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事件是什么?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同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战争背景
三对矛盾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的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普法战争后法国的洛林东部和阿尔萨斯被割让给德国),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此外,法德为争夺北非殖民地,亦关系紧张。
俄奥矛盾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帝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区进行扩张,地处中欧的政合国奥匈帝国也持续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担忧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受到俄国的煽动而独立。
英德矛盾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后起的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
德国将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