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07-20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4万
展开全部
教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2搞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之美,进而感受作者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的评价,感悟作者茨威格对传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以及作传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永远的托尔斯泰。(可出示托尔斯泰的照片)

他出身名门望族,活着的时候拥有财富、地位、名誉,最后却孤独凄凉地病死在一个无名的小火车站。生前他被誉为俄国文学大师,死后却被葬在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土丘上,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他曾拥有广大的庄园,却放弃一切心甘情愿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民。他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人,“一个人类的人”,一个人道主义的守护神!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2.知人论世一——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文学是他一生追求的事业,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均有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他的主要成绩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以及《罗曼·罗兰》《三作家》等。

二、评一幅独特的“肖像画”

1.问题设计1(主问题):这是世界顶级的传记大师在写世界顶级的大文豪,请结合文章第15段的内容,来评一评大师笔下的大文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揣摩作品中描绘托尔斯泰独特形貌的句子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赏析作者语言表达中的比喻和夸张的联袂妙用。

(以学生发言为主,不必拘泥文段的先后顺序来理解)

教师可以示例:他是个外表邋遢粗糙的人。你看文章开头:“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托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用“植被多于空地”比喻托翁脸上长胡髭的地方多过没长胡髭的地方,用“树皮”比喻脸上的皱纹多,用“树根”比喻又长又粗的眉毛这些都形象地表达了托翁的这张脸除了遢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几个理解难度稍大的句子:

(1)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明确:用“低矮的陋室”比喻托尔斯泰的身材,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身材的矮小与普通,与“天才的灵魂”形成鲜明的对比。

(2)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

明确:小屋不是指他工作的地方,而是指托尔斯泰的外貌。

2.依据学生的发言在课堂上即时生成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平凡普通,粗鄙丑陋。

3.问题设计2:托尔斯泰本人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外貌的?

明确:“从青年时代起,托尔斯泰就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他说,他讨厌任何对他长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朗读这段文字,让学生揣摩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外貌所持的态度(注意“?”的使用):自卑、幽默、自嘲等。

4.教师小结。

通过上述探讨,我们发现顶级的传记大师给世界顶级的大文豪画了一幅独特的“肖像画”: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总而信言之,我们读到了一个外形丑陋的托尔斯泰。

三、品一双深邃的眼睛

1.问题引入:茨威格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丑化大文豪托尔斯泰吗?

2.问题设计1(主问题):传主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先阅读第6—8段,然后交流。

要明确的几个句子:

(1)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

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2)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

(3)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

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1)将托尔斯泰的目光比作是锃亮的钢刀,更加突出了托尔斯泰的目光犀利、直戳要害,表现了托尔斯泰拥有一双能够洞察世间一切的充满智慧的眼睛。

(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示出来,揭示了时代的实质。

(3)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极尽夸张,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文中有句话可为此作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4)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实际主义”作家,对实际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确的。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沛。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3.问题设计2: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就是画他的眼睛。”茨威格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双犀利、深邃、洞察力强的眼睛。这双眼睛丑吗?

明确:以“突然”为标志,文章来了一个逆转,先抑后扬,写外形的丑陋正是为了突出眼睛的美,这样让重点更加突出,让文章更富有趣味性,让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能窥见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

四、触摸一个天才的灵魂

1.问题设计1(主问题):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灵魂呢?用“这是一个_____的的灵魂”来回答

明确:朴素、伟大、随性、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等。

文中直接赞美的句子有:“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

到了简陋归宿。”

明确:(1)此句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带着喜爱与轻快朗读,在朗读中去触摸一个天才的灵魂。

(2)为何是“永远流浪”?可以结合茨威格的剧本《逃向苍天》来理解(教师用沉重而缓慢的语调朗读):1910年10月28日凌晨已经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毅然决然地悄悄离家出走了。他终于出走了,他忍受了20多年,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而且,他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他不再犹豫,他要从让他感到“耻辱”的生活中逃出去。一辆破旧的马车载着他在黎明前的黑夜中远远驶去,前面是茫茫苍天。然而风烛残年的老人经不起严寒中这样的折腾,三天之后,他就因肺炎而病倒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小火车站。他很快地向生命最后的归宿走去,11月7日终于停止了呼吸。他终于逃出了贵族庄园,逃向苍天。他终于成了他自己,让身体静静地躺进了那座长长的土堆,让灵魂永远流浪在了远方。

2.作者为何要为托尔斯泰作传?(资料链接:《世间最美的坟墓》

作者生前没有见过托尔斯泰,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他应高尔基的邀请欣然前往参加,到达苏联的第一站他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一位素未谋面的故友,他看到的只是一方小小的坟墓(展示托尔斯泰坟墓照片)“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摘选自他回来后写的又一散文名篇《世间最美的坟墓》)这里安息着一个流浪得太久的天才灵魂!这就是作者要为传主作传的原因

3.教师小结。

他要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他把永恒的土头土脑的俄国人的肖像选作他的肖像,却用他犀利、睿智、深邃的眼睛洞察世间的一切,他,心中有大爱,努力行大善。这节课,我们阅读作品,理解作品;阅读托翁,走近托翁,感悟一个高贵的、天才的灵魂。希望这样的阅读和感悟一直伴随我们的人生。

推荐阅读篇目:

[法国]罗曼·罗兰《名人传》

[美国]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

王水照《苏东坡传》

评价:通过引导学生三次与文本对话,贴着学生教,贴着文本一步一步走,就自然走进了人的内心世界,自然弄懂了人的高贵在于心灵,而与外貌无关这一道理。作者的写独具匠心,步步为营,教者的教也要步步为营,引导学生读懂语言背后的意思。设计巧妙,层层深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