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萧峰选择自戕的导火索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对于《天龙八部》中萧峰这个人物都不陌生,作为《天龙八部》三大男主角之一,在武力值和人格魅力上,都是上乘的。在小说中,金庸给萧峰安排了很多“高光”的桥段,聚贤庄一役中,萧峰一人力战群雄;在杏子林的事变中,表现出的有勇有谋,侠肝义胆;率领“燕云十八骑”赶赴少林解救阿紫的时候,主角三人正式碰面,对决慕容复、游坦之和丁春秋。
但是就在《天龙八部》的最后,这一位悲壮侠义,对感情忠贞、对国家忠诚的英雄人物,却在当年其父萧远山坠崖处断箭自尽,说起来也正如宿命一般。
导致萧峰选择自戕的导火索是自己身为契丹人,却在宋朝长大,结识宋朝人,学习丐帮武功,曾立下誓言不杀汉人,但是又无奈违背誓言;身为契丹人,却在辽国君主选择开战的时候挟持其退兵,为了止战,做了自己族人的罪人、叛臣。萧峰的忠义两难全、身份处境的尴尬,导致了萧峰的自戕。
就在萧峰选择自戕之前,辽国的君主还冷笑道他后面会在宋朝加官进爵。原文写道: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 “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这一段诛心之言,让萧峰为自己的处境更加尴尬,自己身为契丹人,但是这样要挟自己君主的所为已经是契丹的大罪人,再无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于是选择了断箭自尽。
在萧峰自戕之后,悲痛欲绝的阿紫扣下自己的眼珠还给游坦之,抱着萧峰的尸体双双跌入雁门关的万丈深谷,一同葬身在雁门关悬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