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能读10本书?

 我来答
时尚达人1718
2022-07-15 · TA获得超过61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7万
展开全部
最近,得到、樊登读书变得风靡起来,半个小时能带着你读一本书,受到了不少人的欢迎,有人觉得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用这样高效的方式学习,特别方便。

洗漱,做家务之余,我每天能听10本书。那听过的书是否算读过?之前我觉得是,因为书稿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概括出来了。但,最近听了一本书,又去找来原文看。看完以后,觉得如果我只是因为听过了这本书,而不去读原文,那就太遗憾了,书里面有好多让我特别有感触的东西,但是都被节目删除了。而且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不够原滋原味

分析解读,是别人的知识,只有自己理解一遍才是自己的。有些书可以去听解读,看解析,但是有些书需要自己一点点读。就像如果你想去一个地方,无论多少个人和你说,那个地方景有多美,给你看多少关于那个地方的照片,和你真正看到那个地方的感受还是不一样。 我没有见过海之前,我听过关于海的歌,听过关于海的故事,也看过海的照片,但是当我看到海的那一刻,我还是受到了震撼,觉得自己好渺小,自己的小烦恼就像水滴,见到了大海,就觉得那些都是小事,云淡风轻一般。

拆书搞为了能吸引读者兴趣和布局完整,不能特别长,作者在写的时候会舍弃了很多东西,留下最精炼的东西,把肉剔除,留下骨架。

会漏重点

而且每个人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比如,关于《红楼梦》的解读, 鲁迅先生如是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可见每个人从书中获得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读二手资料,有些东西已经被二手资料的作者有意无意地过滤掉了。

会出错

而且在转述过程中,有可能会出错,二手作者会误解作者的意图,到我们这里可能一个错上加错的概念了。比如说,有些人读英语原著,获得了一些知识和概念,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不同,就会导致他无意识地理解了一个自己认为对的概念,写书评时,写了下来,但是可能作者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但是,听书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吗?好像也不是,存在两种情况听书可以帮助我们收获更多的东西。第一种是书太难,我们看不懂。另一种是我们想听听别人的理解。

书太难

当有些书很专业,很难,很佶屈聱牙,我们缺乏去分析和思考书内容的能力时,我们可以看别人的解读。比如,我们想去了解明朝历史,可是因为缺少相关知识,也读不懂大部头的史书,就可以去读《明朝那些事儿》或者去看《百家讲坛》对明朝历史的解读。专家有把深入浅出的能力,他们能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给你呈现一个生动的明朝。等对那段时间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可以,再去看更专业的书籍时,难度也会降低。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去搜纪录片或者是讲解历史的视频,甚至是漫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这个过程就像,小时候我们没有牙,需要爸妈给我们把食物捣烂了,我们才能下咽。等我们有了几颗牙,就能吃稍微硬一点的东西。等牙齿长齐了,就没有什么需要忌口的。这种情况下,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每个人对知识理解的方式不一样,比如说虽然都是对一本书的讲解,但是每个老师的讲解方式都各不相同,我们会喜欢一些老师的讲解方式,也更容易消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去探索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方式,然后去找对应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想听听别人的理解

有些书,我们读的过程中,可能希望看看别人的理解,换个花样去看这本书。读书会一直在读论语,我们的书都附有不同的版本的解释。毕竟已经没有办法去对证孔子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只能看不同的解说,试着去分析他的话可能想表达的意思。读完以后,我们也会交流彼此的理解。这个过程就像是给水果榨汁,虽然我们可以吃苹果,但是偶尔我们也想尝尝苹果汁的味道。

所以综上,我决定以后把听书作为自己的消遣活动,遇到喜欢的书,一定要找到原文,细细阅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