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甥女、儿媳有染!醉翁亭记的欧阳修真是这样的人吗?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失意之时作出的千古佳作,此时的欧阳修不仅在职场上遭遇挫折,在家庭生活当中以及各方面他都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扰。而作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和政治家,年轻时以进士出身,成为北宋时期仁宗,英宗和神宗的三朝元老,备受北宋统治者的青睐。他能够享受的荣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对于有人说他与外甥女和儿媳有染的事情,多半是政敌的牵强附会以及恶意污蔑。因为欧阳修支持的范仲淹改革触及了很多人的利益。在他晚年时期,和王安石改革派也发生过观念上的冲突,他本人也多次遭到政敌的恶意诋毁和陷害,就是为了打击甚至是害死欧阳修,这就是洁身自好的欧阳修会出现这些莫须有绯闻的原因所在!
私通的事情是被恶意炒作的
由于在北宋仁宗朝时期,北宋对西夏的几次战争全部惨败,军队、物资以及人口大量损失。朝堂内外一片哗然,此时的北宋王朝必须要经历改革才能涅槃重生。于是欧阳修支持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他的这番举动虽然对北宋政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却触犯了北宋王朝势力庞大的守旧派。
于是他们对于主持庆历新政的官员进行了无差别也无底线的打击,旨在将他们彻底拉下台,搞臭名声直到再也抬不起头来。由于欧阳修在其他方面没什么黑料,于是他们就自己制造黑料。当时欧阳修的妹夫去世,为了不让妹妹孤儿寡母的日子不好过受欺负,于是他让妹妹带着外甥女一起来自己家住。
在外甥女长大成婚以后,她却不守妇道和家仆私通被抓到官府。可想不到的是外甥女可能在牢里被屈打成招,说欧阳修和她有不正当往来。而御史钱明逸更是私下动用手段,在欧阳修家产上做了手脚,顺势炒作把整件事情搞大!
在这件事情的影响之下,虽然宋仁宗也手书一封,安抚了他,但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的欧阳修,还是被贬黜到了滁州当太守。守旧派得一分,他们看到这招好使,于是在宋神宗年间,又炮制了他和儿媳妇有不正当关系的事情,各种说法愈演愈烈,各派势力为了自己的小算盘勾心斗角!
但是刚刚即位的宋神宗还是看透了事情的本质,出言安抚了欧阳修,并亲自写了一封文书给欧阳修,并将诬告的两个官员给贬官了。但是处于平衡各方势力的考虑,欧阳修也被贬了官,可见谣言的杀伤力确实很大!
欧阳修的政治主张和很多人相悖
欧阳修为什么总是有人要搞他?还是因为他在官场上过于孤单,而且政治观点和文化认知偏于摇摆所致!当时的北宋官场,已经有拉帮结派互相打击的苗头。欧阳修在仁宗朝支持庆历新政,得罪了守旧派。于是在守旧派的算计之下,打落凡尘,而且名声还臭了。
而在王安石新政之时,他因为前期的遭遇,希望求稳,又算是一个守旧派。和王安石的新派官员斗了几个回合。虽然他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但这样一来一回他反倒成了孤家寡人!没人喜欢他,也没人愿意帮他。而且他所提倡的诗文革新运动固然提升了北宋时期的文学发展,但这又一件得罪人的事情。得罪了文人,就算你也是文人还是进士出身,该骂你的时候绝对不会好过。
欧阳修的为人无可挑剔
但反过来说,欧阳修的人品和私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仁宗朝的革新派,到了神宗朝又成了守旧势力,这样的观点割裂,一般人是出于利益,而欧阳修是出于公心,他只是希望大宋更好更强!比如,他所提拔的优秀寒门学子,比如苏轼、苏辙两兄弟,还有曾巩、张载,甚至是包拯和韩琦也受过他的提拔与激励。
他不在乎这些学生出身和家庭,他只认这些人的学识和才干,大胆提拔勇于任用,让宋神宗一朝能臣干吏如同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国力昌盛,加上宋神宗本人锐意进取,才有了和西夏决战到勇气和行动!
出于公心办实事,不求身前身后名,才是欧阳修屡次被一些小人恶意构陷的主要原因。尽管这些污名被传到了后世,但也毫不影响欧阳修是我国伟大文学家,和杰出政治家的名号!若论实质,北宋私德榜首,能力和才干兼具的治世能臣,当之无愧也!
“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乃止。”出自《新唐书》的列传、卷五。关于《新唐书》里这句话的考证如下:
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当时魏徵是李建成的人。
公元626年7月中旬,魏徵归降李世民,立刻就被李世民调去河北安抚李建成的旧部。
公元626年8月初9,李世民举行登基大殿。
公元626年8月21,长孙氏晋级为皇后。
公元627年,即贞观元年,魏徵被封为尚书左丞,相当于现在的检察总长,负责监察官员。
公元636年7月,即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过世。从此,唐太宗的后位就一直空悬。
公元649年7月,即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驾崩。
哪怕《新唐书》这句话是真的,不是欧阳修夹带私货,刻意抹黑,这件事也不可能发生在魏徵归降李世民(公元626年7月中旬)到长孙氏晋级为皇后(公元626年八月上旬)的这段时间里。这时候的魏徵根本不在都城长安(今天陕西省),他人在河北忙着安抚李建成的旧部。既然如此,他怎么去跟唐太宗“谏曰”?
魏徵的这次劝谏只有可能发生在长孙皇后过世以后。据记载,玄武政变以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妃子们就被幽禁了皇宫里。贞观中期,巢王妃还和一些婢女挤在一个屋子里,她得宠是在贞观后期。魏徵死于贞观十七年,活到了贞观之治后期。所以,串联起来就很好理解了,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此后后位空悬了很长一段时间。贞观后期,巢王妃得宠,唐太宗想立她为后,被魏徵劝阻。可问题是巢王妃是李元吉的王妃,贞观后期的巢王妃都40岁了吧,在古代,这个年龄的女性都抱上孙子当奶奶了。难道唐太宗不喜欢年轻貌美的姑娘,反而喜欢大妈?他口味比较特别?
再就是《旧唐书》没有任何此类的记载,而《旧唐书》成书在《新唐书》之前。还有就是在《新唐书》里,这句话只记载在了唐太宗一个并不出名的儿子传记里,并没有记载在太宗本纪、魏徵的传记里。要知道魏徵这个谏言可是事关皇后人选,如果他有这样的谏言,不可能不记录在太宗或者他的传记里。关于这个蹊跷,我只想到一种解释,那就是太宗、魏征是两个特别有名的人,读他们传记的读书人多,作者没胆子在大名人的传记里造谣,怕损害自己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