“帮人就是帮己。”中国对外援助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是“做好事”。受援国在我们帮助下走上自主发展道路也会产生大量需求,可以反过来促进我们的出口增长,有利于我们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从政治安全上考虑,受援国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我们维护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目前的对外援助机制和方法确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进一步完善对外援助的管理和实施方式,避免出于好心却被错认为别有用心。适当场合可以向老百姓讲清楚,为什么我们要花费这么大气力搞对外援助。再比如,多吸收发达国家好的做法,鼓励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种对外援助活动,增进国内各界民众对对外援助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中国对非洲国家经济的援助是中国的传统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利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支教都过去三年多了,写这个回答也两年多了,重新看看感觉当初写的回答还是稚嫩,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比如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山上碰见无论认不认识都会打招呼聊天的民风,与其说那里像电影,更不如说像mv一样。这期间陆陆续续看到大家的评论和点赞,让我总时不时想起来那段日子,真的很美好呀,现在读研越来越忙,以后不知道有没有离开这钢筋水泥和程序论文的世界再去看看人间烟火,再去躺在彼此身旁看星星的机会了,生活环境变化太快,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竟有种似梦非梦的感觉,要不是这个回答还在眼前我恐怕都不确定有没有真的去过那个小村子了。当初我带的六年级孩子们,也应该是上高中了吧。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每一天都过的有意义,要去支教的朋友,好好加油,享受一段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认识一群可以发自内心欢声笑语的人,羡慕你们呀
————————————————————————
这个回答是我写在另一个关于支教的问题下的,不过我感觉也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所以我做了些改动以后转了过来
原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846920/answer/153376554
任何事有没有意义要看你怎么做,所谓事在人为,直接说某件事有没有意义是不妥当的
——————————自我介绍——————————
性别:男
年龄:20(1997)
坐标:北京某大学
————————有理想的分割线————————
引子
去年(2016)暑假,大一结束后的我怀抱着对光辉的支教大哥哥的形象的崇拜以及对倾注丞相心血的古蜀国的向往,报名了大学生支教组织“微光支教”,来到四川境内大山深处,进行了为期三个星期的暑期支教
那是我到现在为止最美好的三个星期
出发前,我也想过,三个星期,能做什么呢,能教给孩子什么呢,三个星期,我还没等了解完孩子们的各种情况,可能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孩子们哭天喊地,外加我自己老泪纵横,过后此生再难相见,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我可以回答:过程即意义
这篇文章其实是浓缩了我之前记录的支教经历,添加了现在的感悟,边讲边解,如果想了解更多或对支教有兴趣请参见文末
一、目的
报名支教其实有很多目的,除了建设社会主义和到川蜀大地看一看以外,想找一个真正需要能力和心血的事来锻炼自己、和在上小学的孩子们交流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等等,都是目的,目的很多,但都很正经,没有任何有些人想象的那种目的。
我不说我支教全是为了孩子全是为了让社会更美好之类的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使我说也没人信,所以支教中一定也有我想要的东西,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让双方乃至多方都有益的活动。
现在社会上对短期支教的态度很不统一,而且感觉反对者在占上风,我不否认他们中有些人说的是真的,但是那不是支教本身的问题,是监管、组织、选拔、培训、甚至社会风气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想的是怎样在这些环节加以优化,来最终提升支教的水平,而不是直接反对支教,难道我们应该因为一件本来美好的事有瑕疵、不成熟就放弃掉整件事吗,这难道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做事态度吗?
————————————————————————
这个回答是我写在另一个关于支教的问题下的,不过我感觉也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所以我做了些改动以后转了过来
原问题: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846920/answer/153376554
任何事有没有意义要看你怎么做,所谓事在人为,直接说某件事有没有意义是不妥当的
——————————自我介绍——————————
性别:男
年龄:20(1997)
坐标:北京某大学
————————有理想的分割线————————
引子
去年(2016)暑假,大一结束后的我怀抱着对光辉的支教大哥哥的形象的崇拜以及对倾注丞相心血的古蜀国的向往,报名了大学生支教组织“微光支教”,来到四川境内大山深处,进行了为期三个星期的暑期支教
那是我到现在为止最美好的三个星期
出发前,我也想过,三个星期,能做什么呢,能教给孩子什么呢,三个星期,我还没等了解完孩子们的各种情况,可能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孩子们哭天喊地,外加我自己老泪纵横,过后此生再难相见,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我可以回答:过程即意义
这篇文章其实是浓缩了我之前记录的支教经历,添加了现在的感悟,边讲边解,如果想了解更多或对支教有兴趣请参见文末
一、目的
报名支教其实有很多目的,除了建设社会主义和到川蜀大地看一看以外,想找一个真正需要能力和心血的事来锻炼自己、和在上小学的孩子们交流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等等,都是目的,目的很多,但都很正经,没有任何有些人想象的那种目的。
我不说我支教全是为了孩子全是为了让社会更美好之类的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使我说也没人信,所以支教中一定也有我想要的东西,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让双方乃至多方都有益的活动。
现在社会上对短期支教的态度很不统一,而且感觉反对者在占上风,我不否认他们中有些人说的是真的,但是那不是支教本身的问题,是监管、组织、选拔、培训、甚至社会风气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想的是怎样在这些环节加以优化,来最终提升支教的水平,而不是直接反对支教,难道我们应该因为一件本来美好的事有瑕疵、不成熟就放弃掉整件事吗,这难道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做事态度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