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书评

 我来答
新东都17
2022-07-31 · TA获得超过60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1万
展开全部
      毫不忌讳地说,始读红楼梦就是奔着它的名头去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多么响亮的名头,但的确,也只有红楼一梦能担起这个名头。

      读红楼我断断续续读了三年,直到现在也未穷尽,只是粗略览了前八十回,更不敢说真真切切读懂了。读红楼,应该说是一时兴起。在红楼的开封第一页,我骄傲而潇洒的留下大名,大名的上方,是我蹩脚的文言文字:

始闻有一《红楼梦》,内有一通灵宝玉,甚奇之。复而求之,乃得盛喜 。随手翻阅,潜心读之,虽知吾无法穷尽其意,通晓其文,仍有意读之,试之。天下事胡为乎若此。

     

话是先撂下了,但红楼梦读起来着实让人头疼。且不说文中生僻难懂的情节和众多引经据典,诗词泛多,但就故事里的人名和关系记起来就要命,读到这一章——他和他不是父子吗这里怎么是表兄了?她怎么是她的丫鬟呢?由此种种,读的十分艰难。到后来,我想出一个“巧宗”:我87版的电视剧和我的书同步,这样我就能利用我强大的认脸能力推进我的阅读速度。(这样固然好,但是后来我发现看过电视剧会完全禁锢我的想象力,所有的人物形象已经被设定好了,没有我再想象的空间了,一想到林妹妹,林晓旭的就呼之欲出,我也失去了塑造林妹妹的机会,所以以后还是打算先看完原著再看其改编作品)。

接下里谈谈我读时的一些疑惑和看法:

(1) 最深得我心的人物——王熙凤

在书里王熙凤是一个八面玲珑心狠手辣的角色,对待身份比她高的人她讨好卖乖,对于下面的人她严加管教多留人话柄;而且又是个妒妇,平时就因为吃飞醋责打对她忠心的平儿,后面又用计逼死了尤二姐。

我喜欢这个角色,一是她是书里最鲜活的角色,作者对她的性格刻画总是不惜笔墨,她的情感是书中最富有张力的,比如她得知贾琏与多姑娘大闹寿宴的情节。二是我还蛮喜欢凤姐的杀伐决断,做事不留余力,绝不拖泥带水,不同于一般的小女儿形态,多了些男儿本色。特别是秦可卿归西她过去当家更是彰显了她的非同凡响的能力和魄力。

(2)红楼是把人生写进小说,还是将小说当作了人生。

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与红楼的起落不谋而合,都是由极盛到极衰的过程。经历了家族之变的曹雪芹,对封建贵族的黑暗有着真切体验,这应该也是荣国府宁国府暗中勾当被描写得如此裸露而深刻的原因。我的恩师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提醒我,《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不可把它视为曹雪芹的自传,若带着主观意识先入为主去读,会影响我对这部书的认识。我读鲁迅时老师又说了同样的话,但我自始至终都不能完全接受这个观点。在我看来,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抑或是宝钗黛玉中的一个,作者将自己一分为三,将三种性格特质或者情感赋予三个角色,这三人的感情纠葛就是这三种情感特质的抗衡。阿Q会不会就是鲁迅的化身,鲁迅笔下的“我”会不会就是“我”。他们抑夸大,抑缩小,将自己的人生划作一撇一捺藏进文字,希望有朝一日有人发现呢?

(3)宝黛初见——人生如若初相见

林清玄说过:“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宝玉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让宝黛从一开始就结下不解之缘。作者铺设感情线的方法不是常见的一见钟情式,而是颇具神秘色彩的轮回之说,似曾见过是因为前世缘分未尽,这一世来续缘。但刚开始黛玉对宝玉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不好的,除了先前听到的传言,到她用《西江月》中的“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形容宝玉,还有宝玉一听林妹妹没玉顿时要砸玉。(这个情节本来没什么,但是以黛玉的性格定会把错归到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惹出许多事端)我的的确确是不太喜欢宝黛的爱情,在我看来太过朦胧凄婉,甚至有一丝藏着掖着的小家子气,他们的日常是宝玉说错话惹得黛玉伤心哭泣,宝玉开始赔不是,然后和好。直到宝玉送黛玉两方素帕,这是只有他俩才看得懂的心意和暗语(因为他俩读了西厢记),好像才确定彼此的心意。

宝黛初见除了主线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细节。首先是最为人乐道的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还有对她衣物的描写反映其性格,老太太对她的称呼来显示偏爱。其次便是我们凤姐的八面玲珑了,一见到黛玉就握手寒暄并为她母亲的死作悲,然后急忙打点住所。

(4)宝玉之妻的人选

87版的红楼梦和我看的版本最大的冲突在于,87版的红楼黛玉是因为听闻宝玉客死他乡心悸伤心过度而死,而且之前黛玉病危(因相思)紫鹃便向鸳鸯打探宝玉婚配,鸳鸯说老太太早就属意林妹妹,黛玉听候病情稍缓直到听闻死讯,死前烧掉素帕。但是书版的红楼梦黛玉是在宝玉和宝钗成亲之夜归西,这部假娶的戏码就是贾母、王夫人、凤姐谋划的,因为贾母看定的是宝钗。

这是两种相差极大的版本,其中的关键便是  贾母的态度,这基本决定了宝玉之妻的人选(元妃下旨暂不说),也决定了黛玉的命运。我个人比较同意书版的版本,因为前文已经有蛛丝马迹:

①贾母:贾母自然是喜欢黛玉的,也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小女儿,也就是黛玉的母亲。但是基于黛玉体弱多病这一点,她就不敢让黛玉做自己的孙媳妇。而且她对黛玉的疼爱也是基于不损害贾家利益为前提,设计娶亲时她就说虽然对不起林丫可是宝玉毕竟更亲,要是宝玉有什么,她没脸去见宁国公。还有就是上一个人选老太太钦定是宝琴,老太太透露的原因还是宝琴生的好看,这里我不禁想,黛玉难道不美吗?但是我立马想通了,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的柔弱之美,和贾母想要的根本不是一种类型。黛玉既不是第一人选,也不是第二人选。

②王夫人:我所思考的王夫人的原因便很滑稽了。自古以来姑嫂关系都是值得深究的,黛玉的母亲作为王夫人的小姑关系是比较微妙的,毕竟王夫人算得上半个外人,所以当时小姑会不会刁难过嫂嫂呢?而宝钗的母亲是王夫人的亲妹妹,王夫人当然更喜欢如同自己半个女儿的侄女,而且侄女进门婆媳关系比较好处理。还有一个因素是袭人的挑拨,我们已经知道袭人已经是半个姨太了,谁进门做主母会关系到她日后,所以她一直撺掇王夫人选宝钗,因为她知道以黛玉的脾性很难容她。

③宝钗:到后来我们知道由于薛蟠犯事宝钗失去了入宫的机会,这时起薛姨妈和宝钗便一直致力于“金玉良缘”,这也是前文的伏笔,这在当时社会看来就是老天的之役,再加上人为推动,金玉良缘也变成众望所归。

·本书本书在文学上的创新和文学价值

这本书和作者在创新方面非常值得肯定的原因有三:

一是新的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太虚幻境对应的就是贾府里的大观园。

二是曹雪芹一人分饰多角的作词。书中有很多作诗赛诗的情节,曹公不但要符合每个人的人物性格,还要根据书中定位写出不同境界的诗(黛钗最佳)。

三是突破了传统的思想,可以明显看出《西厢记》《牡丹亭》对它思想影响显著。大观园里的女子都习诗词书画;宝黛传情的方式是“横也丝(思)来竖也丝”的素帕,望族家男子也不可读这类书何况小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