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好心办坏事的体验吗?
有过,因为从小受到“帮助别人、服务别人、爱别人”的信念系统的影响,在我们的生命中产生强烈的帮助欲,于是在生活中,总有许多好心办坏事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作为当事人的我就有以下尴尬体验:
第一次
小时候坐公交车,当时人很多,我就坐在公交车离后门不远的单独椅子上,这是刚好有一个老奶奶来到我身边,我给她让座,她没有接受,我以为她只是不好意思,于是非要给她让,以至于让她错过了站。
这件事从外人的角度看其实就是我的自作聪明。不过很感谢老奶奶对我的理解,在我导致她需要多走一段路的情况下,任然没有责怪我,反过来以开玩笑的方式缓解的我的手足无措。但千万不要抱着好心做错事就会被原谅的心理,毕竟你有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可挽回的错误。
第二次
我在小学时,有一个和我玩的很好的朋友。有一天,我们相约一起做作业相互监督对方,我们做了一会儿后,我看到她停下笔在那里愣了好久,于是问她怎么了,她说她被一道题难住了,这时我二话没说,拿起自己的橡皮擦掉了她答题的痕迹,对她说,我来帮你一起想。到最后才发现,她的解答都是对的,只是还没算结果不太确定她的做法是否正确。
这件事虽然是我好心,但是因为自己的冲动让别人的努力付诸东流,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它让我明白,当别人没有主动向你求助时,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乐于助人的冲动欲,实在是想帮忙时先询问对方的想法,否则你有极大的可能性就是好心办坏事。
以上事件都告诉我们,在日常助人与被助的过程中其实蕴含着许多学问,如果没有被我们充分的重视和理解,最终将会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困扰。
当然有啦!而且不止一次,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会经历过。经历这种事的心情就像过山车,先是直通云霄然后狠狠落下,来说说我在大学里经历的好心办坏事吧。
大一捡到饭卡被人误解。这个事我回想起来我都想原地消失,上帝请赐予我隐身术,我愿意用三十斤肉来换。大一刚军训结束不久我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然后吃完准备走的时候看到对面有一张饭卡但是没有人,我想可能是别人吃完饭忘了拿,顿时做好事的喜悦让我的脑子不会了思考,我准备把卡拿着去交到办卡中心,然后就听着身后一个人大声说:“同学,你拿我卡做什么”。然后周围人都向我投来质疑的目光,然后我就开始解释,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原来好多都用卡占座,我的解释都显得有点牵强了,就这样我尴尬的离开了食堂,当时就是想我太多管闲事了,被人误解的感觉不是一点点的伤心,捶胸顿足。
不小心把老师的花浇死了。你能想象到我当时的心情吗?我是化学专业的学生,今年考了本校的研究生,然后就到导师那里开始做实验了,因为不是很熟练在操作的时候液体不小心滴到旁边的花上,当时觉得应该没事,结果过了几天花死了,我也不敢说,内心十分煎熬,也许花是自然而然死的。但是太尴尬了,想要消失术,呜呜呜。
把室友的菠萝蜜吃完了。那段时间我忙于做实验,有一天回来我看到桌子上有菠萝蜜,室友说是另一个室友给我留的,当时那个是没有剥好的,然后我就开始大力出奇迹开始边剥边吃,然后吃完了,结果万万没想到我室友给我留的是剥好的,没剥的是留给她自己的,我当时脸就红了,室友说没事没事都差不多,我觉得着实尴尬,然后下一次去超市,我也挑了一个大菠萝蜜大家一起吃,但是当时真的好尴尬,虽然室友没觉得有什么,我真的需要一个脑子。
好心办坏事,尴尬只有你知道,不想体验过山车感受!!!
从小到大我经历过好多次好心办坏事的经历,说来也是让人忍俊不禁,大部分都是为了帮哥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都变成害他被骂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哥哥在读初三,爸妈陪读,我就睡在哥哥旁边的小床上,爸爸妈妈谁在另外一个房间,那个时候哥哥很讨厌我,因为爸妈比较偏心,很多好东西都给我了,所以哥哥就一直对我态度特别凶。但是我那时候小我还不清楚其中的原因,我就一直觉得是我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我就一直想要帮哥哥做事。
我记得那天是星期六,妈妈要大扫除就让哥哥带我去吃早餐。在去吃早餐的路上哥哥跟我说他等下吃完要晚点回家,要我在早餐店多待一会不要那么早回家,如果我按照他的做了,他以后就再也不凶我了。听了他说的话我很开心,也照做了,我想只要哥哥不再对我凶我晚点回家也没什么。但是后来我等了好久等到早餐店都要关了他还没来,快中午了我就看见妈妈过来了,问我哥哥去哪里了,我也不知道哥哥去哪里了,我也没说话就回家了。在路上妈妈一直问我哥哥是不是去游戏厅了,我也没说话,主要我当时就很害怕了,我害怕哥哥怪我先回家了没有听他的话,我又很害怕哥哥会不履行承诺。最害怕的是哥哥会被爸爸打,所以当时我就一直说哥哥去同学家了,结果事情更严重了。
哥哥一回来就被爸爸抓着去罚跪,边罚跪边说他,说他是想把妹妹丢掉,然后比他平时去游戏厅还罚跪多了两个小时。我当时小还是很不懂,我觉得我帮哥哥隐瞒他去游戏厅他就不会被罚,我也没想到事后他被罚的更多。后来他是履行了我们之间的承诺,他没有再凶我,但是也再也不理我了。不过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等到他读高中的时候就变得非常疼爱我,可能是长大了知道要爱妹妹了。但现在想起那件事,我还是很愧疚的,好心办成了坏事,谁也不想的。
有的!例如在电视剧少年派2中,女主角林妙妙便好心办坏事,很多人来到安宁疗护,带来流量的同时却打扰了病人的休息!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呢?
如果我们像哲学家(奥古斯丁)那样,只问“爱”的出发点,而不问“爱”的结果,当然在个人层面自洽了,但是不是可能会给他人带来问题?比如,我们常听母亲对我们说“这都是为你好”。还有一些人“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他们自己是舒服了,但却伤害了别人。我们怎么解释他们给他人带来的困扰呢?
伦理学上的两派思想包括义务论和效益论。义务论有时候也称为“动机论”。一个行为好不好,要看动机好不好。动机如果好的话,代表你有善意,出于善念去做一件事。而这件事的结果对于相关的其他人,某些特定的人是不是好呢?你无法考虑。你个人要负责自己的动机,做出来之后,要看各种条件的配合,它的变项太多,最后反而可能是坏的结果。
就像我们常说的“好心办坏事”,就是这种情况,这当然是有问题的。
如果真有人说,我只问我的动机,我不管结果如何,我自己自洽了,但给别人带来问题,这当然是不太恰当的。但是,你也不能只问结果。只问结果的话,有谁能判断,任何行为做出来之后,对于相关的人保证有好的结果呢?比如,母亲对孩子说这都是为你好,事实上这都是母亲的一厢情愿。她所能了解的怎么样对孩子最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她只能这样了解,她不太可能去充分理解孩子本身的兴趣志向,孩子的潜能,将来可能如何发展等等。如果母亲没有办法了解,那对孩子当然是压力。
这三点都考虑到了,我们的行为才能够做得比较完善,既兼顾到你的动机,也能够注意到是不是能够带来好的结果。
有过,还不止一次,就在前几天还发生过一起。
我爸认识一个卖手机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一般卖手机的地方都是有售后,售后包括修理什么的,碰巧我同学的iPad坏了,所以我打电话问问我爸看看能不能修理,我爸说让我去了看看吧,不一定可以修理。到了以后,我找到那个人,因为那个人是我们村里的所以他对我也有点印象。他看了看iPad,说应该可以修,明天来拿吧。当时走出店后,我感觉自己办了一个好事情。但好巧不巧,第二天去拿回来以后,我同学说屏幕有个地方没有粘好,然后又去店里面和修理人员说了这件事,修理的人说,到了明天来拿吧,他给我们修一下,今天有点晚了。送到店里面以后,我就和同学去打球了。
第三天,同学家里有事回老家了,让我去拿,我到了店里以后,修理人员又说,这次屏幕好了,但是发光板有点问题,需要换一个。我当时感觉就不好了,但是又没有办法,我就说行吧,尽快修吧。出来店外,我和同学说这件事,他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因为已经好几次,但这我也没有办法啊。同学当晚去了打球的地方,没有搭理我,和另一个人在那玩,我知道是什么问题,但也没有办法解决啊,又不是我修是吧。然后到了后几天,终于修好了,修理的人也没有多要钱,因为我爸和那里的老板挺熟的,但是我感觉修理的人就是帮我们忙,还搭进去一个反光板,虽然不是特别贵,但是也感觉心里不是滋味。
又过了两天,iPad又有问题了,同学说这次我找地方,你和我一起去,有始有终。最后,还是修好了。
经过这一次事情,我认为我不会再当中间人了,夹在之间,自己心里过意不去,还没有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好心办坏事的经历,做一件事,一定要看看自己确实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要图一时嘴快,而心里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