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号称明朝最强的15万锦衣卫做了什么,怎么没有救国?
明朝最强的是关宁铁骑,早在松锦之战被皇太极灭得差不多了!
至于锦衣卫,一群保镖而已,打仗不行的。况且他们哪来得15万,一年开销5万两银子,能够维持5000人的规模就不错了。这个作为皇帝的亲卫已经足够了。
锦衣卫是明朝皇帝的直属的军事机构,除明朝皇帝外不受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
锦衣卫在明朝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安全局”,监视朝臣、审查拷问、缉拿逮捕和保护皇家安全。
锦衣卫的权利极其特殊,理论上来说,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贫民百姓,只要被锦衣卫怀疑有犯罪的行为,一律可以实施逮捕。
因此,除了皇上之外,哪怕再狠得主,见到锦衣卫也不敢随意造次。(当然,后面东厂西厂出来了,得服厂公)
锦衣卫贯穿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即使明朝在亡国之际,锦衣卫的一举一动仍然牵动着大明王朝的呼吸。
领导锦衣卫的头领叫做“指挥使”!
1644年,明朝亡国前夕,锦衣卫两大指挥使洛养性、李若链分道扬镳,从此迈上了不同的人生,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朝的历史。
洛养性率领一部分锦衣卫投向了清军,做了叛国奴,而李若链则誓死卫国,最终自杀殉国。
洛养性之所以能够成为锦衣卫的指挥使,与他狡黠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洛养性为人非常识时务,懂得察言观色。
崇祯皇帝一直都有意除掉党羽众多的三朝元老周延儒,但苦于周延儒做事滴水不漏,崇祯皇帝抓不住他的把柄,只好静待时机。
洛养性看出了崇祯皇帝的心意,暗中派锦衣卫监视周延儒的一举一动,终于抓住了周延儒谎报军情,欺君犯上的把柄,帮助崇祯皇帝铲除明朝的一大毒瘤。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崇祯皇帝被李自成打败之后,走投无路的洛养性投奔了多尔衮。
由于洛养性知晓明朝的许多重要机密,多尔衮认为有利用价值,遂将洛养性封为天津总督。
洛养性在天津任职期间爱民如子,还曾上书多尔衮请求减少天津地区的赋税。洛养性虽然叛国,但也算得上是一位好官。
李若链的性格与洛养性截然相反,李若链性情刚直,为人刚正不阿,颇有英雄气概,是锦衣卫中的道德标杆。
李自成大军进攻北京,李若链率领锦衣卫坚守崇文门,眼见崇文门被攻破,李若链誓死不做降将,拔尖自刎以身殉国。
除了洛养性和李若链,其他的锦衣卫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锦衣卫”这个群体,从此便消失在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
当时,李自成进京时,军队达到了二十万之多。而锦衣卫只有区区四千人。李自成军队是锦衣卫的50倍。如此大的兵力差距,锦衣卫也没有办法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