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什么?

 我来答
教育小知识123
高能答主

2022-04-25 · 教育领域为你答疑解惑
教育小知识123
采纳数:45 获赞数:2031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制定的课程目标,规范的教学模式等等。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具体就是指的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音乐课这样子的一个课程应该达到怎样子的一个目标,然后在课堂应该设计怎样子的一个教学模式等等。

并且在里面的内容简介就是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这也是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就是首先学生要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够发掘他们的潜能或者是发掘他们的天赋的。

然后在这样子的一个标准里面的话,教学中是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根据他们的年龄以及心态等等,为他们制定不同的一些教学计划的。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去进行教学的。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这样子,并且像这样子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话,它在每年的变化都是有一些细微的波动的,然后距离一定的年份以后就会进行大的一次改变的。

小鹏带你学人文哦
高能答主

2022-04-20 · 人文大王,各种知识分分享
小鹏带你学人文哦
采纳数:68 获赞数:160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评定教学效果的指标。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知识之窗l
高能答主

2022-04-15 · 教育培训小达人,乐于帮助你我他
知识之窗l
采纳数:1233 获赞数:3585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在2001年以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

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拓展为“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两个领域。

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稳对接。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为此,音乐课程对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请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提出了相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

并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

(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音乐的音响材料、创作过程和表演形式具有特殊性,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音乐聆听、表擅和创作教学,必然会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音乐课程的设计,应正视这一客观的掌科规定性,正确处理课程中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

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操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

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段(1~2年段),小学中、高年段(3~6年段)和初中各年级(7~9年段)。

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3个学段不同层跃的课程内容,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序的内在联系。

(五)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培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堆择运用的空间。

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旌状况和教学水平。基于选一现实,为使音乐课程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普遍实施的可能性,对课程内容和标准的设计,注意既要有朗确的规定性,叉要有适度的弹性和一定的可磕性。

使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音乐课程,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和水平要求上得以普遍实施,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