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危害大,秧苗怎么防治水稻立枯病?
一般情况下水稻播种五至六天以后即可破壳出苗。出苗后若在此期间遇上极端性低温天气或生长不良环境,秧苗就会零星发病。增加根系的透气性。水稻在幼苗期,吸氧能力差,必须增加秧幼苗根系的透气性。水育秧在现青后,务必晒田,以鸡爪纹为好。如果旱育秧,最好釆取1.5一2.0m的畦,畦沟深15一20cm,以防秧畦积水。
生理性立枯病,又叫青枯病,是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天气、温度不适,而出现的发病症状。症状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病轻时,秧苗变黄,发病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因土壤和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侵染所引发的病害,症状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黄化、矮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水稻种子本身带菌或苗床带菌,种子或苗床当初消毒不彻底,导致此病的发生;三是土壤碱性大,PH值大于6.5,没有进行调酸或是调酸不到位,引起了腐霉菌的繁殖,从而感染了幼苗。
此病主要由种子带病引起,三叶期前发病的,在幼芽基部和芽鞘上出现水浸状病斑,然后变成黄褐色枯死。三叶期以后发病的,在叶片上能够形成典型的纺锤形叶瘟。并以病苗为中心,向四扩展,严重时,可使秧苗成团、成片枯死,象火烧一样。水稻黄枯型死苗,感病苗不吐水,叶尖无水珠。其症状初表现为下部叶片,从叶尖部向叶基逐渐变黄,病害面积也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呈黄褐色枯死。
立枯病除引起烂芽外,主要还表现外针腐和黄枯、青枯等死苗症状。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植株茎基部变褐,病根也渐为黄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