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宋高宗赵构,会同样选择杀掉岳飞吗?
岳飞被莫须有之罪而杀,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冤杀良将的案件。这件发生在南宋早期的事情,让位于风口浪尖的主使者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一直沉沦在千夫所指的境地。这在本质上而言,是没什么错的。一个一心收复失地,只想着打败敌人的将领,被硬生生弄回来,不让他继续打下去,倒也没什么。
哪怕你贬官去职,不让他由东山再起的机会也没毛病。毕竟整个宋朝文贵武贱,把武将按在地上摩擦天下人顶多嘟囔两句。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你杀人作甚?而且连人家儿子一起杀,这事情就做得忒不地道了!主要策划者秦桧,跪在岳飞目前已经近千年,但宋高宗赵构作为决策者,责任自然是逃不掉的,而且决定杀掉岳飞的人,就是他这个宋朝最高统治者。
那么,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岳飞是死于赵构之手!那么,如果我们以普通人的视角,站在赵构的立场上,岳飞非死不可吗?
岳家军虽然是一支敢于在野战中和金军对抗战斗力相当强的部队,但是不姓赵,而是姓岳,这是一个大问题。宋朝建国之前,藩镇割据之祸让强盛的唐朝都招架不住。所以宋朝从建国之初就推行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国策,对于武人阶层进行全方位的压制。虽然宋朝在经历靖康之难以后,国势衰弱,不得不倚重于武将阶层。但是像岳飞这样性格执拗,率领着个人色彩浓重的军队,显然并不是赵宋王朝想要的。
更别提岳家军基本上由岳飞一人所创立,兵员总数达到十万余人,而且纪律严明,颇得民心。更重要的是,岳家军并不是太听话,相比于捧日军这种殿前司旗下的军队,岳家军的独立性非常强。只要岳家军的主将岳飞稍微动点心思,拿下一块地盘自给自足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且岳家军确实好几次不听号令,在绍兴九年,也就是公元1139年,金军发兵10万围攻顺昌。当时宋高宗下诏让岳飞前去救援,但不知什么原因,岳飞并没有率军奉召前去营救。
在岳飞母亲因病去世以后,岳飞按照当时的习俗回家丁忧,但是宋高宗希望岳飞重新掌军以应对金军的威胁。然而岳飞在经历宋高宗多次催促以后,才重新回到部队,这不就是耍大牌吗?别说一个小心眼的皇帝,就是普通人碰到这种事心里也不痛快。
后来岳家军在河南开封附近和金军交战,宋高宗连发12道金牌,才把岳飞拉了回来。这样的所作所为虽然有军事上的原因在内,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你能不能稍微尊重一下我呢?一句话让我重复12遍,很累的呀!
岳飞北伐的口号就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鼓舞士气的口号,但是对于宋高宗而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你把我前面的两个皇帝都给赢回来了,他们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我哥哥,论辈分和资历,我赵构都不如他们,你岳飞是想让我做老三吗?
虽然当时南宋的军队基本上都效忠于宋高宗,但是皇权的特性就是极强的排他性。宋高宗虽然为人小气,可如果岳飞真的把这两个人弄回来了,难道他还能违背孝道,将他们都干掉吗?那是不可能的,他们俩回来了,虽然不会对宋高宗的皇位产生什么非常大的影响,但这事确实太烦人了。
岳飞这个人是非常有才能的,但是他执拗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情商并不高。所以他对于朝廷的建言,饱含深情却得罪了人而不自知。比如他对于宋高宗因为没有后代而建言立储,是一件很让宋高宗难堪的事情。而岳飞的脑袋里只想着如何打败金军,收复失地,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结交朝臣,给自己增加更多的政治能量。
所以岳飞在蒙难之际,除了韩世忠等少数几人敢于建言以外,没有任何朝臣愿意帮岳飞说话。加上朝中已经成为了秦桧的一言堂,在宋高宗暴怒的情况下,岳飞之死已成必然。
结语:如果我们普通人成为了宋高宗这样的皇帝,站在他的角度上来看,岳飞这个属下确实太让人不省心了。经常不听号令也就算了,我就当没看见。但没事花我的军饷,用我的军队还想着把两个退休的老领导弄回来给我难堪,你这样做就太过分了吧?
我生不出来孩子的事情,你给我上个奏折,我这么隐私的事你给我搞得人尽皆知,我不要脸吗?我要拿板砖拍你的,你知道吗?你什么时候可以像秦桧那样让我省点心?如果我们脾气暴躁的肯定会和宋高宗赵构那样选择杀掉岳飞泄愤,脾气温和的估计也给气得够呛,丢官去职是大概率的事情。我不会杀你,但我肯定会让你很不高兴!
如果我是赵构,我想我也会杀掉岳飞,虽然我知道岳飞不该杀,但是为了平衡利益,只能杀掉岳飞,毕竟要选择先活着,才能谈其他气节的问题,毕竟我是皇帝,不仅代表我个人,还要代表这个国家的黎民百姓。这就极为类似韩国电影《南汉山城》的情节,当时,李氏王朝被大清军队包围,包括朝鲜君主在内,一同守护南汉山城。这个时候,南汉山城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坚决不投降,抵抗到底;另外一种声音是要先活着,即使不是为了自己,也要为了子民选择投降。这两种声音错了吗?这部电影就为这个命题,开展讨论,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国防建设十分必要,因为只有国防强大,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国家,也只有国防强大,才能让这个国家公平,所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都有着富国强兵梦,毕竟中国人是勤劳的,是智慧的,是简朴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就是为了生活过得更好,难道这也有错吗?宋高宗时期的条件是,敌国实力极为强大,而且已经灭掉大宋一次了,无论大宋的文人如何吹嘘,事实就摆在面前,根本打不过对方,所以选择屈辱求和,起码还有翻盘的机会,如果一味的打到底,最终只能是国破身死的境地。我相信,宋高宗赵构对当时的情况也非常了解,而且对当时整个战局数据非常清楚,所以他才选择了杀了岳飞,委曲求全。
当双方实力不对称之时,发动战争是极为辛苦的事情,不仅仅是前方战士有牺牲,其实真正的牺牲是后方的民众。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而这些物资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后方人民群众一点点生产出来的,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成本,这就增加了民众。民众一方面要养活自己,起早摸黑,种地耕田;另一方面还要供应前方的军队物资,这不仅加剧地方民众的负担,同时为反叛滋生了土壤,所以一旦前方战事吃紧,大宋帝国都不用帝国灭掉,直接就被自己人推翻了,结果就是大宋帝国进入军阀割据时代,天天自己人打自己人,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政府时期,就是这个局面,结果中国国力大幅下滑,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变故。
我作为一个平民对这些都看得清清楚楚,更何况拥有强大的智库的宋高宗赵构了。赵构本人也不是“脑残”,从小就显露出聪明才智,而主和派大多数是进士出身,来自民间的官员占据绝大多数,他们对局势的判断,我相信更贴近现实。当时的主战派都是武将,他们的性格决定了只能站着死,不能跪着生,就类似我前文所讲《南汉山城》的电影一样,他们也有道理,只是他们不契合实际,毕竟绝大多数人的日子还要过下去,这是君主必须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