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合不来的原因

 我来答
情感解说家17
2022-05-04 · TA获得超过711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7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0万
展开全部

和母亲合不来的原因

和母亲合不来的原因,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表达上比较含蓄的,所以可能就导致父母跟孩子的沟通上出现问题,很多人老觉得自己跟父母聊不来也合不来,随便说个什么就能吵起来,那么和母亲合不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和母亲合不来的原因1

两人太过强势

生活中总有强与弱,在一个家庭中也不例外,俗说:“一山容不得二虎”两个太过强势的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总会相掐。如妈妈总喜欢干式儿子私生活或工作,儿子必须听她的。而儿子有自己的主见又不喜欢别人问东问西。这样就冲突起来了。

性格相似

性格相似的人容易冲突。沟通起来也容易情绪激怒两个都较直白。如一件小事妈妈和儿子一起早练,儿子遇到熟人在聊天回家后妈妈就说儿子懒衣服都没湿。无论儿子怎说妈就认定他懒能合吗?

妈妈爱唠叨

妈妈认为儿子再大都是孩子总爱唠叨。儿子又不爱听又忍受不了唠叨。这样就冲突了。我们家的婆婆总说自己儿子胖要少吃什么都不让吃。吃点就唠叨一大堆旁人听了都烦何况儿子能合吗?

太自已为是了

太自已为是的人总让人讨厌。如妈妈总爱看养生堂,常逼着我们一起看,用呀吃啊都说我们不对。吃什么不会脑血栓不会高血压等等。太自已为是了认为自己是半个中医。

太爱面子

面子每个人都爱但要分情况。不能打起脸来冲胖子。如送礼姨妈家女儿结婚,儿子明明没答应就说儿子答应了送2000元红包。逼得儿子是急跳。

受不得一点委屈

妈妈总认为儿子就得孝顺,就得听自己的。可儿子成年了有自己主见想法。某一事不合说上一两句就认为自己受了委屈总唠叨要回老家。搞得家是没安宁。

和母亲合不来的原因2

了解矛盾的根源

与母亲关系不好肯定是有原因的,静下心来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与母亲关系不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反省

应该反省一下,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是因为母亲还是自己,要有客观明确的自我认识,不能一切过错归结于母亲。

直面问题

面对关系不好的事实不要逃避,积极面对,与母亲多交流,

换位思考

母亲的所作所为肯定是有原因和道理的,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在母亲的处境上思考,自己不能总是要求母亲理解自己,自己也应该多付出。

拒绝对抗

关系不好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抗,这种问题要避免出现。有问题就好好交流,出现问题就好好沟通,对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改变交流模式

平时与母亲多互动,做一些有利于增进关系的事,比如一起做饭做家务 ,一起看电视节目等等,不能以激烈的方式和情绪进行无效交流,这样关系只会越来越差。

总结

相信母亲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关系不好只是交流方式出了问题,想要改善与母亲的关系,一定要有耐心,母亲毕竟是最亲近的人,与母亲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矛盾哦!

和母亲合不来的原因3

1、 照顾性剥夺

母亲的照顾性指的是对孩子温暖的关注和身体情感的表达。在重男轻女或多子女的家庭,由于母亲对孩子所持有的态度与受限的精力,孩子很有可能会有照顾性剥夺的经历。

这会造成孩子很容易出现躯体化问题。因为身体是我们最早的表达方式。当我们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时,身体会本能地表达。

所以成年人躯体形式障碍,很有可能与照顾性剥夺所引发的`情绪相关。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莉莉,婚后总是出现头晕的毛病。经过多家医院检查,都未检出异常。后被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

莉莉经过长程的心理咨询后,才发现从小由于自己是女性,不被家人重视,经常被忽略。婚后为了获得老公的关注,就通过头疼的病症,来让老公更多的照顾自己。

2、 共情性剥夺

共情是指有人能够理解你的内心情感,认同你的情绪感受,并对此做出回应。

孩子的手被玩具划了一道印子,被疼痛感吓到的孩子,通过哭喊呼唤妈妈来到身边,给与自己安慰。

有共情性的妈妈,会俯下身子,柔声细语地安慰孩子,轻轻地拍孩子的背,让孩子的情绪逐渐安定下来。

没有共情性的妈妈,会不耐烦地呵斥孩子不要苦恼,甚至听到了孩子的呼唤,也懒得现身。

那么经历共情性剥夺的孩子,会心智受损,自我价值感低下,也会非常渴望被认可。

这类人会非常理智化。在恋爱中会被称为“直男”。

女朋友:“我发烧到39度了”。跟男朋友说是想要获得关心和安慰。

男朋友:“这么高?!牛掰!”

女朋友:“我要你安慰我一下!傻子!”

男朋友:“多喝热水。那今天你不舒服,我们就不见面了。我去打会游戏。”

早年经历共情性剥夺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良好的共情力。

3、 保护性剥夺。

“保护性”是指为孩子提供力量和引导,与孩子共同面对困境的能力。

父母本身是个软弱无能的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也是容易被忽略,自我力量弱的人。在孩子需要父母帮助时,父母就会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样子。

这类父母在孩子遭受校园霸凌的时候,会倾向于让孩子躲着点,或反问孩子:“为什么那些人不欺负别人,偏偏欺负你?”

或是当孩子遭受到【性】侵或猥亵,求助于父母的时候,父母大多不相信孩子说的,或是选择忽视。

如果你的妈妈,是一位自恋型的妈妈,那么也会影响你们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不健康的自恋。

不健康自恋指的是一种婴儿式的全能自恋。

这样的人由于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不可爱和不值得被爱的,所以非常需要他人的评价来证实自己,同时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自然地会把主观想象当成现实,外在表现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事事追求完美。

当年那句娱乐圈的名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就是一句充满自恋意味的金句。

所以自恋的人很难容忍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见,他们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贬低和否认。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这也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将过错都投射给他人,以此来避免自身受挫的感觉。

看上去似乎很“霸气”,但内里是很惧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就像职场上自恋型的领导,很容易制定出以下的规则:

在群里发消息,下属必须在10分钟之内回复。

朋友圈发的消息,下属必须点赞并转发。

一旦有下属没有按照要求做到,自恋型的上司就会找茬。因为下属的不顺从,会让上司很失落,隐约会认为是自己人缘不好或社交表现差,所以下属才不买账。

那么当孩子在一位自恋控制型妈妈的养育下,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自恋控制型妈妈的惯用方式:道德绑架,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由于自恋型的妈妈内心深处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的,所以他们想要追求完美,对孩子高期待、高标准。另一方面又不断贬低孩子,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妈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与表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母爱的丧失。

从婴儿的神经发展角度来看,不受欢迎的孩子(意外怀孕等不被家庭期待)和缺乏与母亲(养育者)情感连接,会使婴儿的大脑镜像神经元发育受到影响。而镜像神经元是理解或感受另一个人情绪能力的生理基础。

所以,自恋的人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共情与换位思考。从系统家庭的视角来看,这就是一种代际传递。

自恋的妈妈对女儿造成的影响:孩子通过妈妈对自己的态度,会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是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的。为了取悦妈妈,孩子就会根据妈妈的情感需求,发展出虚假自体。

虚假自体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孩子长大后,会形成讨好他人的人格基础。她会对别人的需要非常敏感。认为只有让他人满意,自己才能安心。这也表达了童年时的恐惧:如果自己不能讨妈妈开心,自己就有可能被妈妈抛弃。

健康人格的妈妈,则会养育出“真实自体”的孩子。因为妈妈会通过理解回应孩子的渴望和需要,孩子不需要过度对妈妈的情绪敏感,并放弃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妈妈,取悦妈妈。这样孩子的内在真实自我就能得以发展。

而自恋型的妈妈,只有在孩子回应并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时,才会去爱孩子。

所以这种母亲给孩子的爱,是一种有条件的爱。

发展出“假自体”的孩子,本质上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因为要获得妈妈的爱,需要非常费力,这种辛苦和无力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长大后,这种内心的自我评价就会向外投射,经常觉得身边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类人会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常采取讨好,自我压抑等方式,显得诚惶诚恐,害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

从小这么艰难的求生存,跟妈妈的关系自然也就很纠葛。

除了自恋型的妈妈外,情感混乱的妈妈,也会给孩子造成痛苦的经历。

因为妈妈情绪的混乱和不稳定,会导致孩子在关系里充满恐惧、焦虑和不确定性。

情感稳定的妈妈,会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每当孩子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就会飞奔回妈妈的怀里,就能获得妈妈温暖的怀抱和充满关切的询问。

例如孩子在游乐区中摔了一跤,爬起来就会找妈妈。妈妈就会安慰孩子。

但是情感混乱的妈妈,有时会耐心地安抚孩子,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有时却会不耐烦地推开孩子,甚至责骂孩子给自己添麻烦。

这就会让孩子感到很混乱,因为他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跑向妈妈会获得爱,或是被责骂。情感混乱的妈妈,有时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港的功能,有时又成为了孩子体验危险的来源。所以孩子就会形成混乱型依恋。

这类孩子比较容易误入歧途,尤其是在青春期。因为妈妈的情感混乱,造成孩子长期处于警觉的状态,缺乏妈妈的安抚又会使孩子变得混乱、好斗。

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中,也容易受到同学的排斥和老师的批评。如果此时结交了不良社会青年,孩子就很容易被带偏。

而其实,这些看来逞强斗狠的青少年,表面上仿佛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他们内心是缺乏基本的安全感的。他们核心的情绪体验基本是恐惧和焦虑。

所以,当自己和暴力型同伴在一起时,那种“意气风发”,能让别人见到都躲着走的感觉,是为了防御心中的那种恐惧和焦虑感。

自然,此时妈妈再去哭天喊地地“找孩子”,试图让孩子悬崖勒马,但孩子已经很难再回头了。真到了这一步,需要家长、学校老师、社区工作人员与心理咨询师,多方一起开展工作。

很多与妈妈的关系不良,症结都在早年形成。并且有些妈妈自己也意识不到,因为妈妈也是自己的原生家庭中产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