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哲学概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尼采(1844——1900)是西方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尼采哲学是“重估一切价值”的哲学,它对苏格拉底以后的欧洲文化(包括古希腊的、中世纪的和近代的)提出了严肃的挑战。近代理性主义运动本来就是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反叛,但这种反叛是有一定限度的。理性与神学、尘世与天国的矛盾似乎并不妨碍近代大多数哲学家们一方面肯定知识的标准是人类理性或人类意识而不是神学和权威,另一方面又用基督教的基本学说对人的信仰与行为作出解释。近代理性主义集大成者黑格尔干脆把宇宙与上帝、哲学与宗教视为同一的。近代理性主义的结局仿佛是向中世纪的回归,这一结局预示了理性主义运动的崩溃,预示了新哲学的产生。
在非理性主义或非黑格尔化的过程中,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1813——1855)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看到了理性的局限,强调了非理性的方面。但他们都没能彻底动摇近代哲学的传统。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哲学中,都有明显的内在矛盾,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有神秘主义的气息。克尔凯郭尔一方面认为真实的人必须委身于个人自由选择的生活道路,另一方面却试图使人们相信基督教是一种标准的人格,相信人的存在与上帝的存在有某种关系。叔本华指出意志是先验的、决定性的,痛苦、绝望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又说人能在佛教的神圣境界中超脱欲望,灭绝意志,达到寂灭中的极乐。克尔凯郭尔哲学与叔本华哲学的这些困难之处在尼采的哲学中荡然无存。无疑,在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方面,尼采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和叔本华的思想是一致的。但尼采在他的哲学中引进了许多新的因素,从而创造了一种使克尔凯郭尔哲学和叔本华哲学黯然失色的新哲学。正是尼采哲学,把反对宗教神学、检讨人类理性的运动推向高潮。
尼采于1888年经人介绍才知道克尔凯郭尔其人,那时尼采的哲学基本上大功告成了。叔本华哲学则对尼采有直接的影响,但尼采并未停留在叔本华哲学的水平上。对尼采的思想一直起作用的是前苏格拉底的古希腊文化,他实际上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那种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化的复活。尼采哲学的大意可概述如下:
1.关于理性(意识)和基督教 尼采把自苏格拉底以来的欧洲文化看作是理性主义的文化,是基督教的文化。他对理性和基督教的分析实质上就是他对欧洲文化传统的批判。尼采认为,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活动是极为复杂的,理性或意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的精神活动中很大一部分(如本能、欲望、意志等)是无意识地发生的;理性并不能成为判断人的生活真实与否以及人的行为是善或恶的标准,相反,理性只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安排秩序的手段,是实现本能、欲望、意志的工具。尼采还认为,意识是在必须沟通的压力下发展而成的,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禀赋中最晚也是最近发展的,是在这些禀赋的发展中最无力的一环。值得注意的是,尼采并没有简单地把理性抛置一旁。而事实上,尼采把理性视为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例如,他在驳斥叔本华的假说“凡是存在的皆为有意志的东西”时明确地说,“唯有具备理性者才有快乐、痛苦和意志可言,而大部分的生物谈不上这些。” 关于基督教,尼采主要是把它作为一种旧的道德体系来对待的。在尼采看来,基督教的原罪说是荒谬的,它不过是让上帝来同情和怜悯人类的方便的借口罢了。尼采认为:基督教轻视人的本能,扼杀人的意志,把人的激情压抑在人的意识之下,这是对生命的根本否定。因此,基督教道德是颓废的道德。 尼采对理性(意识)的限制和对基督教的否定,是他的哲学的基本前提。尼采自称是第一个心理学家,他对理性(意识)与基督教的分析颇具有心理学的意味。从这种“尼采式”心理学出发,尼采形成了他的哲学信念。
2.关于意志与超人 理性不能作为标准,理性本身也需要说明;上帝死了,上帝自己也要受审判!在这个没有法则,没有神的世界,我们人类会怎么样呢?尼采提出,要根据生命意志来重新评价一切,要建立超越的人格! 在尼采看来:生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意志,这种意志不是求得生存的意志,而是表现生命的力量的意志,是冲动和创造的意志,是为了增长优越性、扩展支配权。关于这一点,尼采说“一个生命体首先想要发泄其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又译强力意志或冲创意志)——自我保存是它的间接的通常的结果之一。”尼采认为,生命意义的有无和大小取决于生命的力量和意志的强弱;生命的欢乐是不断地创造,是对痛苦进行抗争的体验。进一步地,尼采认为,生命意志是衡量真理与谬误、善与恶的标准;知识和道德只有在保全和促进生命与生命意志时,才有价值。 尼采由此建立了“超人”的新型人格,他所说的“超人”实际上就是能充分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具有旺盛的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尼采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1)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2)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3)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4)超人敢于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5)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因而6)超人不是那种卑微琐碎,软弱无力的人,超人是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不过,尼采并不把超人看作是绝对的,是某个人的特殊权利。他说,强与弱二者“乃是相对的概念。” 尼采关于“生命意志”和“超人”的理论,是他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尼采提出“生命意志”与“超人”,旨在确认自由、确认个人,确认人的真实生活。尼采轻视盲从、趋炎附势和单纯的利他主义。他大声疾呼:不要跟随我!你要成为你自己!他实际上是想唤醒在欧洲沉寂多年的生命意志,唤醒人们的自由与自我意识。
3.关于人生的悲剧性 在尼采的“生命意志”和“超人”的理论中,传统的真理与谬误,善与恶的概念全然改观了。在他看来,“真理”与“善”是为着人的,向着人的,和以人——有自由意志的每一个人——为标准的。尼采赋予真理与道德新的意义,也就是为了说明作为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人,是为了从艺术的角度肯定人生的意义。 在尼采看来,人就是美,人生就是悲剧美。尼采发现:希腊人对人生的痛苦、艰难与恐怖有着细致而深刻的感受,但他们并没有悲观厌世、逃避现实;相反,希腊人勇敢地接受命运、面对人生。尼采把这种对生活的毫无保留的肯定视为一切本能中最深刻的本能。尼采认为,希腊人的这种精神体现了人生的悲剧美:这种悲剧美以希腊艺术中的狄奥尼索斯(酒神)形象为典型——狄奥尼索斯代表生命意志的力量与冲动。尼采进而指出,由于苏格拉底的出现,狄奥尼索斯形象消失了,于是,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精神被一种理智而乐观地看待世界与人生的态度所取代,古希腊文化由此走向没落。 尼采认为,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以及近代的理性主义运动更使悲剧精神丧失殆尽。尼采曾经在叔本华关于“意志”、“痛苦”的论述中看到欧洲文化的转机,但叔本华否定人生的悲观主义和禁欲主义却很快使尼采感到不满。继而尼采又企图在瓦格纳歌剧中寻找叔本华哲学的出路,但瓦格纳风格的转变使他大失所望。为了狄奥尼索斯的重新来临,为了新的悲剧时代的诞生,尼采用他的生花妙笔塑造了“查拉图斯特拉”形象。 在尼采哲学中,无论是狄奥尼索斯,还是查拉图斯特拉,都象征着悲剧文化的精神,象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尼采认为,唯有在这种悲剧文化中,人才能观照到世界的真实性,才能承受人类所有的得失、新旧、希望和胜利。世界的存在,只有当作一种艺术现象时,才被证明是合理的。也只有从艺术的角度看待世界,人才会对生命的无穷无尽(——所谓“永恒轮回”)感到无比的欢乐与喜悦。
尼采的哲学是下面所有这些“主义”,但却不完全归结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主义”。笛卡尔怀疑一切,但却承认思维之“我”的存在。尼采则连思维之“我”的存在也怀疑。休谟也怀疑一切,但却不愿意拒绝一个上帝在其中的世界。尼采则干脆把上帝拉上法庭受审。 尼采的哲学是自由主义的和个人主义的。他想唤醒每一个人的自由的、超越的人格觉悟。 尼采的哲学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他号召人们要敢于斗争,敢于超越,敢于成为强者。 尼采的哲学是浪漫主义的。在他看来,人生尽可以是荒诞的、渺小的、艰辛的、悲剧的,但人生更是真实的、自强的、任意的,因此是充满了欢乐的。 尼采的哲学是唯美主义的。他认为,美与艺术才是表达生命意义的适当形式。他坦率地说,真理有时就是谎言,只要这种谎言是增进和扩展个体的生命的。 尼采的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具有彻底的批判性和坚决的否定性,但对二十世纪西方新思潮又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足够的宽容性。实际上,尼采是二十世纪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包括存在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人生哲学成为现代哲学的一个主流在一定意义上是要归功于尼采的。 尼采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确切地说是关于个人的哲学。但是,尼采哲学是有重大缺陷的。首先,尼采不懂得人的自由以及每一个人的自由的前提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完善化。他没有,也不可能从社会的、历史的角度说明人的现实。实际上,在他的哲学中,人与生物的区别是无关宏旨的;重要的是人必须生存、竞争、成为强者。其次,虽然尼采看到了理性的局限,并联系意志来说明理性;但他所说的意志与理性之间是截然分明的,他把意志与理性的关系建立在意志对理性的绝对的支配和利用上。再次,尼采看不到真理和道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一面,他把个体的、主观的“超人”作为评价的标准,作为真假、善恶的尺度,这是对真理与道德的一种偏狭的理解。还有,尼采在把人生与美联系起来,强调艺术表达生活的作用时,把美与艺术绝对化了。实际上,美与真与善不是互相排斥的,艺术也不是表达生活的唯一形式。
总之,对尼采哲学既要汲取其积极向上的内容,也要注意其缺陷与不足之处。要对尼采思想的主导倾向与某些过激的言论区别开来。
在非理性主义或非黑格尔化的过程中,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1813——1855)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看到了理性的局限,强调了非理性的方面。但他们都没能彻底动摇近代哲学的传统。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哲学中,都有明显的内在矛盾,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有神秘主义的气息。克尔凯郭尔一方面认为真实的人必须委身于个人自由选择的生活道路,另一方面却试图使人们相信基督教是一种标准的人格,相信人的存在与上帝的存在有某种关系。叔本华指出意志是先验的、决定性的,痛苦、绝望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又说人能在佛教的神圣境界中超脱欲望,灭绝意志,达到寂灭中的极乐。克尔凯郭尔哲学与叔本华哲学的这些困难之处在尼采的哲学中荡然无存。无疑,在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方面,尼采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和叔本华的思想是一致的。但尼采在他的哲学中引进了许多新的因素,从而创造了一种使克尔凯郭尔哲学和叔本华哲学黯然失色的新哲学。正是尼采哲学,把反对宗教神学、检讨人类理性的运动推向高潮。
尼采于1888年经人介绍才知道克尔凯郭尔其人,那时尼采的哲学基本上大功告成了。叔本华哲学则对尼采有直接的影响,但尼采并未停留在叔本华哲学的水平上。对尼采的思想一直起作用的是前苏格拉底的古希腊文化,他实际上把自己的哲学看作是那种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化的复活。尼采哲学的大意可概述如下:
1.关于理性(意识)和基督教 尼采把自苏格拉底以来的欧洲文化看作是理性主义的文化,是基督教的文化。他对理性和基督教的分析实质上就是他对欧洲文化传统的批判。尼采认为,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活动是极为复杂的,理性或意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的精神活动中很大一部分(如本能、欲望、意志等)是无意识地发生的;理性并不能成为判断人的生活真实与否以及人的行为是善或恶的标准,相反,理性只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安排秩序的手段,是实现本能、欲望、意志的工具。尼采还认为,意识是在必须沟通的压力下发展而成的,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禀赋中最晚也是最近发展的,是在这些禀赋的发展中最无力的一环。值得注意的是,尼采并没有简单地把理性抛置一旁。而事实上,尼采把理性视为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例如,他在驳斥叔本华的假说“凡是存在的皆为有意志的东西”时明确地说,“唯有具备理性者才有快乐、痛苦和意志可言,而大部分的生物谈不上这些。” 关于基督教,尼采主要是把它作为一种旧的道德体系来对待的。在尼采看来,基督教的原罪说是荒谬的,它不过是让上帝来同情和怜悯人类的方便的借口罢了。尼采认为:基督教轻视人的本能,扼杀人的意志,把人的激情压抑在人的意识之下,这是对生命的根本否定。因此,基督教道德是颓废的道德。 尼采对理性(意识)的限制和对基督教的否定,是他的哲学的基本前提。尼采自称是第一个心理学家,他对理性(意识)与基督教的分析颇具有心理学的意味。从这种“尼采式”心理学出发,尼采形成了他的哲学信念。
2.关于意志与超人 理性不能作为标准,理性本身也需要说明;上帝死了,上帝自己也要受审判!在这个没有法则,没有神的世界,我们人类会怎么样呢?尼采提出,要根据生命意志来重新评价一切,要建立超越的人格! 在尼采看来:生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意志,这种意志不是求得生存的意志,而是表现生命的力量的意志,是冲动和创造的意志,是为了增长优越性、扩展支配权。关于这一点,尼采说“一个生命体首先想要发泄其力量——生命本身就是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又译强力意志或冲创意志)——自我保存是它的间接的通常的结果之一。”尼采认为,生命意义的有无和大小取决于生命的力量和意志的强弱;生命的欢乐是不断地创造,是对痛苦进行抗争的体验。进一步地,尼采认为,生命意志是衡量真理与谬误、善与恶的标准;知识和道德只有在保全和促进生命与生命意志时,才有价值。 尼采由此建立了“超人”的新型人格,他所说的“超人”实际上就是能充分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具有旺盛的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尼采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1)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2)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3)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4)超人敢于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5)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因而6)超人不是那种卑微琐碎,软弱无力的人,超人是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不过,尼采并不把超人看作是绝对的,是某个人的特殊权利。他说,强与弱二者“乃是相对的概念。” 尼采关于“生命意志”和“超人”的理论,是他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尼采提出“生命意志”与“超人”,旨在确认自由、确认个人,确认人的真实生活。尼采轻视盲从、趋炎附势和单纯的利他主义。他大声疾呼:不要跟随我!你要成为你自己!他实际上是想唤醒在欧洲沉寂多年的生命意志,唤醒人们的自由与自我意识。
3.关于人生的悲剧性 在尼采的“生命意志”和“超人”的理论中,传统的真理与谬误,善与恶的概念全然改观了。在他看来,“真理”与“善”是为着人的,向着人的,和以人——有自由意志的每一个人——为标准的。尼采赋予真理与道德新的意义,也就是为了说明作为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人,是为了从艺术的角度肯定人生的意义。 在尼采看来,人就是美,人生就是悲剧美。尼采发现:希腊人对人生的痛苦、艰难与恐怖有着细致而深刻的感受,但他们并没有悲观厌世、逃避现实;相反,希腊人勇敢地接受命运、面对人生。尼采把这种对生活的毫无保留的肯定视为一切本能中最深刻的本能。尼采认为,希腊人的这种精神体现了人生的悲剧美:这种悲剧美以希腊艺术中的狄奥尼索斯(酒神)形象为典型——狄奥尼索斯代表生命意志的力量与冲动。尼采进而指出,由于苏格拉底的出现,狄奥尼索斯形象消失了,于是,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精神被一种理智而乐观地看待世界与人生的态度所取代,古希腊文化由此走向没落。 尼采认为,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以及近代的理性主义运动更使悲剧精神丧失殆尽。尼采曾经在叔本华关于“意志”、“痛苦”的论述中看到欧洲文化的转机,但叔本华否定人生的悲观主义和禁欲主义却很快使尼采感到不满。继而尼采又企图在瓦格纳歌剧中寻找叔本华哲学的出路,但瓦格纳风格的转变使他大失所望。为了狄奥尼索斯的重新来临,为了新的悲剧时代的诞生,尼采用他的生花妙笔塑造了“查拉图斯特拉”形象。 在尼采哲学中,无论是狄奥尼索斯,还是查拉图斯特拉,都象征着悲剧文化的精神,象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尼采认为,唯有在这种悲剧文化中,人才能观照到世界的真实性,才能承受人类所有的得失、新旧、希望和胜利。世界的存在,只有当作一种艺术现象时,才被证明是合理的。也只有从艺术的角度看待世界,人才会对生命的无穷无尽(——所谓“永恒轮回”)感到无比的欢乐与喜悦。
尼采的哲学是下面所有这些“主义”,但却不完全归结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主义”。笛卡尔怀疑一切,但却承认思维之“我”的存在。尼采则连思维之“我”的存在也怀疑。休谟也怀疑一切,但却不愿意拒绝一个上帝在其中的世界。尼采则干脆把上帝拉上法庭受审。 尼采的哲学是自由主义的和个人主义的。他想唤醒每一个人的自由的、超越的人格觉悟。 尼采的哲学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他号召人们要敢于斗争,敢于超越,敢于成为强者。 尼采的哲学是浪漫主义的。在他看来,人生尽可以是荒诞的、渺小的、艰辛的、悲剧的,但人生更是真实的、自强的、任意的,因此是充满了欢乐的。 尼采的哲学是唯美主义的。他认为,美与艺术才是表达生命意义的适当形式。他坦率地说,真理有时就是谎言,只要这种谎言是增进和扩展个体的生命的。 尼采的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具有彻底的批判性和坚决的否定性,但对二十世纪西方新思潮又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足够的宽容性。实际上,尼采是二十世纪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包括存在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人生哲学成为现代哲学的一个主流在一定意义上是要归功于尼采的。 尼采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确切地说是关于个人的哲学。但是,尼采哲学是有重大缺陷的。首先,尼采不懂得人的自由以及每一个人的自由的前提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完善化。他没有,也不可能从社会的、历史的角度说明人的现实。实际上,在他的哲学中,人与生物的区别是无关宏旨的;重要的是人必须生存、竞争、成为强者。其次,虽然尼采看到了理性的局限,并联系意志来说明理性;但他所说的意志与理性之间是截然分明的,他把意志与理性的关系建立在意志对理性的绝对的支配和利用上。再次,尼采看不到真理和道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一面,他把个体的、主观的“超人”作为评价的标准,作为真假、善恶的尺度,这是对真理与道德的一种偏狭的理解。还有,尼采在把人生与美联系起来,强调艺术表达生活的作用时,把美与艺术绝对化了。实际上,美与真与善不是互相排斥的,艺术也不是表达生活的唯一形式。
总之,对尼采哲学既要汲取其积极向上的内容,也要注意其缺陷与不足之处。要对尼采思想的主导倾向与某些过激的言论区别开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