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策略(一)

 我来答
濒危物种1718
2022-07-18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9.4万
展开全部
    作文教学有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教的,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和语言,但这几个方面于作文好坏不是关键;二是半能教的,主要指观察能力、体验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力不能直接传人,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吸纳,这比第一条‘能教的’更为重要;三是不能教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才气和灵气、胆气和生气。” 这是原北师大教授刘锡庆先生的观点。

    写作个体的潜质、天赋与他的天性、悟性有关,与他的见识及熏陶有关,根本不是谁能教会的,也就是刘教授所言“不能教的”。

  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却自觉不自觉地去“教”,尤其是要求学生写作创新作文、文化作文、文学味作文等,并一本正经地“指点、引导”。

    结果是学生不仅写不出如此标准的作文,反而连一般性的作文也写不成。虽说人是有差别的,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个性,在作文中表现自己的体验是对的,但要是真要求都写出灵性飞扬的作文,也太不现实。在这方面,我们的力量又用偏了。

  综合来看,现实的作文教学情况是:对“能教的”,方向弄错了;对“半能教的”,工夫没下到;对“不能教的”,力量用偏了。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只能在原地打转,作文“大山”也就没法越过,更没法移掉。

  那怎么办呢?作文教学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悲观不解决问题,探索才有出路。依照刘教授的思路作反向考虑,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这样做:一是提供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积淀,去感悟,使其在自我体验中,尽力充实内心,丰富灵魂;二是抓住有关能力,制订合理的计划,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强化训练,使其根据自我实际实现相应的提升;三是在学生基本能够表达自我思想后,逐步在形式上点化。这样坚持下去,即使不能完全移走“大山”,也会从“大山”中劈出一条路来。

  其实,梁启超先生说得更中肯,也更易于让人接受。他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谈道:“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文章作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如何才能作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性。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所以本讲义所讲,只是规矩,间有涉及巧的方面,不过作为附带。”

  简单说,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就是教会学生作文“规矩”,这“规矩”便是“如何才能作成一篇文章”,而不是“如何才能作好文章”。因为“作成”能教,“作好”不能教,要靠学生多读多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