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美学观点有哪些

 我来答
情感语录小灵通

2020-11-16 · TA获得超过28.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299万
展开全部
柏拉图运用“三种床”的例子,说明诗歌与其他的艺术都只是摹仿实际事物的影像,“床”的理念才是真的存在,木匠制造实物床是摹仿床的理念,是它的比较暗淡的阴影,而艺术的床不是理念影像的影像,真实程度最低,是属于世界和认识结构序列中最低级的部分,原因是“它只是触及或把握了对象事物的一小部分,而且还是呈现的形象的一个部分。”

2、艺术与灵魂

柏拉图认为艺术只是摹仿感觉与情欲。

柏拉图在论述艺术与灵魂的能力的关系时,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只是摹仿灵魂中的感觉与情欲部分。“他于刺激,强化了灵魂中的这种低下成分,通过增强这种低下成分就会趋向毁坏灵魂中的理性部分”

他还认为,当时希腊悲剧的艺术效果,只是迎合与满足了人们心灵中渴望发泄情感的部分,久而久之,这种持续的怜悯会造成自己有痛苦时就不易被理性克制。

3、柏拉图认为文艺的作用在于净化城邦。

柏拉图强调文艺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坏的艺术会污染城邦的精神状态,好的艺术则能净化城邦的社会风气和个人心灵。所以,他个人主张理想国家应该对艺术严格监督,阻止艺术家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微、龌龊的坏精神”,扶植发扬能起净化作用的艺术作品,使艺术有助于理想城邦的长治久安。

4洞穴比喻:

这个世界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洞穴内的世界,一个是洞穴外的世界。

假定一些从小被绑着不能转身的囚犯面朝洞壁坐在一个山洞里。洞口有一堆火在洞壁上照出一些往来木偶的影子。这些囚徒一直以为影子是现实的事物,直到某个囚徒解脱了束缚,转身看到火光下的木偶,才知道以前看到的只是影子。当他走出洞口,看到阳光照耀下的万事万物,才知道那些木偶也不是真正的事物本身,而是一种摹本。最后他看到了太阳,明白一切都是借着太阳的光才能看见的。太阳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洞穴内的世界是怎样子的呢?就是靠火把,靠影像来支撑的世界,是被捆绑着、奴役着的世界,都是假象,都是不完美的。

而洞穴外的世界,不依赖于任何事物,这里有真实的太阳。它是理性的,抽象的,不能用肉眼看见和触摸的,必须用思维去把握的。
冬夏328
2020-11-16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28万
展开全部
读懂艺术史首先弄懂哲学家,翻开书满眼枯燥的理论让人眼花缭乱,不如跟着小编一起趣味学习。

这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1483—1520)在其名画《雅典学院》中,描绘不同时代的学者、贤士、哲人聚集一堂热烈讨论的情景,以体现人们对雅典文明的敬仰,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向往,反映人类对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位于画作中央的是今天要介绍的主角: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前384——322年),他们在讨论着什么;柏拉图左手持着他的《蒂曼乌斯篇》,右手指向天;亚里士多德左手持着他的《伦理学》,右掌向下。这样的手势反映着他们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差别。柏拉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而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

先来温习一下这对师徒的名言:

1、柏拉图(《理想国》):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

2、亚里士多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提倡批判质疑的精神):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柏拉图出生在公元前427年,雅典的贵族。长得很高大,壮,柏拉图名字的意思是宽阔的气魄。在人生导师苏格拉底一次次的引导和质询下,柏拉图放弃了以前热爱的文学,戏剧,甚至把自己创作的所有悲剧,文学作品统统都烧了,勇敢地弃文从哲。

柏拉图主要观点:

1、艺术与摹仿

柏拉图运用“三种床”的例子,说明诗歌与其他的艺术都只是摹仿实际事物的影像,“床”的理念才是真的存在,木匠制造实物床是摹仿床的理念,是它的比较暗淡的阴影,而艺术的床不是理念影像的影像,真实程度最低,是属于世界和认识结构序列中最低级的部分,原因是“它只是触及或把握了对象事物的一小部分,而且还是呈现的形象的一个部分。”

2、艺术与灵魂

柏拉图认为艺术只是模仿感觉与情欲。

柏拉图在论述艺术与灵魂的能力的关系时,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只是模仿灵魂中的感觉与情欲部分。“他于刺激,强化了灵魂中的这种低下成分,通过增强这种低下成分就会趋向毁坏灵魂中的理性部分”

他还认为,当时希腊悲剧的艺术效果,只是迎合与满足了人们心灵中渴望发泄情感的部分,久而久之,这种持续的怜悯会造成自己有痛苦时就不易被理性克制。

3、柏拉图认为文艺的作用在于净化城邦。

柏拉图强调文艺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坏的艺术会污染城邦的精神状态,好的艺术则能净化城邦的社会风气和个人心灵。所以,他个人主张理想国家应该对艺术严格监督,阻止艺术家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微、龌龊的坏精神”,扶植发扬能起净化作用的艺术作品,使艺术有助于理想城邦的长治久安。

4洞穴比喻:

这个世界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洞穴内的世界,一个是洞穴外的世界。

假定一些从小被绑着不能转身的囚犯面朝洞壁坐在一个山洞里。洞口有一堆火在洞壁上照出一些往来木偶的影子。这些囚徒一直以为影子是现实的事物,直到某个囚徒解脱了束缚,转身看到火光下的木偶,才知道以前看到的只是影子。当他走出洞口,看到阳光照耀下的万事万物,才知道那些木偶也不是真正的事物本身,而是一种摹本。最后他看到了太阳,明白一切都是借着太阳的光才能看见的。太阳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洞穴内的世界是怎样子的呢?就是靠火把,靠影像来支撑的世界,是被捆绑着、奴役着的世界,都是假象,都是不完美的。

而洞穴外的世界,不依赖于任何事物,这里有真实的太阳。它是理性的,抽象的,不能用肉眼看见和触摸的,必须用思维去把握的。

嗯,它就是真理。

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马其顿一个宫廷御医的家庭。马其顿在哪里呢?

把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 、亚里士多德放进地图里一下,是不是立刻清楚了呀~

再看看同时代的中国,在东周战国时期。

小编记得最清楚的是他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意思就是说,老师啊老师,虽然我很爱你,但你说的不对,我更爱我自己实践演绎追寻出来的真理啊!没办法,我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估计大家都摩拳擦掌地想知道,他是怎么挑战老师柏拉图的对吧?

他认为走出洞穴太困难,太痛苦了,要经过艰辛的学习,一般人肯定是做不到的。而且你们这些少数人,哲学家,你们说做到了、看到了,就真的看到了吗?对我们其他人的真实生活到底有什么好处和影响?

问题来了,这个洞穴真的存在吗?我们真的要走出这个洞穴吗?洞穴,虚幻,束缚和假象,不过是我们自己构建的。

我们根本不需要跑到远方,世界就在我们眼下啊!

我们总结一下,柏拉图和亚士都认为,这个世界存在一种绝对真理,就好像数学一样,就好像洞穴外的太阳一样。其中柏老师还认为,我们现在都活在感性的世界,它是虚幻的,我们都是成色不太好的人,不完美的桌子,不完满的雕塑。

完美在哪里?

完美在洞穴之外,在远方。我们要站起来,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反思,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不停检省自己的生活,我们要去追求那个绝对真理。

亚士说,不对,完美是不存在的。就好像吊在驴子前面的那根萝卜,永远是够不到的。所以,也不需要刻意去追求。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就是它们本身。

我们再温习一下亚里士多德主要观点: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
“四因说”
它探讨的是实体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是对古希腊各种本原学说的理论概括。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变化有四种原因:
(1)“质料因”——指事物是由什么构成的。
(2)“形式因”——指事物具有什么形式。
(3)“动力因”——指什么力量推动质料变成形式。
(4)“目的因”——指事物的组成是为了什么目的。
例如:建造一座房子,砖瓦木料是质料因,设计图纸是形式因,建筑商是动力因,房子供人居住的用途则是目的因。
其实,形式既是质料追求的目的,也是推动质料的力量,因而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是合一的,这样“四因”可以归结为二因——形式因和质料因。
质料和形式的关系:
质料是构成事物最基本的东西,是事物的基础;形式规定了事物的本质,是使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东西。质料是消极的、被动的、被决定的因素,形式是积极的、主动的、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形式和质料的这种区分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对的,高一级事物是它的低一级事物的形式,同时又是更高一级事物的质料。
例如:就像是现在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
亚里士多德非常的博学,知识面要比他的老师来得更宽广。除了哲学之外,他还热衷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科学,伦理学,在动物学、天文学、气象学、诗学都建树颇丰,著作等身。
是一个跨时代的万学之王。
所以,他可以超越柏拉图把世界两分的理论,提出更为广博的学说。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一门三贤,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学术基点,影响了接下来的两千多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没有如果ll
2020-11-16 · TA获得超过10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23
采纳率:45%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美学思想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他坚信理性能够获得真知,把追求“真”“善”“美”当作哲学探索和冥思的目的。柏拉图在谈论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真与善的同时,总是要和美感和美联系一起来谈论,真、善、美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体统一的。柏拉图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创造者,它具有最高的人类价值和深远的美学意义。关于美的议论,主要可大致归为两个类,一是美的本质问题,二是真善美的统一。
其一是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研究。首先柏拉图肯定美是真实的存在。但在真实的美的存在中,许多现象的美又是说不清楚的。在这许许多多美的现象面前,相比较而言之,究竟推断什么是美时,就说不清了,因而感到在讨论现象中的美时,美是难的。因为现象中的美会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它不是绝对的,本有的,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非本有的、变化的。在柏拉图的思想中,他始终这样认为美的事物中具有美的本身的原因,是因为美的现象分有了美的本身。柏拉图认为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因为这种美不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它对一切美的崇拜者都相同。它不存在于其它别的事物中,它自存自在,是永恒的,而其他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对它的分有。关于美的本质为何会给美的事物带来美,在柏拉图看来,主要是它和谐的本性。
关于柏拉图美的和谐观的形成,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二是来源于苏格拉底善的和谐。在柏拉图思想中,宇宙的生成除了按神的善意,善的理念所创造的一个和谐的宇宙外,另一个是在方法上,神用了数的规则来整理、规划世界,是数的规则、和谐,才使宇宙生成后有和谐统一的秩序。从柏拉图的宇宙观来看,和谐的对立面就是不统一、不和谐和无序混乱,它们就是丑恶,它是神未创造出世界之前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的世界。而今日的和谐有序的世界是神按照尽善尽美的目的创造之后才有的,因此,和谐与真实存在的神,真实存在的善的理念、美的理念是一致的,又由于美善的统一,所以和谐既是善的目的,又是美的本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