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古诗词赏析

 我来答
酸欠D5
2022-07-05 · TA获得超过940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1.2万
展开全部

  诗词赏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是一种再创造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初中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一)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臵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5.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作品沿袭了晚唐、五代词柔靡哀婉的遗风,多抒写酒足饭饱之后的娱宾谴兴和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之主题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其为:‚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此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作品的风格特色上面这首词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由于晏殊少年得志,生于承平之时,仕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所以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上面这首词作品所抒发的即是悼惜残春之感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

  词的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此时感到光阴的流逝,不可追回,虽有富贵,犹有不足,因而未免深深叹息

  现在让我们分句来细读,先读上阕的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词让我记起白居易的一首诗,‚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长安道》),晏殊在自己这首词中是化用白居易这首诗之意,以诗酒作自我排遣再读下面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二句是说景物依旧,季节、园子、亭台均与去年相同,但过去的一切,都像夕阳西下,一去不复返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说,人已经不是去年的人了,虽然景物没有变,但人却在变,隐然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

  词的下阕主要抒发春残花落,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燕子去而复返,在春天来临之时,依恋旧巢,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青春却一去不归,酒阑人散之后,作者带着莫名的闲愁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徘徊

  下阕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是这首词作品的灵魂所在,这首词作品也因这二句而著名,成为流芳千古的佳作,由于作者自爱其工,又将这二句另组织在一首七律作品中这二句的意思是,春残花落,是时序推移的自然道理,虽然触景心伤,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燕子春去秋来,依恋旧巢,不忘故主,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通观这首词的整个层面,它的构思精巧,选景典型,作者善于捕捉自己那一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整首词处处是写景和写个人的活动,但处处又是抒情,由景及情,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交融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语言工巧,清丽而自然整首作品委婉含蓄,语浅情深,集中体现了晏词‚富贵气象‛的风格特色而妙手偶得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更使这首词作品流传千古,这是这首词作品最成功之处

  初中人教版古诗词赏析(二)

  1.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②商女:卖唱的歌女

  ③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

  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臸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2.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五溪:指沅溪、武溪、酉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湖南沅陵县(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是李白的一首七绝名作据考证,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约在天宝七载(748)第二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

  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

  次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三、四两句则转为抒情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结句奇语迭出,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二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语意有异,其实相同,都是指王昌龄的贬谪地龙标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4.《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5.《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臸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臵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