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姨
展开全部
小姨年轻的时候是个端庄的女子,淳朴善良,精明能干。
姥姥四十多岁时生下小姨,在小姨前面已经有了妈她们四个女孩,生活的艰辛无奈,让姥姥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照顾她,执意要把她送人。是姐姐们坚决不肯,于是她就像姐姐们的孩子,在姐姐们的拉扯下长大成人。姥姥怎么也没有想到,是这个孩子与她相依为命,为她养老送终。
小姨上学到初中二年级,没有毕业就辍学了,不过他们那个时候上学几乎不上课,常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她是比较乖巧的学生,有更好的差事,给墙上写标语,我记得整整一个冬天,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在村子大街小巷临街的墙上写满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农业学大寨”这类标语。那个时候,姥爷是脑血栓后遗症,痴痴傻傻,有一阵子连大小便都解决不了。这时,小姨和姥姥提出不再上学,要去生产队劳动,就这事姥姥和小姨争执了好几天,姥姥说你去上学,小姨拧着不去,姥姥拗不过小姨,也是生活所迫,小姨到生产队劳动了。
小姨十二三岁时姥爷就由于脑中风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了,这时姐姐们已经出嫁,是她为姥爷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日夜侍奉,一直到姥爷去世,前前后后七八年的时间。尽了一个男孩养老送终的责任和义务。
和小姨父谈恋爱那阵子,是小姨生活中最阳光灿烂的日子。羞涩,喜欢,萌动的爱意,对未来的憧憬。生活中出现了这个壮壮实实的青年男子,感觉生活有了依靠,踏实了许多。
小姨父做了姥姥家的上门女婿。小姨和小姨父结婚一年以后生下了大儿子。按当初的约定,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姓娘家的曹姓,恰恰生了男孩,姥姥和姨们一个个眉开眼笑。一家人对这个孩子偏爱有加,就是到了现在妈一旦说起勇勇这个孩子,眉宇间就会绽出喜悦,那是我们曹家的孩子,我们曹家有后人了。在乡村,没有男孩就叫绝户。没有儿子是姥爷终生的遗憾,更是姥姥心底的痛,妈她们说起没有男孩的苦衷来到如今都有一箩筐的委屈要倾吐:歧视,凌辱,哀伤,无奈。所以当小姨的儿子呱呱坠地时举家欢喜。后来的日子,姨们对这个孩子更是格外疼爱。
过了几年,小姨夫妻顺理成章生了第二胎,却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是龙凤双胞胎,姥姥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招呼大的照看小的,忙得不亦乐乎,日夜为这些孩子操劳,眉宇间洋溢着不尽的欢喜和满足。
小姨夫妻吃苦耐劳精明能干,日子很快就好起来了,他们翻盖了原来的房子,把原来破败的院子整修一新。
小姨隐忍大度。小姨和小姨父结婚后生活在姥姥家,姥姥和小姨父之间难免会有矛盾摩擦,姨父的强硬,姥姥的固执,小姨夹在中间,一边是母亲,一边是丈夫,都是至亲的人,使她常常处于左右为难进退失据之中。是小姨的大度,包容了这一切。过节的时候姐妹们聚在一起,小姨从来不说家里的这些琐事,小姨像一泓清泉,将这些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溶于其中,使这个家和谐安宁。
小姨的生活里充满了苦痛和挣扎。天有不测风云,小姨父在九十年代初查出了糖尿病,那时他才三十出头(虽然糖尿病还是医学界没有攻克的难关,可只要自己精心料理自己,二十年的患者至今生活得好好的人有的是),粗糙的生活,不良的习惯,使小姨父的病情发展异常汹猛,零六年开始出现并发症,姥姥去世那年,小姨父的眼睛几乎就看不见了,也就两三年的功夫,小姨父的病情日渐恶化,发展成肾功能综合症,零八年冬天,那是一个漫长寒冷的腊月,小姨父带着许多未尽的事宜,带着莫大的遗憾,告别他生活了二十多年深深眷恋的家,如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小姨父的英年早逝,让小姨的悲怆如漫天的大雨倾盆而下,沉浸在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世事如此艰难,小姨父生病这些年来,小姨家里家外一把手,在家里洗碗做饭,打扫洗涮,照顾病人,什么都得她干;在地里又是一把好劳力,自己种着十多亩的土地,耕地浇水,锄搂碾打,什么也得自己干。一天还有三四个小时要到村里的玛钢厂打工,放下耙子抡扫帚,每天陀螺一样连轴转。她和大儿子拼命打拼,维持着一家六口的生活,还供两个孩子读书,更多的是为小姨父看病,吃药打针,沉重的医药负担,那时还没有任何医疗保险。
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小姨的双胞胎孩子比我儿子大一岁,与我儿子同一年上学,零八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到榆次一中;这俩孩子学习也不差,女孩考到四百八十多分,男孩考到五百六七十分,但当时姥姥去世不久,大儿子已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小姨父的病情日益恶化,吃药打针住院接连不断,家里根本就无法拿出钱来供这俩孩子继续读书,为这小姨百般纠结万般苦恼,日日夜夜辗转反侧寝食难安,万般无奈之中,他们只能过早的辍学,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
而今,小的未成人,老的未送终,他就永远地去了,将这千斤的重担留给小姨。小姨心里的悲心里的怨如决堤的洪水汹涌而至,小姨父的棺木抬出院门的那一刻,小姨嚎啕着匍匐在地,好几个人都扶不起她,在场的人心酸无比,个个喟然泪下。
有半年多的时间,小姨走不出抑郁,但她心里明白,逝去的去了,生活还得继续,她是孩子们的主心骨,没有她这个家就会垮掉。她强打精神,振作起来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
小姨要强,如今,孩子们都在玛钢厂打工,她为大儿子看着孩子,还要料理好所有的家务,地里的活还得她干着。但小姨一声不吭,默默的承担着这一切。从不抱怨,更不会和任何人说起她的苦楚。我们偶尔回去,总是说孩子们如何顾家,如何吃苦,更不会说起婆媳间的矛盾。
今年春天,小姨已经为小儿子买了一个院子,而且说,今年下来基本就能还清买房的债务,我着实为她高兴。
院子里的枣树叶子越来越茂密了,开花时如雪、如霞,繁花一树。我从心里为小姨祝福,愿她今后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姥姥四十多岁时生下小姨,在小姨前面已经有了妈她们四个女孩,生活的艰辛无奈,让姥姥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照顾她,执意要把她送人。是姐姐们坚决不肯,于是她就像姐姐们的孩子,在姐姐们的拉扯下长大成人。姥姥怎么也没有想到,是这个孩子与她相依为命,为她养老送终。
小姨上学到初中二年级,没有毕业就辍学了,不过他们那个时候上学几乎不上课,常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她是比较乖巧的学生,有更好的差事,给墙上写标语,我记得整整一个冬天,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在村子大街小巷临街的墙上写满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农业学大寨”这类标语。那个时候,姥爷是脑血栓后遗症,痴痴傻傻,有一阵子连大小便都解决不了。这时,小姨和姥姥提出不再上学,要去生产队劳动,就这事姥姥和小姨争执了好几天,姥姥说你去上学,小姨拧着不去,姥姥拗不过小姨,也是生活所迫,小姨到生产队劳动了。
小姨十二三岁时姥爷就由于脑中风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了,这时姐姐们已经出嫁,是她为姥爷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日夜侍奉,一直到姥爷去世,前前后后七八年的时间。尽了一个男孩养老送终的责任和义务。
和小姨父谈恋爱那阵子,是小姨生活中最阳光灿烂的日子。羞涩,喜欢,萌动的爱意,对未来的憧憬。生活中出现了这个壮壮实实的青年男子,感觉生活有了依靠,踏实了许多。
小姨父做了姥姥家的上门女婿。小姨和小姨父结婚一年以后生下了大儿子。按当初的约定,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姓娘家的曹姓,恰恰生了男孩,姥姥和姨们一个个眉开眼笑。一家人对这个孩子偏爱有加,就是到了现在妈一旦说起勇勇这个孩子,眉宇间就会绽出喜悦,那是我们曹家的孩子,我们曹家有后人了。在乡村,没有男孩就叫绝户。没有儿子是姥爷终生的遗憾,更是姥姥心底的痛,妈她们说起没有男孩的苦衷来到如今都有一箩筐的委屈要倾吐:歧视,凌辱,哀伤,无奈。所以当小姨的儿子呱呱坠地时举家欢喜。后来的日子,姨们对这个孩子更是格外疼爱。
过了几年,小姨夫妻顺理成章生了第二胎,却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是龙凤双胞胎,姥姥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招呼大的照看小的,忙得不亦乐乎,日夜为这些孩子操劳,眉宇间洋溢着不尽的欢喜和满足。
小姨夫妻吃苦耐劳精明能干,日子很快就好起来了,他们翻盖了原来的房子,把原来破败的院子整修一新。
小姨隐忍大度。小姨和小姨父结婚后生活在姥姥家,姥姥和小姨父之间难免会有矛盾摩擦,姨父的强硬,姥姥的固执,小姨夹在中间,一边是母亲,一边是丈夫,都是至亲的人,使她常常处于左右为难进退失据之中。是小姨的大度,包容了这一切。过节的时候姐妹们聚在一起,小姨从来不说家里的这些琐事,小姨像一泓清泉,将这些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溶于其中,使这个家和谐安宁。
小姨的生活里充满了苦痛和挣扎。天有不测风云,小姨父在九十年代初查出了糖尿病,那时他才三十出头(虽然糖尿病还是医学界没有攻克的难关,可只要自己精心料理自己,二十年的患者至今生活得好好的人有的是),粗糙的生活,不良的习惯,使小姨父的病情发展异常汹猛,零六年开始出现并发症,姥姥去世那年,小姨父的眼睛几乎就看不见了,也就两三年的功夫,小姨父的病情日渐恶化,发展成肾功能综合症,零八年冬天,那是一个漫长寒冷的腊月,小姨父带着许多未尽的事宜,带着莫大的遗憾,告别他生活了二十多年深深眷恋的家,如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小姨父的英年早逝,让小姨的悲怆如漫天的大雨倾盆而下,沉浸在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世事如此艰难,小姨父生病这些年来,小姨家里家外一把手,在家里洗碗做饭,打扫洗涮,照顾病人,什么都得她干;在地里又是一把好劳力,自己种着十多亩的土地,耕地浇水,锄搂碾打,什么也得自己干。一天还有三四个小时要到村里的玛钢厂打工,放下耙子抡扫帚,每天陀螺一样连轴转。她和大儿子拼命打拼,维持着一家六口的生活,还供两个孩子读书,更多的是为小姨父看病,吃药打针,沉重的医药负担,那时还没有任何医疗保险。
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小姨的双胞胎孩子比我儿子大一岁,与我儿子同一年上学,零八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到榆次一中;这俩孩子学习也不差,女孩考到四百八十多分,男孩考到五百六七十分,但当时姥姥去世不久,大儿子已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小姨父的病情日益恶化,吃药打针住院接连不断,家里根本就无法拿出钱来供这俩孩子继续读书,为这小姨百般纠结万般苦恼,日日夜夜辗转反侧寝食难安,万般无奈之中,他们只能过早的辍学,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
而今,小的未成人,老的未送终,他就永远地去了,将这千斤的重担留给小姨。小姨心里的悲心里的怨如决堤的洪水汹涌而至,小姨父的棺木抬出院门的那一刻,小姨嚎啕着匍匐在地,好几个人都扶不起她,在场的人心酸无比,个个喟然泪下。
有半年多的时间,小姨走不出抑郁,但她心里明白,逝去的去了,生活还得继续,她是孩子们的主心骨,没有她这个家就会垮掉。她强打精神,振作起来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
小姨要强,如今,孩子们都在玛钢厂打工,她为大儿子看着孩子,还要料理好所有的家务,地里的活还得她干着。但小姨一声不吭,默默的承担着这一切。从不抱怨,更不会和任何人说起她的苦楚。我们偶尔回去,总是说孩子们如何顾家,如何吃苦,更不会说起婆媳间的矛盾。
今年春天,小姨已经为小儿子买了一个院子,而且说,今年下来基本就能还清买房的债务,我着实为她高兴。
院子里的枣树叶子越来越茂密了,开花时如雪、如霞,繁花一树。我从心里为小姨祝福,愿她今后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