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国内膜电极企业及其产能?
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暂定4年示范期,采取以奖代补、城市群申报的扶持方案,推动FCV产业化进程。
2016年亚南膜电极研发中心目前已建立高水平的膜电极研究开发和测试平台,拥有超声喷涂机、热压机、压力试验机、单电池测试台、大功率电堆及发动机系统两用测试台、大型制氢机等全套相关专用设备,亚南本身还拥有激光切割机等智能数控通用设备。
方案契合燃料电池技术特征和国内产业现状,据补贴方案内容,测算在政策落地后的4年补贴期间,FCV全周期成本可以持平或低于燃油车,调动下游整车运营方的积极性,市场化需求逐步形成带动产销放量。
补贴阶段政策是主要推动,产业链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补贴期末FCV产销规模达到十万辆上下,市场规模千亿,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降至2元/W附近,商用车为主要放量车型。
后补贴阶段(2025年以后)
补贴阶段FCV产销量将迅速扩张,产业降本驱动力由“国产化”为主向“国产化+规模化”双重驱动转变,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氢气成本将快速下降。
预计2025年前后,在国内氢气资源优势地区,燃料电池整车有望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持平甚至低于燃油车,届时成本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将更加趋于市场化,加速在重卡等商用车领域的替代进程,并向乘用车拓展,2030年前后整车市场规模达到百万辆,市场规模达到万亿,系统成本降至1元/W以下。
平价阶段
远期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将持续下降,除车用外将逐步打开轨交、船舶、储能、发电等应用市场,进入平价阶段。
整车放量拉动膜电极需求
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50亿元
规模化、国产化推动下,燃料电池成本将快速下降,补贴期末FCV将在部分地区实现无补贴条件下对标燃油车平价,经济性优势驱动下,FCV将持续放量,2030年产销规模达到百万。
假设2021、2025、2030年燃料电池车需求达1.5辆、10万辆、100万辆,考虑燃料电池重卡放量,单车系统额定容量将由此前30kW为主逐步提升至100kW左右。
膜电极功率密度由目前1W/cm2逐步升至1.5W/cm2以上,对应2030年膜电极需求接近1千万平米,对应2030年市场规模在350亿元上下。
膜电极达到商用标准
国产化推进带动成本下行
目前,国内领先膜电极企业鸿基创能、武汉理工新能源、擎动科技膜电极产品功率密度均超过1W/cm2,测试使用寿命达到1~2万小时,已基本满足产业化应用需求,2019年开始国产膜电极产品逐步开始供应。
国产膜电极较进口产品成本优势明显,带动燃料电池成本持续下行,2020年采用鸿基创能MEA的国鸿新一代“鸿芯”电堆成本已降至1.99元/W。
短期国产化、规模化将是降本的主要推动,未来功率密度提升带来更大降本空间。国产化MEA产品规模化应用增强供应商议价能力,大批量采购情况下上游原材料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同时规模效应摊薄高昂的设备投入,带动MEA成本下行。远期看,MEA功率密度提升将降低单瓦材料用量,时间更大的降本空间。
2024-08-0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