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好吗

 我来答
爱情调味剂17
2022-07-19 · TA获得超过691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3.9万
展开全部

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好吗

  导语:心理咨询师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你为什么选择学习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一专业?你真的决定当一名心理咨询师吗?这不是可以给出简单答案的问题。许多人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似乎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常常也是外在化的理由,但在这些理由的背后大多存在难以说出的或者隐含的动机。请看下面几位正在接受咨询技能训练的学员对这一问题的陈述:

  学员一(31岁男士):“我之所以选择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原因很多,主要是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我现在从事的银行工作很稳定不用操心太多,再说心理咨询这个职业在中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预期收入丰厚)……。”

  学员二(45岁女士):“我呆过许多单位并较长时间担任领导职务,经历过坎坎坷坷,生活中经常别人分忧解难,他们说我有这方面的潜质。我觉得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我的阅历、说服力以及医学专业背景让我觉得做这一行有明显的优势。”

  学员三(41岁男士):“自我从事这个职业之前,有两件事情震撼了我并促使我走到这一行业。第一件事情是我的一个熟人突然自杀,虽然我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但我隐约觉得与他长期的婚姻冲突有关;第二件事情是我的一个同学住进了疯人院,现在看来他并不是精神病,而是一种单纯的心理障碍……。”

  学员四(28岁女士):“也许…我对自己不太了解,我觉得我母亲可能有一些心理问题,我和她的关系一直不很协调……我想通过学习心理咨询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也可以帮助我的母亲和家人。”

  以上陈述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常见的从业原因,譬如:我对心理学感兴趣,所以我打算从事心理咨询职业;我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这份工作;我觉得心理咨询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心理医生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收入;别人的痛苦感染了我,使我觉得有义务帮助那些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这些理由是表面化和外在化的,并不是你对心理医生这一特殊职业感兴趣的深层原因。你可以尝试进一步问自己:

  ——我为什么对心理学感兴趣,是什么促使我比过去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别人的不幸遭遇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不幸唤起了我自己内在的某种固有的体验?

  ——我现有的工作不用操心太多,这是否意味着我在单位不受重视?或者我的职业发展受到某种阻碍?关注心理学是否仅仅意味着自我反思的开始?

  ——心理咨询职业能带给我更高的收入,这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中国心理治疗业实际情况和我本人对经济收入的预期?

  ——我的医学专业背景是否一定构成心理咨询职业优势,而不是相反会导致更多的职业定势和思维限制?

  ——从事心理咨询真的能有效的帮助家人吗?首先应该做出调整的是我自己还是母亲?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无一例外的指向咨询师自我而不是把眼光投向外部生活事件,无论你已经是咨询师还是正准备从业的学员,都有必要清楚,真正的从业动机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个体内在化的价值目标”中去寻找。

  咨询师有必要做到的是不断内化自己从业动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持持续的职业动力而不至于中途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所谓职业动机内化,是指将外部的生活事件与个体内在价值目标相联接以确立职业目标的过程。即将自己现实生活状态、个人能力倾向、职业发展信息同自我内在心理冲突和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角度去建构自己的职业目标,以便让我们更清晰的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从事“心理医生”这一职业。

  咨询师在从业之前应该尽可能地实现动机内化,这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这种关于咨询师从业动机的心理分析通常以接受咨询督导老师的个别咨询、小组讨论或者参加一项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等方式进行。

  一些业内人士质疑心理咨询师从业动机内化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就一般意义而言,工作对于个人所具有的意义虽然与个人的人际交往、归属感、自尊、自我实现等内在价值有关,但更多情况下是生存的需要,是谋求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获取某种现实效用或者达到某种外在功利性目标是从业者的主要动机。因此即使一个人从事一项缺乏内在动机或者并不十分喜欢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工作对你来说不过是一种特定的生活状态而不等于生活的全部。这种关于职业的看法似乎并不完全适用于心理咨询师这一特殊职业。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不仅与人打交道,而且总是遭遇不幸与痛苦的灵魂,他们不得不而且必须面对来访者的痛苦。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是其工作对象——来访者——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他们不仅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而且是陷入情感挫折内心充满矛盾、痛苦需要帮助的人,咨询面谈涉及的所有治疗手段运用都必须以咨访双方高度的情感协调为条件,并与咨询师真实的情感投注高度相关。因此,处于治疗关系中的咨询师只能是高度“人格化”的专业帮助者,而不是仅仅遵循某种既定规则或程序运行“非人格化”角色。在这样一种职业状态中,仅仅具备外在功利性动机(金钱的、权力的、社会评价的个人目标)而缺乏内在助人愿望的人,将无力承载由“咨访关系”所带来的情感负荷。从构成有效职业行为的要素分析出发我们认为,咨询师不同于依靠药物或外科手术解除生理疾患的生理医生,更不同于律师、教师、职业经理、营销人员以及一般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在普通职业行为中,从业者情感投入并不构成有效职业行为的主体要素。譬如,就生理医生而言,虽然与患者实现情感协调有助于患者身心康复和改善医患关系,但这并不构成对患者准确诊断和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对于心理医生来说,情形恰好相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