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女性人数反超男性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5-11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6万
展开全部

高等教育女性人数反超男性

高等教育女性人数反超男性,数据表明,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距已基本消除,在各类高等教育中均出现性别比例逆转,即女性占比超过男性。高等教育女性人数反超男性。

高等教育女性人数反超男性1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统计的结果。女性在成人本专科、普通本专科、研究生等学历,全面反超男性,比例分别为:58%、51%、50。9%。(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这项数据首先说明中国女性公平获得受教育的权利的水平,现在远超欧美。我们知道欧美国家大部分的国家是女多男少,即便这种情况下女性获得高等教育的权利,仍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德国为例,德国人口男女比为49:51,大学男女比为53:47。(数据来源:《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德国高等教育研究》,作者孟世悦 张文青)

但是,中国的男性人口数量比女性多3,000多万。女性考入成人本专科的数量却比男性多出了16%,普通本专科亦超过2%,就连研究生以上学历也超过男性1。8%。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在消除男女教育不平等上付出的努力。西方国家往往只是在嘴皮子上说要消除男女教育不平等,但是行动上却仍然歧视女性学者,言行不一。

女性学历的升高,带来的是收入水平的升高,这时女性应当学会转换思维。有社会学家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过,中国的剩女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剩男则遍布于广大的农村。

原因是,女性在学历水平提升了以后,择偶观念还保留着原来“男强女弱”的男权时代的观念,没有随着女权水平的提升,与时俱进。仍然习惯于选择寻找学历收入水平超过自己的男性。女性向上择偶的观念,导致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择偶空间很小,造成这部分女性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青春价值,也失去也一部分人生幸福。

优秀女性缺少合适的男伴侣,相当于我们的社会损失了一部分优秀的女性基因。有一部分网友就表示,这样实际上加剧了目前生育率低的问题。

高学历女性实际上应当转变思维,社会上的男性也应该转变思维,甚至整个社会各个年龄层的人,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女性问题上有一定的思维转变。

其实,有一部分有着高学历和高收入的女性,他们最终选择的结婚对象,收入不比他们高,学历也不比他们高,但是他们仍然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这样的女性往往会承担一定的社会压力。因为,总是会有一些歧视性的声音在跟她们说:“你怎么找了一个这样的男人嫁了?”

所以,转变思维是有三个层次的:

① 高学历女性要相信自己可以承担家庭顶梁柱的角色,不一定要依靠男性。

② 男性也可以勇于追求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不要觉得自己是吃软饭,甚至可以承担家庭奶爸的角色,分担自己老婆的辛苦。

③ 社会应该少一些歧视性的声音,认同新型女强男弱家庭模式的存在。

现在的教育形势说明,女性不仅能顶半边天,甚至还有可能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整个社会共同转变思想,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有利的,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女性权利的提升才能得到更多支持,继续保持和发展。

高等教育女性人数反超男性2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距已基本消除,在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内的各类高等教育中均出现性别比例逆转,即女性占比超过男性。

具体来看,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女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的占比分别为50。9%、51%、58%,这个比例在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分别提升了3。1%、0。1%和4。9%。单纯从数字来看,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地位似乎并不显著,但如果考虑到中国一直失衡的出生性别比,或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适当“高估”女性的教育优势。

在当前性别议题广受关注的社会语境下,“高等教育女性全面反超”被视作中国推进性别平等的一大成就。从宏观层面来说,女性教育优势的出现和累积是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相伴随的,尤其是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和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大增加了女性可获得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国家对偏远和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与助学网络的编织,也增加了女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从微观层面来说,激烈的就业竞争叠加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也“刺激”女性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以获得预期的教育投资回报。

女性教育优势意味着什么?在一些人看来,也许是更高的学历、求职时的竞争力,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更为体面的生活、值得期待的发展前景。对那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来说,各教育阶段女性占比数字的任何一点提高,背后可能是一个个被改写的人生故事。此外,更多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女性的出现,还将在更大的私人和公共领域带来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的'教育优势并不一定能换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事实上,随着更多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女性进入就业市场,迎接她们的是更为激烈的竞争。在过往的新闻中,不时爆出用人单位明显偏好男性的招聘政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女性教育优势带来的冲击。隐藏在各处的性别歧视以及不平等的职场权力关系,已经让女性承压不小,步入婚育阶段,女性还不得不接受职业发展落后于男性甚至退出职场的后果。

发生在教育场域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这个转折,不能不引起关注。这不仅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这部分被暂时抑制或浪费的人力资源来支撑,而且有学者参照其他国家发展模型预测,未来多年内,中国女性的教育优势将进一步累积,由此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矛盾及冲击也将更大,有必要未雨绸缪,作出合时宜的制度引导和安排。

面对越来越多高知识女性进入就业领域的趋势,我们要有加快生育成本社会化共担机制探索的紧迫感。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用工成本的可控制可预期,有助于推动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消除。这对就业女性来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延长职业生涯,提高职业贡献度。因应变化调整工作考评体系,探索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更为细致而繁杂的工作,也都应该提上日程。如此,女性的教育优势才能真正沉淀为促进女性自身发展的机会与资源,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和谐、富有活力。

高等教育女性人数反超男性3

近日,国统局发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2)》,其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自2010-2020十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女普通本专科、成人专科的占比分别为50。9%、51%、58%,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全面反超男性。

高等教育女性全面反超这意味着女童彻底摆脱了在教育上不被公平对待的命运,女童获得了和男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进步,教育公平的进步。

然而,女性受高等教育比例全面反超男性也并非全是好事,这也反映了教育以及社会就业上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从现行教育选拔机制来说:

现行的教育选拔标准化考试,大部分科目体现在对听、说、读、写的考查上,这更有利于女生发挥。比如语文、英语、道法、历史、地理等科目,女生学习起来更占优势,考试分数也普遍比男生高,虽然男生在物理、化学上更占优势,但毕竟物理在初二时才接触,化学到初三才开始学,那些在语文、英语、道法、历史等科目上不占优势的男生学习动力有可能保持不到初二、初三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拿小学高年级段的男女生的学习情况来说,男生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就已经开始两极分化,优秀男同学的数学、科学成绩普遍较好,但语文、英语、道法成绩却大多稍逊女生,而学习成绩较差的男同学,除了数学还能保持较好的成绩外,其他各科成绩却一直呈下降趋势,久而久之,这些男同学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到了初二和初三,随着物理和化学的加入,班上成绩较好的男生才会愈发崭露头角,在中考中博得一席之地。但那些对文科学习不感兴趣的男生却只能提早被淘汰出局。

其次,从社会就业来看:

女性的高学历并没有高就业率,相反女性很难获得和男生同样的就业机会。有些企业和岗位招聘甚至直接打出“只招男性”的要求。这并不能说是歧视女性,毕竟女性结婚生子,在家庭中要承受更多的责任,这意味着企业招聘她们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更高。

另外,女性高学历多集中在文史哲、金融、艺术等服务业方面,而理工科等制造业方面则是男生居多,社会如何引导女生在大学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社会如何给女性提供更多适合的岗位,如何让高学历女性她们的价值?这都将成为解决高学历女性反超后,劳动力市场矛盾与冲击的当务之急。

女性就业难也必然让女性在学业上更加努力,提升个人学历是女性解决就业压力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而女研究生、女博士的反超有可能更不利于我国生育率的提高。

三、学历高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高

相反如果男生女生都希望从提高学历中获得好的就业机会,这本身就是内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总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学历高消费并非好事,这正代表着教育内卷的严重性,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及比例也不能真正代表教育的进步,只有从整体就业和社会发展角度,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每个人的教育能真正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正进步,到那时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被浪费,人们教育焦虑也会得到根本缓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