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桑地亚哥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老人。小说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他曾有过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称羡的“冠军”。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仿佛他已一无所有。
但这部小说并不是一部情绪灰暗的失败主义或虚无主义的作品。尽管他已年迈力衰、饱经沧桑,岁月和命运几乎夺去了一切,但他还有胜利的冲动与渴望。他对棒球比赛的热衷与关切、他对自己“冠军”过去的回忆,特别是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其梦境中的屡屡出现,与他充满失败的现实命运恰成对照。可以说,在他的精神深处,又有着另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着成为雄狮、成为王者,成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胜者的冲动与梦想。因此他“不自量力”地远航出海了。
桑地亚哥,这个孤独的、失败的,但又有着胜利者冲动和坚强意志的老人进入了大海。毫无疑问,这将是两个世界的相遇与搏斗。一个孤独、破败,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精神世界的苍老的生命,在与地球上最为狂暴的自然展开着惊心动魄的较量。日月星辰和浩瀚无边的大海,构成了这场较量壮阔辉煌的空间背景。桑地亚哥热爱着大海。因此,他总将大海视为女人。在他的心目中,“海洋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大海的“残暴”。所以我以为,他将大海视为女人,还有着另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对大海男性一般的征服欲望。他与大海、与大马林鱼以及鲨鱼的殊死搏斗,正是这种征服的具体体现。
海上的桑地亚哥又一次突显出他的孤独、失败但又决不服输的性格与命运。仿佛他的一生,都在这次捕猎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他在大海中自言自语,体验着深切的无助与孤独。他在与大鱼的搏斗中鲜血崩流、伤痕累累,还要与自己的饥饿、困乏,以及受伤与抽筋的肢体进行着自我搏斗。但正如他所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做一个渔夫,正是他“生来该干的行当”。他将一切都理解为自己必然承担的宿命。因此他靠自己的意志,最终杀死了大鱼,取得了胜利。
但他还是失败了。他在最后,只剩下了大鱼的残骸。而在精神的层面上,他却仍是胜利者。他和那条大马林鱼一样,即使遭到彻底的“毁灭”,只剩下尸骨,可仍然没有被“打败”。就是这样,海明威把现实人生的失败与苦厄转换与升华成精神的凯旋,并且给予了圣徒般的赞美。
桑地亚哥确实像圣徒。他在窝棚中悬挂的耶稣圣心图和科夫莱圣母图。他在搏斗中的祈祷。他和耶稣的门徒圣彼得所共有的渔夫身份。特别是他自始至终忍受痛楚的坚韧,他在上岸以后扛着桅杆的屡仆屡起,以及他在作品的最后“拉起毯子,盖住两肩,然后裹住了背部和双腿,两臂伸得笔直,手掌向上”这样的耶稣受难般的庄严形象,都显示出作家所刻意塑造的圣者气质。所以有学者指出“圣人般的桑地亚哥”的“头上几乎围绕着圣洁的光圈”,作品也因此具有了“宗教的或神秘的涵义”,〔3〕“是一首宗教诗”。〔4〕
可是毕竟,桑地亚哥并不是圣徒。他甚至“并不笃信宗教”。他的鲜明强烈的圣徒气质也许只是暗合,只是作家所刻意赋予的。〔5〕在他的世界中,有着那么多凡俗而又美好的事物。或者说,桑地亚哥的世界虽然孤独,但却并不自闭。他与人们,与他周围小小的渔村世界,甚至与广阔辽远的现代世界,均都息息相关。他与渔民、与那个名叫马诺林的孩子和睦相处并且深受他的爱戴。他在海上念念不忘的就是孩子。而他对报纸和收音机这样的现代事物,同样充满了喜爱与好奇。这是因为通过它们,他能够关注棒球比赛的信息。对桑地亚哥而言,关注孩子意味着关注未来,而关注棒球比赛,不仅寄托和呼应着他打败对手、渴望胜利的内在冲动,而且还喻示着他与更加广阔和更加现代的外部世界的精神联系。
就是这样,海明威不仅刻画了桑地亚哥的精神与性格世界,还很充分地展现了这样的世界与大自然的世界(海洋、海鸟、大马林鱼、鲨鱼,以及日月星辰)、作为小型社会的渔村世界(渔民、孩子)、更加广阔的现代世界(棒球比赛)和充满希望的未来世界(孩子),以及超越凡俗的神圣世界(他的祈祷和他的受难般的圣者形象)的精神联系,而这样的联系,无疑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精神与性格世界。桑地亚哥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广阔、辉煌、博大与深邃!我想,这正是《老人与海》这部篇幅不长、情节简单的小说具有永远的艺术魅力的基本原因。
当然,《老人与海》的叙事艺术无疑是相当杰出的。一方面,它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又一次极为成功的体现。他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曾经说过:“《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但他“总是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6〕在它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深藏着我们前面所阐述的那样丰富而又博大的世界;另一方面,它像诗篇,像是一曲交织着沉郁、苦难、昂扬与庄严,甚至也不无明丽与柔情的气魄宏伟的交响曲。它从桑地亚哥的孤独与失败开始写起,依次书写他在出海之前与小男孩的交往、他的扬帆出海、他与大马林鱼及鲨鱼的搏斗、他的失败的返航,最后复归于他庄严的梦境。叙事从容不迫,有着“瀑布般倾泻的豪华、庄严的抒情段落,而节奏正表现在它的抑扬顿挫里”。〔7〕它的语言丰富多彩,不仅雅致冷峻、简洁有力,而且色彩鲜明,具有庄严伟岸的艺术风格。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应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它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它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与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海明威选用了简单的词汇,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句间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朴素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初读起来十分简单明了,但是细究下去,会发现简单的故事具有难以穷尽的内涵,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下面谈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结构
海明威是以简洁凝练而著称的作家,他的《老人与海》在结构艺术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剪裁、布局和节奏的处理上。
1、 纵式结构
海明威生活阅历很广,他晚年长期居住在古巴海滨,非常热爱海,热爱捕鱼,热爱那里的渔民,因而非常熟悉职业渔夫的生活。他为了让充分表达这份感情,在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进行了精心的剪裁。他曾这样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部一千多页的巨著,可以将渔村的每一个人都写进去,把他们如何谋生、出生、受教育和养儿育女的过程全部都写进去。”① 但他没有这样写,他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老人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曼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他笔下“硬汉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另一方面,很好的体现了他创作的冰山原则,让读者领会到八分之一的故事描绘所暗示的潜台词原来海明威所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人为之人,其意义就在于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勇于拚杀,蔑视痛苦和死亡。“人们处处都在为幸福,为值得人们追求的生活而斗争。他们不一定能够胜利,他们必须经历不幸和挫折,但是正象这个老人一样:一个有能力取得日常功绩和知道如何夺取胜利的人,在遭到最严重的挫折之后是不会失望的,他不悲观失望,而是继续斗争。”②
2、 轮辐式的布局
小说的全部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一老人从海上归来为引子,让周围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交代了他们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曼诺林;一对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敬他,但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打渔人;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老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人物群体中,相比之下,他与众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很乐观,心胸开阔,是个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纯朴的古巴渔民。整个布局就是这样,围绕老人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生活图画――这里有陆地也有海洋、有蓝天也有白天、有老人也有小孩、有孤独也有欢聚、有斗争也有和平、有穷有富、有爱有恨。从这样的布局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老人的生活环境,而且充分把握了老人的性格特征。因为每次联系、交锋和冲突,都是性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和充分展示,这就为塑造老人这一真实的、感人的、鲜活的形象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这种轮辐式结构还能产生线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3、 缓急相间的节奏感
海明威在论述节奏时曾这样说:“书启动时比较慢,可是逐渐加快节奏,快得让人受不了,我总是让情绪高涨到让读者难以忍受,然后稳定下来,免得还要给他们准备氧气棚”③
这篇小说给人的节奏感就是这样,故事开始给我们交代老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时,娓娓道来,速度比较缓慢,随着老人航海的进程,速度也逐渐加快着,当老人与马林鱼、鲨鱼正面交锋时,速度之快达到了极点。特别是鱼在不断的挣扎,起伏波动,鲨鱼在猛烈的进攻,老人很疲惫的情况下,读者情绪高涨,紧紧的替老人捏一把汗。等到鱼略有平静,老人就趁机喘几口气放松一下,搏斗再一开始,又紧张起来,直到鱼彻底被赶走,老人空舟而归时,一切才又慢慢恢复了平静。这种起伏式的节奏,突出了主人公的艰难境遇,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 艺术手法
海明威在评价他的《老人与海》时说:“……这不是一篇短篇小说,也不是一篇中篇小说。”④ 言下之意是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巨著,这就是说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为了充分的表达作品的内容,海明威在做《老人与海》的艺术处理时,除了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外, 还特别讲求丰富,他用那繁丰的艺术手法建造了一座美丽的百花园,栽种着各种名花异葩,让我们尽情饱览这一切。
1、 完美的照应。《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就是这样,在时间、地点、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应关系,有头有尾,产生一种完满的美感。这种首尾完全相呼应的照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他引导人们去思考:一去一回都是黎明,地点依然是小茅棚,人物依旧是老人和孩子,用具还是那些捕鱼的工具,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惊奇的变化,但这里已经蕴藏了不同的内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擞,充满信心;孩子为老人担心、祈祷、祝福;老人的工具是完好的;小茅棚在老人的心目中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归来后,老人已经疲惫不堪,面临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全面崩溃;孩子为老人的受伤而哭泣,为老人的归来而欢乐,为将来能继续跟老人学习本领而庆幸;老人用作战斗武器的捕鱼工具已残缺不全;小茅屋此时成了老人衷心向往的处所。可见前后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大变化。使用这样的照应头绪清晰,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集中的把握,整体感很强。
2、 引人的悬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84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85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倒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就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老人第85天捕到了一条特大鱼,不过最后又失去了;他的信心就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诀窍就是对付鱼的一切有利办法;他的“古怪”表现在他那坚毅不可战胜的倔强性格上,悬念随着情节的发展消失了,我们对作品的总体精神也得以了解,这就使悬念设置的艺术效果。
3、 巧妙的暗示。在展现老人的形象时,作者就用了极为简练的白描手法,对老人的外形作了大致勾勒:“老头儿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因为老在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都留下了皱痕很深的伤疤,但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 那些疤痕年深日久,变得象没有鱼的沙漠里腐蚀的地方一样了。”“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这就是老人的青春之貌。书中虽然没有写出老件轻时的快乐生活,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得出,这在描绘老人屋内陈设时已作暗示“……在用带有硬纤维质的‘海鸟类’的叶子按平了交叠着砌成的褐色的墙上,有一幅彩色的圣心节图,还有一幅柯布雷圣母图,这都是他老婆的遣物。过去墙上曾经悬挂一幅他老婆的彩色照像,他看见了就觉得凄凉,因此他把它拿下了,放在屋角架上他的一件干净衬衫下面。”这就暗示给我们老人过去的一切:他曾有一个有美丽漂亮的妻子,他的妻子信仰宗教,他们彼此相亲相爱,那样幸福和美满,也许生活还很浪漫。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子过早地离开了他,什么原因呢?书中写到老人的日常用品时说:除了一张订,一张饭桌,一把椅子外,就剩一条旧军毯了。旧军毯是战争的产物,这就使人想到在那残酷的战争岁月,老人年轻时可能去打过仗,参加过战争,这也许是战争给他的纪念品,他的幸福生活也许是因为战争而被葬送了。尽管书中没有正面描写爱情、战争,但我们可以想到这些,这不有不说是暗示的作用。
4、 强烈的对比。老人的性格威力就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马林鱼――斗鲨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示出来的。大马林鱼、凶鲨它们强壮有力,是海中的无敌将领,毫无畏惧,为所欲为;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而临这样的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这种威力不能不让人赞叹。这种以弱对强的斗争,能够强化矛盾的冲突,更鲜明地突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层次(坚强)。
5、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海明威在作品中很少直接抒情,常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老人内心感受全部倾注在不断变化的景物描写上。从总体方面来看:太阳的每次升落都与老人情绪的变化相谐调,与老人捕鱼之进展相巧合。黎明,鱼蠢蠢欲动,老人充满信心等待着;正午,鱼开始剧烈挣扎,老人处于情绪十分紧张的状况;傍晚,鱼稍稍安静,老人也得以歇息。这种描绘不露痕迹,情随景自然变化。从具体的细节来看,触景生情。如,“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减退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这是一段否定式的景物描写,看似无景,实则有景,老人多么想看到这一切啊,他太孤独了,可他什么也没有看到,因而情中生景。
6、绘画和摄影手法的运用。《老人与海》的色彩以暗淡为主,这与它那悲壮的主题是一致的。作者呈现给我们的这幅油画,以大海之色――黑魆魆、深黑、深蓝为底色,有深度的阴影之感,以突出聚光作用,使主要形象鲜明夺目,产生一种立体感;同时选择了对比强烈的白云、雪峰来与大海遥遥相对,色彩明亮,产生了醒目感;选择了富有生气的绿色海岸,淡青色的小山做大海的边线,产生了柔美之感;选择了色彩斑斓的光柱做大海的中心色彩,反光作用强烈,整个画面顿时明亮起来,深色转为中间色,产生了活泼明快之感;加上月亮的倒影、鸟儿的飞翔、老鹰的盘旋,构成了一幅脱俗的捕鱼图,也与老人捕鱼的艰难格调形成了和谐的统一,起到了渲染的作用,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显示出老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性格特征。
另外,《老人与海》产生的视觉形象,画面感很强,这与作者应用部分电影化手法是分不开的。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特写镜头,对帆和老人的面部做了展示。近景在老人下鱼食的细节上体现最为充分:“一个鱼食送下四十英寸的深处,第二个鱼食送下七十五英寸的深处,第三个和第四个鱼使分别送到了大海下面一百英寸和一百二十五英寸的地方去了”。一个一个放钓丝的动作那么仔细、真切。远景展示了整个画面,即一幅航海捕鱼图。《老人与海》中的内心独白代替了对话。由于老人一个人孤单出海,所以只有自言自语。正如电影中的画外音的效果。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在这里也得以恰当的运用,表现在老人非常疲倦时,为了使自己增加信心,回想起年轻时与一个力气最大的黑人码头脚夫在一家酒馆里比赛掰手腕胜利的情景。这种剪接自然妥贴,他有存在的前提:这就是他左手抽筋、右手受伤的情况下,他想起了比赛,很符合老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是合情合理的。这就使的故事做到了连贯和统一,而且也加大了容量。
三、 蕴含深层内涵
1、 通过作品中展现的老人的精神与命运,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海明威巧妙的把这一主题镶嵌在故事情节中,使他想表达的主题升华到了更高的象征地位,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读者的审美感同时也得到了升华。
2、 解读《老人与海》,体会海明威人与自然的观念,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自然法则是人类力量不可抗拒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能征服自然。
但这部小说并不是一部情绪灰暗的失败主义或虚无主义的作品。尽管他已年迈力衰、饱经沧桑,岁月和命运几乎夺去了一切,但他还有胜利的冲动与渴望。他对棒球比赛的热衷与关切、他对自己“冠军”过去的回忆,特别是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其梦境中的屡屡出现,与他充满失败的现实命运恰成对照。可以说,在他的精神深处,又有着另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着成为雄狮、成为王者,成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胜者的冲动与梦想。因此他“不自量力”地远航出海了。
桑地亚哥,这个孤独的、失败的,但又有着胜利者冲动和坚强意志的老人进入了大海。毫无疑问,这将是两个世界的相遇与搏斗。一个孤独、破败,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精神世界的苍老的生命,在与地球上最为狂暴的自然展开着惊心动魄的较量。日月星辰和浩瀚无边的大海,构成了这场较量壮阔辉煌的空间背景。桑地亚哥热爱着大海。因此,他总将大海视为女人。在他的心目中,“海洋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大海的“残暴”。所以我以为,他将大海视为女人,还有着另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对大海男性一般的征服欲望。他与大海、与大马林鱼以及鲨鱼的殊死搏斗,正是这种征服的具体体现。
海上的桑地亚哥又一次突显出他的孤独、失败但又决不服输的性格与命运。仿佛他的一生,都在这次捕猎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他在大海中自言自语,体验着深切的无助与孤独。他在与大鱼的搏斗中鲜血崩流、伤痕累累,还要与自己的饥饿、困乏,以及受伤与抽筋的肢体进行着自我搏斗。但正如他所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做一个渔夫,正是他“生来该干的行当”。他将一切都理解为自己必然承担的宿命。因此他靠自己的意志,最终杀死了大鱼,取得了胜利。
但他还是失败了。他在最后,只剩下了大鱼的残骸。而在精神的层面上,他却仍是胜利者。他和那条大马林鱼一样,即使遭到彻底的“毁灭”,只剩下尸骨,可仍然没有被“打败”。就是这样,海明威把现实人生的失败与苦厄转换与升华成精神的凯旋,并且给予了圣徒般的赞美。
桑地亚哥确实像圣徒。他在窝棚中悬挂的耶稣圣心图和科夫莱圣母图。他在搏斗中的祈祷。他和耶稣的门徒圣彼得所共有的渔夫身份。特别是他自始至终忍受痛楚的坚韧,他在上岸以后扛着桅杆的屡仆屡起,以及他在作品的最后“拉起毯子,盖住两肩,然后裹住了背部和双腿,两臂伸得笔直,手掌向上”这样的耶稣受难般的庄严形象,都显示出作家所刻意塑造的圣者气质。所以有学者指出“圣人般的桑地亚哥”的“头上几乎围绕着圣洁的光圈”,作品也因此具有了“宗教的或神秘的涵义”,〔3〕“是一首宗教诗”。〔4〕
可是毕竟,桑地亚哥并不是圣徒。他甚至“并不笃信宗教”。他的鲜明强烈的圣徒气质也许只是暗合,只是作家所刻意赋予的。〔5〕在他的世界中,有着那么多凡俗而又美好的事物。或者说,桑地亚哥的世界虽然孤独,但却并不自闭。他与人们,与他周围小小的渔村世界,甚至与广阔辽远的现代世界,均都息息相关。他与渔民、与那个名叫马诺林的孩子和睦相处并且深受他的爱戴。他在海上念念不忘的就是孩子。而他对报纸和收音机这样的现代事物,同样充满了喜爱与好奇。这是因为通过它们,他能够关注棒球比赛的信息。对桑地亚哥而言,关注孩子意味着关注未来,而关注棒球比赛,不仅寄托和呼应着他打败对手、渴望胜利的内在冲动,而且还喻示着他与更加广阔和更加现代的外部世界的精神联系。
就是这样,海明威不仅刻画了桑地亚哥的精神与性格世界,还很充分地展现了这样的世界与大自然的世界(海洋、海鸟、大马林鱼、鲨鱼,以及日月星辰)、作为小型社会的渔村世界(渔民、孩子)、更加广阔的现代世界(棒球比赛)和充满希望的未来世界(孩子),以及超越凡俗的神圣世界(他的祈祷和他的受难般的圣者形象)的精神联系,而这样的联系,无疑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精神与性格世界。桑地亚哥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广阔、辉煌、博大与深邃!我想,这正是《老人与海》这部篇幅不长、情节简单的小说具有永远的艺术魅力的基本原因。
当然,《老人与海》的叙事艺术无疑是相当杰出的。一方面,它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又一次极为成功的体现。他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曾经说过:“《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但他“总是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6〕在它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深藏着我们前面所阐述的那样丰富而又博大的世界;另一方面,它像诗篇,像是一曲交织着沉郁、苦难、昂扬与庄严,甚至也不无明丽与柔情的气魄宏伟的交响曲。它从桑地亚哥的孤独与失败开始写起,依次书写他在出海之前与小男孩的交往、他的扬帆出海、他与大马林鱼及鲨鱼的搏斗、他的失败的返航,最后复归于他庄严的梦境。叙事从容不迫,有着“瀑布般倾泻的豪华、庄严的抒情段落,而节奏正表现在它的抑扬顿挫里”。〔7〕它的语言丰富多彩,不仅雅致冷峻、简洁有力,而且色彩鲜明,具有庄严伟岸的艺术风格。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应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它再次向人们证实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卓越的功绩。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它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与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老人与海》的内容很简单,海明威选用了简单的词汇,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句间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朴素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初读起来十分简单明了,但是细究下去,会发现简单的故事具有难以穷尽的内涵,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下面谈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结构
海明威是以简洁凝练而著称的作家,他的《老人与海》在结构艺术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剪裁、布局和节奏的处理上。
1、 纵式结构
海明威生活阅历很广,他晚年长期居住在古巴海滨,非常热爱海,热爱捕鱼,热爱那里的渔民,因而非常熟悉职业渔夫的生活。他为了让充分表达这份感情,在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进行了精心的剪裁。他曾这样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部一千多页的巨著,可以将渔村的每一个人都写进去,把他们如何谋生、出生、受教育和养儿育女的过程全部都写进去。”① 但他没有这样写,他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老人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曼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他笔下“硬汉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另一方面,很好的体现了他创作的冰山原则,让读者领会到八分之一的故事描绘所暗示的潜台词原来海明威所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人为之人,其意义就在于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勇于拚杀,蔑视痛苦和死亡。“人们处处都在为幸福,为值得人们追求的生活而斗争。他们不一定能够胜利,他们必须经历不幸和挫折,但是正象这个老人一样:一个有能力取得日常功绩和知道如何夺取胜利的人,在遭到最严重的挫折之后是不会失望的,他不悲观失望,而是继续斗争。”②
2、 轮辐式的布局
小说的全部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一老人从海上归来为引子,让周围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交代了他们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曼诺林;一对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敬他,但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打渔人;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老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人物群体中,相比之下,他与众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很乐观,心胸开阔,是个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纯朴的古巴渔民。整个布局就是这样,围绕老人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生活图画――这里有陆地也有海洋、有蓝天也有白天、有老人也有小孩、有孤独也有欢聚、有斗争也有和平、有穷有富、有爱有恨。从这样的布局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老人的生活环境,而且充分把握了老人的性格特征。因为每次联系、交锋和冲突,都是性格特征的重要表现和充分展示,这就为塑造老人这一真实的、感人的、鲜活的形象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这种轮辐式结构还能产生线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3、 缓急相间的节奏感
海明威在论述节奏时曾这样说:“书启动时比较慢,可是逐渐加快节奏,快得让人受不了,我总是让情绪高涨到让读者难以忍受,然后稳定下来,免得还要给他们准备氧气棚”③
这篇小说给人的节奏感就是这样,故事开始给我们交代老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时,娓娓道来,速度比较缓慢,随着老人航海的进程,速度也逐渐加快着,当老人与马林鱼、鲨鱼正面交锋时,速度之快达到了极点。特别是鱼在不断的挣扎,起伏波动,鲨鱼在猛烈的进攻,老人很疲惫的情况下,读者情绪高涨,紧紧的替老人捏一把汗。等到鱼略有平静,老人就趁机喘几口气放松一下,搏斗再一开始,又紧张起来,直到鱼彻底被赶走,老人空舟而归时,一切才又慢慢恢复了平静。这种起伏式的节奏,突出了主人公的艰难境遇,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 艺术手法
海明威在评价他的《老人与海》时说:“……这不是一篇短篇小说,也不是一篇中篇小说。”④ 言下之意是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巨著,这就是说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为了充分的表达作品的内容,海明威在做《老人与海》的艺术处理时,除了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外, 还特别讲求丰富,他用那繁丰的艺术手法建造了一座美丽的百花园,栽种着各种名花异葩,让我们尽情饱览这一切。
1、 完美的照应。《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就是这样,在时间、地点、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应关系,有头有尾,产生一种完满的美感。这种首尾完全相呼应的照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他引导人们去思考:一去一回都是黎明,地点依然是小茅棚,人物依旧是老人和孩子,用具还是那些捕鱼的工具,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惊奇的变化,但这里已经蕴藏了不同的内容:出海前老人精神抖擞,充满信心;孩子为老人担心、祈祷、祝福;老人的工具是完好的;小茅棚在老人的心目中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归来后,老人已经疲惫不堪,面临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全面崩溃;孩子为老人的受伤而哭泣,为老人的归来而欢乐,为将来能继续跟老人学习本领而庆幸;老人用作战斗武器的捕鱼工具已残缺不全;小茅屋此时成了老人衷心向往的处所。可见前后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大变化。使用这样的照应头绪清晰,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集中的把握,整体感很强。
2、 引人的悬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84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85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倒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就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老人第85天捕到了一条特大鱼,不过最后又失去了;他的信心就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诀窍就是对付鱼的一切有利办法;他的“古怪”表现在他那坚毅不可战胜的倔强性格上,悬念随着情节的发展消失了,我们对作品的总体精神也得以了解,这就使悬念设置的艺术效果。
3、 巧妙的暗示。在展现老人的形象时,作者就用了极为简练的白描手法,对老人的外形作了大致勾勒:“老头儿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因为老在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都留下了皱痕很深的伤疤,但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 那些疤痕年深日久,变得象没有鱼的沙漠里腐蚀的地方一样了。”“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这就是老人的青春之貌。书中虽然没有写出老件轻时的快乐生活,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得出,这在描绘老人屋内陈设时已作暗示“……在用带有硬纤维质的‘海鸟类’的叶子按平了交叠着砌成的褐色的墙上,有一幅彩色的圣心节图,还有一幅柯布雷圣母图,这都是他老婆的遣物。过去墙上曾经悬挂一幅他老婆的彩色照像,他看见了就觉得凄凉,因此他把它拿下了,放在屋角架上他的一件干净衬衫下面。”这就暗示给我们老人过去的一切:他曾有一个有美丽漂亮的妻子,他的妻子信仰宗教,他们彼此相亲相爱,那样幸福和美满,也许生活还很浪漫。但不幸的是他的妻子过早地离开了他,什么原因呢?书中写到老人的日常用品时说:除了一张订,一张饭桌,一把椅子外,就剩一条旧军毯了。旧军毯是战争的产物,这就使人想到在那残酷的战争岁月,老人年轻时可能去打过仗,参加过战争,这也许是战争给他的纪念品,他的幸福生活也许是因为战争而被葬送了。尽管书中没有正面描写爱情、战争,但我们可以想到这些,这不有不说是暗示的作用。
4、 强烈的对比。老人的性格威力就是在不懈地出海――捕大马林鱼――斗鲨等一系列冲突中逐渐显示出来的。大马林鱼、凶鲨它们强壮有力,是海中的无敌将领,毫无畏惧,为所欲为;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而临这样的强大的敌手,展开交锋和冲突是非常激烈的,老人能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这种威力不能不让人赞叹。这种以弱对强的斗争,能够强化矛盾的冲突,更鲜明地突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层次(坚强)。
5、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海明威在作品中很少直接抒情,常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老人内心感受全部倾注在不断变化的景物描写上。从总体方面来看:太阳的每次升落都与老人情绪的变化相谐调,与老人捕鱼之进展相巧合。黎明,鱼蠢蠢欲动,老人充满信心等待着;正午,鱼开始剧烈挣扎,老人处于情绪十分紧张的状况;傍晚,鱼稍稍安静,老人也得以歇息。这种描绘不露痕迹,情随景自然变化。从具体的细节来看,触景生情。如,“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减退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这是一段否定式的景物描写,看似无景,实则有景,老人多么想看到这一切啊,他太孤独了,可他什么也没有看到,因而情中生景。
6、绘画和摄影手法的运用。《老人与海》的色彩以暗淡为主,这与它那悲壮的主题是一致的。作者呈现给我们的这幅油画,以大海之色――黑魆魆、深黑、深蓝为底色,有深度的阴影之感,以突出聚光作用,使主要形象鲜明夺目,产生一种立体感;同时选择了对比强烈的白云、雪峰来与大海遥遥相对,色彩明亮,产生了醒目感;选择了富有生气的绿色海岸,淡青色的小山做大海的边线,产生了柔美之感;选择了色彩斑斓的光柱做大海的中心色彩,反光作用强烈,整个画面顿时明亮起来,深色转为中间色,产生了活泼明快之感;加上月亮的倒影、鸟儿的飞翔、老鹰的盘旋,构成了一幅脱俗的捕鱼图,也与老人捕鱼的艰难格调形成了和谐的统一,起到了渲染的作用,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显示出老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性格特征。
另外,《老人与海》产生的视觉形象,画面感很强,这与作者应用部分电影化手法是分不开的。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特写镜头,对帆和老人的面部做了展示。近景在老人下鱼食的细节上体现最为充分:“一个鱼食送下四十英寸的深处,第二个鱼食送下七十五英寸的深处,第三个和第四个鱼使分别送到了大海下面一百英寸和一百二十五英寸的地方去了”。一个一个放钓丝的动作那么仔细、真切。远景展示了整个画面,即一幅航海捕鱼图。《老人与海》中的内心独白代替了对话。由于老人一个人孤单出海,所以只有自言自语。正如电影中的画外音的效果。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在这里也得以恰当的运用,表现在老人非常疲倦时,为了使自己增加信心,回想起年轻时与一个力气最大的黑人码头脚夫在一家酒馆里比赛掰手腕胜利的情景。这种剪接自然妥贴,他有存在的前提:这就是他左手抽筋、右手受伤的情况下,他想起了比赛,很符合老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是合情合理的。这就使的故事做到了连贯和统一,而且也加大了容量。
三、 蕴含深层内涵
1、 通过作品中展现的老人的精神与命运,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海明威巧妙的把这一主题镶嵌在故事情节中,使他想表达的主题升华到了更高的象征地位,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读者的审美感同时也得到了升华。
2、 解读《老人与海》,体会海明威人与自然的观念,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自然法则是人类力量不可抗拒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能征服自然。
展开全部
桑地亚哥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老人。小说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他曾有过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称羡的“冠军”。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仿佛他已一无所有。
但这部小说并不是一部情绪灰暗的失败主义或虚无主义的作品。尽管他已年迈力衰、饱经沧桑,岁月和命运几乎夺去了一切,但他还有胜利的冲动与渴望。他对棒球比赛的热衷与关切、他对自己“冠军”过去的回忆,特别是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其梦境中的屡屡出现,与他充满失败的现实命运恰成对照。可以说,在他的精神深处,又有着另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着成为雄狮、成为王者,成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胜者的冲动与梦想。因此他“不自量力”地远航出海了。
但这部小说并不是一部情绪灰暗的失败主义或虚无主义的作品。尽管他已年迈力衰、饱经沧桑,岁月和命运几乎夺去了一切,但他还有胜利的冲动与渴望。他对棒球比赛的热衷与关切、他对自己“冠军”过去的回忆,特别是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其梦境中的屡屡出现,与他充满失败的现实命运恰成对照。可以说,在他的精神深处,又有着另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着成为雄狮、成为王者,成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胜者的冲动与梦想。因此他“不自量力”地远航出海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通过作品中展现的老人的精神与命运,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海明威巧妙的把这一主题镶嵌在故事情节中,使他想表达的主题升华到了更高的象征地位,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读者的审美感同时也得到了升华。
2、 解读《老人与海》,体会海明威人与自然的观念,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自然法则是人类力量不可抗拒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能征服自然。
2、 解读《老人与海》,体会海明威人与自然的观念,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自然法则是人类力量不可抗拒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能征服自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