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粽子的发明与屈原有关,这是怎么回事?
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地人民同情他,每到这一天就用竹筒装米投入水中祭祀他。
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一个叫区曲的人在白天忽然看见一个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
这个人对区曲说:“您常常祭祀我,非常感谢。但您给我的祭品,常常被水中的蛟龙偷走,我为此非常苦恼。您以后再给我祭品,一定要用楝树叶把它包好,然后再用五彩丝线捆好。这两件东西是蛟龙最害怕的。”区曲就按照他说的做了。
后世的人们包粽子都用五色丝线和楝树叶,这是汨罗江祭祀屈原的遗风。其实这完全是后人想象出来的,不能当真。
粽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那时距屈原去世已有四百年之久。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粽”字:粽子就是用芦叶裹住米。而根据古人关于粽子的各种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粽子这种用黍米包成的食品是在夏至日祭祀祖先用的,或者在端午这一天食用,与祭祀屈原无关。
到了唐宋的时候,粽子的品种就很多了!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称锤粽、九子粽等名目。品名虽多,做法却仅有两种。筒粽和九子粽的做法是把新砍下来的竹筒装上米再注水,放在火上烧烤,烤熟后吃。另外几种粽子的做法是用叶子包裹黏米,再用线扎紧,放在水中煮烂,然后取出来剥开粽叶食用。
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的馅越来越丰富,浙江一带有火腿粽,就是在粽子中加入火腿,肥瘦肉相间,吃起来油而不腻;广东有什锦粽,由鸡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配成,个头大的有一斤左右,芦叶都包不住,是用荷叶包的。
用来包粽子的叶儿,除了芦叶、荷叶外,还有蒲叶、竹叶、楝叶等等。将叶子先放在水里浸泡,之后用刷子把叶子刷干净,然后才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