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朝灭亡后,其族人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第一类,以纣王儿子禄夫为首的被允许继续留在商朝首都生活;后裔被分封到宋国、卫国。
第二类,以箕子为首的商朝遗老遗少,向东到了朝鲜附近,和当地土著建立了箕子候国;
第三类,继续抵抗,最终被灭;
第四类,商朝灭亡前跟随太师疵,少师疆等人投奔周朝。
下面详细介绍几类人最终的归宿。
一、继续在周朝生活的殷商遗民
这部分人分为两类,一类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另一类融入了周朝。
第一类:殷商灭亡后,周武王为了安抚这些商族遗民,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并把商的余民全部分给了武庚。同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3 个防区,分别由自己的弟弟管叔鲜(东卫)、蔡叔度(西鄘)、霍叔处(北邶)统治,以监视武庚,号称“三监”。
《史记,周本纪四》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后来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成王,管叔鲜、蔡叔度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旦用了三年时间平地了叛乱。然后用微子开代替管理殷商的后代,把他们封在宋国。把大部分殷商遗民封给武王的小弟弟卫康叔,建立卫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卫国国君是周人,只有一部分子民是殷商后代。宋国从国君到百姓都是殷商后代。后宋于前286年亡于齐,卫于前209年亡于秦。
《史记,周本纪四》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後,国於宋。颇收殷馀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
第二类:跟随太师疵,少师疆等人投奔周朝,这是商朝一些负责祭祀和乐器的人,这部分人消失在了历史中,应该是和周人融合在了一起。
二、不愿意接受周朝统治的殷商遗民
这部分人也分为两类,一类在华夏以外建立了侯国,另一类继续抵抗被周消灭。
第一类:和周关系较为密切商朝元老,如箕子带领一行商朝遗老从今胶州湾渡海,奔向与商有一定族缘关系的朝鲜,创立了箕氏侯国。同去的有殷商贵族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后武王封其为朝鲜候。西汉时亡国。
第二类:继续抵抗,直至战死,有部分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被杀死。据记载商朝灭亡后,还有90多家商朝诸侯不愿意投降,被周陆续剿灭,斩首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