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我来答
吃瓜群众1718
2022-07-26 · TA获得超过837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34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思想,那么在现在这个天天拿着手机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请看: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1】

  1、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如有学生获得了学校(或更高级别)的读书征文比赛的奖励,相关部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就会使其他学生由好奇、向往而产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需要。

  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2、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我校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

  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

  我校为学生订阅了《成都教育周刊》《彭州报》《小学生生活》等“报刊、杂志”,学校的报架也定期更换报纸,充分发挥了报刊、杂志的最大效益。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开辟了佳作赏析节目,并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图书……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3、加强指导,培养兴趣。

  无意注意是小学生的主要特征。

  它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课题,也是搞好课外阅读的主要课题。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兴趣带来负面的影响。

  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

  我校紧密结合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验》这一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实验教师首先教会学生筛选读物,除了教师推荐一些好书外,也允许小学生自主选择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不违法,不违反伦理道德的书来读,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

  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维;教会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怎样写笔记等。

  4、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课本”导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

  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

  教完《狱中联欢》后,我便诱导学生去读《红岩》等等。

  这种阅读活动,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学了《颐和园》)对祖国的名胜古迹,知道多少?(学《马背上的小红军》)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动人故事。

  (学《三味书屋》)请多了解一些鲁迅爷爷。

  (学《只有一个地球》)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

  (学《牛郎织女》)读一些民间故事……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

  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林海》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许多作家、名人都说过相似的话。

  这说明,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地狭隘的、封闭的。

  有人曾把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做法比喻成“课内的芝麻弄成西瓜,课外的西瓜一个没有抓。”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大胆引导学生抛开“芝麻”,去摸摸更诱人的“西瓜”,拓宽学习和阅读的范围。

  这样学生才能受益无穷,趣味无穷。

  (2)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

  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

  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

  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

  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

  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

  从学生朗读过的《春》《荷塘月色》《秋菊》《梅花》等中,可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牵引兴趣的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