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语文模拟题目(2)
25.下列关于“地域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地域方言随社群分化而形成
B.地域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变体
C.地域方言有独立的结构系统
D.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
E.地域方言间的差异一定小于语言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26.调位
27.语法意义
28.自源文字
29.语音合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人们无法从汉语普通话“桃’’和“花”的语音形式(táo和huā)推知这两个语言符号的.意义,却可以在知道“桃”和“花”意义的基础上推知语言符号“桃花”的意义。请根据语言符号的性质对这种现象作出说明。
31.举例说明基本语汇的重要特点。
32.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比较和归纳下列汉语普通话音节和英语音节在音节类型上的异同。
汉语:[kau55](高) [kau51](告) [t ia 55 ](江) [t u55](周)
英语:[tr k](卡车) [sn u](雪) [faiv](五) [si ](唱)
34.请分别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断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说明这些不同的结构
和意义在语音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A.想起来了
B.北京人多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结合实例说明非理性意义在词义构成中的地位以及非理性意义的类型。
36.举例说明双语现象的性质以及双语同语言转用的关系。
自考试题:文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
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
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
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
人是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15.中国最早的诗论是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7.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8.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